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规划调研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1-02 16:47:13 查看人数:95

规划调研报告

第1篇 规划调研报告

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从3月中旬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鼎成带领市人大城环委同志和市旅游、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按照“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立足未来”的原则,开展武夷山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武夷山新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度假区实地察看,全面了解情况;听取了xx市政府关于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召开了待批建设项目业主代表和规划局、度假区管委会2场座谈会;分别听取了xx市主要领导的意见,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就调研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基本达成共识:在武夷山度假区的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得有失,有喜有忧。

一、基本情况

1992年以来,xx市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机,将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其中,旅游产业己成为经济支柱产业。xx年,xx市旅游年接待游客567万人次,比1993年的 60.2万人次增长9.4倍。旅游总收入26.97亿元,比1993年的 1879.48万元增长142倍,占gdp的54.6 %。xx市先后获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品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5a级旅游景区。近20年来,xx市人民解放思想、敢于创新、顾全大局、奋力拚搏,为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做出了很大牺牲;为申报和争取“双世遗”付出了艰辛努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夷山度假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首批设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划分为旅游接待区、休闲度假区、高尔夫度假区、综合娱乐区、特色游览区等五个功能区及十五个功能小区。区内有公馆、角亭两个行政村,隶属武夷街道办管辖。区内常住人口7000多人,暂住人口5000多人。度假区管委会是xx市政府的副处级派出机构,共93人。其中,干部15人、职工75 人、临时人员3人。

在xx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度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有旅游宾馆和400多家个体工商户累计己向社会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税费总收入超过5亿元。xx年,度假区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税收近4000万元,年增长10%,成为武夷山税收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1、总体规划编制及时。早在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前,xx市就于1992年2月委托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xx市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1993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闽政[1993]综合374号)。该规划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预计的发展趋势,对度假区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作出了具体规划,为度假区的前期开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在基础条件差、财政困难,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经营土地和招商引资为手段,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17年间,累计签订合同项目180多个,批准项目合同166个,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xx年以来,共出让土地61宗,面积997.623亩,出让总价款2.76亿元。目前己建设了日产2万吨的自来水厂,3.5万伏输变电站,市区到度假区的路灯工程,连接景区和市区、机场的三座桥梁;完成滨江景观大道度假区段8.3公里,武夷大桥到茶博园5.2公里道路建设及10公里的电网改造;建成国际标准18洞山地高尔夫球场1个,漂流项目2个,网球场3个,游泳池7个,保龄球馆2个和娱乐休闲中心8个。特别是x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茶博园、度假区展馆等项目有效地提升了度假区的品位。区内现有旅游宾馆14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6家,床位14000张,年接待游客450多万人次。度假区作为“双世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成为中外游客主要集散地和“茶博会”、“投资洽谈会”等各类大型活动及重大接待的主要基地。

3、管理机制逐步建立。重点从制定和完善制度入手,努力打好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基础。编制完成了《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继制定了《xx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程序规定》、《关于完善议事规则的若干意见》、《xx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议事规则》、《xx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审批程序》等一系列制度,并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在xx市范围内率先实行规划工作专家评审制度,对规范和指导规划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xx年,xx市采取措施,规范土地转让和划拨用地管理,开展拖欠土地出让金的追缴工作,追缴拖欠土地出让金1.32亿元;成立行政综合执法局,加大违法违章建设查处力度,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夷山度假区是全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唯一地处“双世遗”产地范围内的绿色生态型旅游度假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现有的武夷山度假区与“双世遗”品牌及福建省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不太相符,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

在规划指导方面。从编制情况看,规划编制滞后,总规亟需修编,详规覆盖面不够。度假区现在执行的《xx市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是1992编制,1993年批准执行的。目前,xx市尚未完成度假区新一轮总规的修编和控制性、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xx年着手编制的《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整治规划》虽己完成,但至今尚未评审报批。从编制水平看,原有总规己不能满足当今发展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原有的规划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众观光旅游“吃、住、行、购”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的要求,适应高端旅游,拓展休闲度假,提升观光旅游质量,己成为当今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原有的总规在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和规划理念等方面己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要求,与打造“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的发展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缺乏对旅游区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没有独到的创意策划,前瞻性不够,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

