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

早晴至报恩山寺

作者:文同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2-02-09 09:52:09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早晴至报恩山寺

诗词赏析

诗的开头,“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巉巉”,山石的高峻险峭。“磴”,石级。意思是说,山石险峭,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石级山路。人从拂面的松枝竹梢中穿过,露水打湿了衣裳。这里,拂松穿竹,不是分指从竹丛中穿过,松枝拂人,而是合指穿过松林竹丛,松枝竹梢拂人。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说远处水上,淡烟消散,落下双鸥;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飞起一只野鸡。描绘出一幅远水高林,野鸟飞翔的画面,色调鲜明阔朗,是全诗中的突出部分。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写山村暮春初夏之交的生产状况。大麦没有收割,整治菜园子已经晚了;春蚕还在喂养,桑树也显得枝叶稀疏。从这一联诗看,作者对农家生活还是比较熟悉的。大麦收割前就得整治菜园子,春蚕也是到了吐丝做茧时才停止吃桑叶。这一联诗描绘了又一个画面,从远水高林,移到村外麦地桑丛,视点从远到近。末一联,“暮烟已合牛羊下”,写村庄中的晚景。暮霭笼罩,放牧的牛羊从山上下来了。这一句的意境,是从《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句中化出来的,用在这里,写山村的晚景,很妥贴。“信马林间步月归”,是说自己,骑在马上,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写的是山村中的画面,视点从村外移到村中。

全诗八句,时间是从清早露水未干时出发,一直到了晚上月亮上来,才到达住处。一路上,信马慢行,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画面,视点随着移动。这里正表现出一位画家诗人作品中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早晴至报恩山寺》文同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石辊辊阶梯微,拂松穿竹露沾湿了衣裳。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野鸡飞。

大麦日收治圃晚,小蚕仍躺在砍桑树稀。

黑烟已与牛、羊下,相信马林间步月回家。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文同,宋人。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相关诗句

《早晴至报恩山寺》[宋代] 文同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作者千古名句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出自《临皋闲题》[宋代] 文同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出自《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宋代] 文同

墙有缝,壁有耳。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宋代] 文同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出自《清平乐·池上纳凉》[宋代] 文同

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

出自《论衡·卷二十三·薄葬篇》[宋代] 文同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出自《长恨歌》[宋代] 文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出自《雁门太守行》[宋代] 文同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出自《苏堤清明即事》[宋代] 文同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出自《滕王阁诗》[宋代] 文同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出自《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代] 文同

早晴至报恩山寺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