在开发建设方面。由于修建性详规和控制性详规的滞后,度假区的项目开发没有良好的指导依据和有效约束,开发建设水平不高、特色不明、后劲不足。一是建设品位不高。缺乏营造度假休闲的氛围和情调,侧重于房地产等商业性开发,项目布局实质上就是卖土地、上项目、摆房子,服务用地、公共绿化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被逐步蚕食,区内人口稠密、建筑密度大,打乱了原有总规的功能区设置,呈现城镇化的建设发展模式。二是开发水平较低。为解决资金短缺和集拢人气问题,对项目投资主体缺乏有针对性的选择,一般性社会资金较多,项目小,理念差,精品少,建设水平得不到提升。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区内水、电、路、环卫、园林绿化、停车场及旅游休闲度假设施不配套,特别是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还未完成,存在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四是景观设计比较薄弱。具体项目的开发建设侧重于建筑单体设计,与周边环境和总体景观衔接不够好,建设风格较杂,部分建设布局和建筑立面、造型与风景区等周边环境不够协调,影响美观,区容区貌有待改观。

在监督管理方面。除市规划局外,度假区、新区、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都在不同程度地行使规划管理行政职能,且管理体制和办法各不相同,存在权责不明、管理脱节、执行不顺、监督不力等问题。制度执行不到位。按照xx市制定的规划管理工作制度规定,市规划局负责复审度假区规划事项,办理和发放“一书两证”及规划图纸的用印管理。但在实际运作中,制度执行不到位,市规划局管理职能相对弱化,未能完全履行工作职责。行政审批把关不严。xx年至xx年,度假区建设项目42宗,有23宗通过修改提高了原始审批的容积率指标,占54.36%。其中,符合审批程序规定的只有4宗,占17.39%,不符合规定的19宗,占82.61%。违法违规建设比较突出。除超容积率指标和改变建设项目的总平规划方案外,违反项目建设期限,圈地占地、转卖土地、改变用地性质、拖欠土地出让金等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开发项目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取得用地许可,但至今仍未开工建设。执法监察不力。对违规建设项目没有在事前、事中发现制止,形成事实后,执法难度加大,只能以罚代管。xx年至xx年,竣工验收项目172项,其中,违规建设90项,占52.3%;立案查处的90项中,只有1项予以强制拆除,其余以罚款结案。档案管理亟待加强。规划建设档案卷宗没有装订,卷宗内没有档案清单及先后顺序,比较混乱;有些建设项目资料不完整,甚至部分项目的规划图纸、工程规划许可证等还要依赖业主提供,影响规划建设的日常行政管理。此外,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土地法》出台前,存在“未按规定进行公开出让,实行‘预出让’,未实施‘净地’出让”等现象,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在项目审批方面。xx年11月,按照xx市的有关要求,xx市暂停了33项己出让用地的项目审批工作(其中,4个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于xx年7月前通过规委会评审,12个项目经度假区规划小组初审)。项目业主对此反映强烈,多次信访要求各级政府要讲诚信,尽快审批或尽早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减少他们的经济损失。对此,xx市规划局和度假区管委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在调研组召开的座谈会上,业主们反映:项目资金大都是通过银行信贷或民间高息借贷筹集的,项目建设停止审批,经济损失难以承受,甚至到了破产边缘;如果问题不能尽快解决,将逐级上访。项目建设的审批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认为,武夷山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按照“严控、疏理、提升、完善”的思路,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1、精心谋划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规划是建设的依据。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按规划进行建设管理。要尽快委托国际一流的规划机构对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总规修编,并依据总规,抓紧进行控制性、修建性详规的编制。编制规划过程中,一要准确定位。在正确理解“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度假区的规划建设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步骤和目标;二要明确方向。要紧紧围绕发展目标,突出“休闲、养生、创意”主题,鼓励旅游地产,限制商业地产,严控住宅地产,合理调整和配套完善休闲度假旅游设施,满足旅游服务需求;三要立足长远。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外延和内涵两头延伸。在外延方面。将度假区的规划建设与xx市新兴发展区域规划建设相衔接,充分发挥武夷山旅游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内涵方面。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品质状况和旅游市场客源及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确定科学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赢”;四要注重提升。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前提下,依托资源优势、市场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进行周密论证,合理布局,制定武夷山度假区的提升策略,为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依据。当前,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留足公建用地、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为日后的提升发展提供空间。

2、全力提升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水平。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充分展示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良好形象,使武夷山成为中外游客趋之若骛的旅游目的地。当前,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要遵循“三个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景观设计、提供服务和营造氛围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人的休闲、审美与体验的需求,科学地进行开发建设;协调统一的原则。必须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统一,与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可配套,与新区、创意产业园区等其他产业发展相协调,通过度假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改造、开发和创新,使度假区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规划导向的原则。在规划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度假市场需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建设符合市场要求的度假项目。要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避免在建设过程中走样或降低标准。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和旅游度假设施配套建设。要加大投入,加快水、电、路、环卫、园林绿化、停车场的建设,配套和完善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加快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做到达标排放,保护好度假区生态环境,确保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精品”意识,走“特、精、美”之路。在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打好生态、文化品牌,突出个性和特色,开发针对性的产品等方面花大力气,做好文章。要注意抓好景观设计工作,重视度假区重要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优化美化区容区貌。四是把握开发速度和质量。要紧紧围绕目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发建设。要制定市场准入规则和条件,限制质量低劣、效益不佳、污染环境、发展前途不大、投资较少或资金到位不足的项目进入,提高度假区及其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建立健全高效管理的工作机制。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健全高效管理的工作机制,才能为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要坚持依法行政。理顺市规划局与度假区规划分局的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对《xx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程序规定》、《关于完善议事规则的若干意见》、《xx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议事规则》、《xx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审批程序》等一系列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要强化项目监管。规划、建设、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要依法覆职,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全面规范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土地出让、用地审批、工程验收等工作,将管理工作贯穿于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力争把各类违法违规建设杜绝于萌芽状态,确保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要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局的作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要重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为规划建设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要积极探索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新路子。逐步理顺规划、建设、国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相关管理机构及开发建设实体之间的关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体参与,政企互动,共同推进”的思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要求及自身实际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使度假区的规划建设走上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

4、积极稳妥地处理项目建设遗留问题。当前,妥善处理好项目建设的遗留问题,关系到度假区,乃至xx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按照“着眼长远,维护大局,兼顾各方、确保双赢”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项目建设遗留问题。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及建设单位、项目业主都要充分认识到,规划建设管理好武夷山度假区,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负责,对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负责的需要。二要统筹兼顾,互惠互利。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立足长远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建设主体或项目业主的投资利益,维护合法权益;各建设主体或项目业主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度假区的受益者,也是责任者,以实际行动理解和支持政府做出的正确决策。三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在度假区新一轮总规修编、详规编制尚未完成或未批准实施的情况下,要对度假区的规划建设和用地审批进行严格控制;xx市政府要尽快组织一支专业队伍,抓紧进行项目建设清理审查工作,力争在近期内处理好项目建设遗留问题。要抓紧制定度假区整治方案,对己建项目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品位,优化和美化区容区貌;对存在违法违规的己建项目,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净化规划建设管理环境;对待批待建建设项目,分门别类进行疏理,区别对待,公开、公平、公正处理。符合度假区规划要求的项目,尽快启动审批;基本符合要求的,必须对项目规划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对违反《城乡规划法》、《土地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及违反项目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审批要求的项目建设,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措施和手段,采取不予审批、限期开发建设,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置换项目用地、赎回用地、拆除、罚款及追加收缴土地出让金(使用费)乃至政府赔偿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切实维护国家、开发实体及相关个人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提高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十三五规划扶贫重点工作进行督查调研报告

xx月12—22日,由州扶贫办牵头,组织州财政局等部门对克州三县一市xx年度扶贫开发重点工作进行了实地督查和核查。

督查组在三县一市通过“听、看、查、访”等工作方式,走访了全州xx个乡镇、16个贫困村、47户贫困户;查看了45个发展资金项目、11个扶贫培训项目和1个扶贫龙头企业。总体上来看,克州三县一市能够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州委对xx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好xx年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扶贫成效比较明显。

阿图什市能够结合农牧区贫困村的实际,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领作用,打造现代畜牧业,采取集中养殖的办法,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扶贫产业。同时扶贫整体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比以前扎实、有效。

阿克陶县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领作用,实施“十户连牧”方式,打造现代畜牧业,采取集中养殖的办法,也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扶贫产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建设工作比较到位。能够抓紧落实第一批发展资金项目实施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项目情况较好,项目建设工作比较扎实。

乌恰县领导高度重视,采取县委主要领导每月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在边境扶贫工作中牢固树立“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思路,解决边境一线村农牧民的居住问题,使边境一线村农牧民进一步增强守边意识。

阿合奇县能够把边境扶贫与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相结合,互为支撑,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彰显引领作用。能集中资金、突出特色, 根据县情实际,围绕大果沙棘和柯尔克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同时立足边民实际开展民转居工作,结合边境扶贫思路,调整转移边民,将符合条件的牧民迁入乡镇中心附近建设的居民楼,实行社区化管理。

在实地督查中,督查组也发现三县一市扶贫开发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要求各县市进行认真梳理和查摆,对查找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整改,以达到全面推进工作进度的目的。

第2篇 关于七五普法规划调研报告

为科学制定我区“七五”普法工作规划,确保新的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并得以尽快实施。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4月以来,我们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吉春的带领下,就全区“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以及“七五”普法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了区司法局(依普办)的工作情况介绍,先后走访了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区统计局、区总工会、翠苑街道等单位,广泛听取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五”普法工作基本评价

自2023年“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工作,紧紧围绕《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及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网络,创新普法宣传载体,提高普法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普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法守法渐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法治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区在全市“六五”普法工作汇报会上获得专家评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推荐上报为“2022-2023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区司法局被推荐上报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成绩来之不易。

(一)领导重视,普法网络不断完善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了区普法领导小组,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西湖”、“平安西湖”建设以及党委、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以及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2、完善普法网络。“六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后,区普法领导小组在加强普法工作组织、制度及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对规划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健全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各镇街、部门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建立了区、镇街、村社三级普法工作队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工作网络,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

3、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六五”普法以来,健全了区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纳入干部录用和晋职考核内容,把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公务员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把述法与述职述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二)积极探索,创新普法工作载体

1、打造文创普法品牌。依托“全省文创产业第一区”的区位优势,不断推进法治文创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西湖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了西湖法治文创中心,创建了“西湖法治文创网”,在推出普法动漫形象使者“阿普”的基础上,制作了一系列动漫法治宣传片,《阿普说宪法》和《民法群岛游记》在全国法治动漫大赛上获奖,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创新基层普法阵地。区政府积极拓展普法工作阵地,不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需求导向型普法示范点。针对全区楼宇经济集聚的特点,结合法律进企业工作,大力深化黄龙法治cbd建设,建立了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加强楼宇集聚区的普法宣传工作。在湿地博物馆建立全省首个“五水共治”暨环保法治教育基地,荣获“浙江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被省委党校、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列为现场教学点。

3、深化律师进社区工作。依托我区良好的律师行业资源,积极开展“律师进社区”、“私人法律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活动,加强对进驻律师的选择和管理,提高了驻村社律师的服务质量,不断拓展律师普法服务工作内涵,扩大普法宣传教育覆盖面。

(三)突出重点,加强普法工作力度

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五类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对象,加强了重点人员的学法制度建设。

1、强化公职人员学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法治讲座等一系列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在人大常委会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努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能力。各部门重点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工作,通过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促进法治宣传。

2、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发挥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作用,注重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利用民工学校等阵地,加强对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创建工作,着力加强对村两委班子和社区工作者的普法宣传,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3、推进企业普法宣传工作。在企业学法工作中,牢牢抓好经营管理人员这一主体,通过送法入企活动,加强对辖区企业经营者的普法宣传。在此基础上,各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业法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能力。

(四)普治并举,普法成效初步彰显

1、服务重点工作开展。区政府注重将普法宣传与重点工作开展相结合,以法治宣传教育服务重点工作。在“三改一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和“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中,通过制作宣传公益广告、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2、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通过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法律素养,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了法治型政府建设。

3、推进了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发挥普法宣传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六五”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六五”普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部分干部对普法重要性认识不足。少数领导干部对普法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普法工作是软指标、慢工程,出力大、见效慢,与经济社会发展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存在“重形式、轻效果”、“走过场”的现象。

2、群众学法积极性不高。受传统文化影响,部分群众对学习法律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信访不信法,对法律还缺乏应有的敬畏。

3、普法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对普法宣传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普法教育发展不平衡,镇街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普法工作差距较大。

(二)普法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

1、普法形式仍然较为单一。虽然我区在文创法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目前普法方式大多仍采取摆摊咨询、知识竞赛、以会代训、开卷考试甚至附送答案等方式进行。运用新媒体、新形式进行普法的实践较少,普法活动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没有形成双向互动,难以调动群众学法积极性。

2、普法针对性仍需加强。目前多数的普法宣传,都是根据部门自身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摘抄法律条文,印制成法律宣传册或宣传单,在宣传日进行分发,对普法对象需求的研究还不够重视,难以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法治思维仍然较为欠缺。在普法工作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学轻用”现象,侧重于对法律条文的单向传授与灌输,片面追求普及了多少人、搞了几次宣传活动、发放了多少资料,忽视了对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植入与渗透,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各镇街、部门在普法工作上合力不足,有些单位和部门片面认为普法工作仅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个别镇街的普法职能完全由司法所承担,普法工作尚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普法力量没有得到很好整合。

2、考核制度还不够健全。普法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普法任务缺乏硬性的规定和严格的考核标准,普法工作评比检查大多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等方式进行,很多考核结果未能真实反映普法工作情况,对普法实效的考核难度较大,责任落实与追究制度还不够健全,普法考核工作“失之于软”。

3、依法行政仍需进一步推进。个别单位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理念还不够深入,程序违法情况仍有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仍有待进一步推进。自法院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我区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依法行政工作的不足。

三、对开展“七五”普法工作的建议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我区已经实施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广大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六五”普法存在的不足,对开展“七五”普法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普法宣传力度

1、进一步提高认识。“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能否深入,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对普法依法治理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区政府和各单位要进一步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加强领导。要把“七五”普法工作提到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普法宣传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健全增长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形成领导亲自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3、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法律不被信仰,就如同虚设。“七五”普法要从侧重一般普及法律知识,转到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群众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上来,实现从宣传法律条文到培育法治信仰的转变,在工作方法上从灌输式向渗透式转变,在工作评价上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以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提高我区普法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创新形式,增强普法宣传实效

1、进一步创新宣传载体。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对象的学法需求,采取订单式普法、案例式普法、项目化普法,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普法,增强普法的针对性;更加注重对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打造,把法治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本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结合区域特色和群体特点,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更好地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开展普法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进一步突出普法重点。要将领导干部、青少年等群体列为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对象。同时,根据我区的区情和区域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的法治路径,有重点地狠抓村社人员普法教育。围绕基层群众普遍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开展“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治课”专项活动。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和乡贤、乡土文化的积极作用,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把法治意识融入村民生活,让法律从手册中走出来,使普法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末梢”,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进一步注重日常宣传。法律信仰需要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诉诸群众的经验和感受才能形成。在法治宣传日等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好案例宣传,围绕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以直观、形象、鲜活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引导人们发自内心地尊崇法治、信仰法治。

(三)完善机制,推动普法工作有序开展

1、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一方面,认真实施好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对“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应作出明确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安排。动员各执法单位在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以案释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避免孤立地就普法抓普法,实现普法效果的化。另一方面,构建起全社会总动员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共同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吸纳律师、法律工作者、高校法律专业师生等社会力量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社会力量对普法工作的参与度。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普法宣传资源,整体谋划、上下联动,实现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2、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分解到有关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要进一步细化,综合考核指标要进一步量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法治指数”等更加明确的普法考核标准和更加完善的实效评价制度,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

3、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普法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和工作指导,督促普法责任清单的落实。政府各执法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等重点工作,使普法宣传教育根植于法治实践之中。区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阶段性检查和年度考核,做好“七五”普法规划中期督导检查,确保规划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第3篇 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数年来,由于我市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住房供需矛盾突出、住房价格增长过快等问题日益显著。为了彻底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

一、加强保障性住房计划的编写工作

从xx年开始,随着“xxx”规划的推进,我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建设规划,住房建设规划提出了“xxx”期间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发展方向、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有效调控其它商品住房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方针,为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提高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审批效率

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和总体要求,我市在前期选址,技术服务、工程审批、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

截至2023年2月底,全市批准集中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11个,总规模30多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工程量在全省各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市建设局、市国土局等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为圆满完成历年住房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

目前保障性住房均在我市二环以外,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文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十分匮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今年年初,我市相关部门组织在我市就保障性住房问题进行调研.其中小寨社区的很多居民反映,政策性住房公开配售的过程中房源供应与需求存在区位上的错位,政策性住房位置偏远,加大了出行成本。

(二)骗取保障性住房的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各部门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对保障性住房申请人的资格审核不严,有漏洞可钻。社会上经常会出现开着好车来申请保障性住房的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依托人民群众,科学规划选址

一方面将更加注重按照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分布;另一方面将通过依托人民群众的引导作用,在,重点在征求群众的意见和想法,有效解决保障性住房居民出行和日常的生活问题。

(二)加大审核力度,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各部门各负其责,加大审核力度,实行动态审核办法,每年都将对子个人进行审查。对于故意骗取资格的人,将列入黑名单中,五年内将禁止申请保障性住房。

我相信,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下,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人民群众最终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第4篇 长江三峡工程后续实施规划政策调研报告

在当前的三峡工程“后移民时期”,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治理、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已成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做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则是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重要举措。带着这一课题,县政协按照县委要求,组建专题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群众、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全面调查了解全县库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组织专家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三峡移民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水库淹没情况。作为重庆库区移民迁建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区县之一,我县水库淹没区涉及1座县城、11个乡镇62个村(居委会)414个社。全县淹没耕园4.2万亩、房屋290.4万平方米、工矿企业114户、县城单位417个。175米蓄水成库后,我县境内长江水域面积70.62平方公里,库岸线长359.25公里,消落区面积24.5平方公里。淹没区主要集中在“一江四河”两岸,盛产脐橙和蔬菜的良田沃土全部被淹,其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占重庆库区淹没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二)人员动迁情况。依据《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奉节县淹没处理及规划报告》和《重庆市政府关于调整三峡移民规划搬迁安置人数的批复》,全县规划动迁人口为129333人(其中农村62828人,集镇5095人,县城61410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为60844人,复建各类房屋301.73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14户。截止5月底,全县按计划移民129333人,其中县外35585人;补偿复建各类房屋362.74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14户。农村移民、城镇移民搬迁安置、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施复建任务全部完成,新建移民城集镇功能基本完善、运行正常。

(三)投资执行情况。截止5月底,市上累计下达我县并到位移民资金为643,149.53万元,我县实际拨付移民资金633,307.76万元,资金暂存9,841.77万元;间接费累计计划41,818.35万元,累计支出41,489.56万元,资金计划暂存328.79万元。从支出结构来看,移民资金总体上运行良好,但个别项目凸显资金不足,尤其是城镇迁建、行政管理等费用,超计划支出较多。

(四)移民后期扶持情况。从至上半年主要从围绕移民安稳致富的生产经营性和基础设施项目、特困移民救助、移民技能培训等实施项目扶持;7月1日起,对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主要是直补到人和项目扶持,实施的具体政策主要有产业发展基金、水库库区基金、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非农扶助)、移民养老保险、电子专项资金扶持6项,每年到县的后扶资金在1.1亿左右,政策期限至20年不等。尽管如此,总体上还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体系。

二、我县三峡移民政策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三峡工程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已发挥了积极的效应,促进了全县移民和城镇企业迁建任务的按期完成,较好地支撑了库区稳定和发展,但也凸显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政策涉遗的多、补救的少,调整完善不及时。受移民淹没规划调查遗漏以及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移民政策的执行都衍生重大遗留问题。比如,城镇移民房屋的补偿政策,按现行建设工程管理程序和强制性规范标准(如防震、消防、防雷等)复建移民房屋,迁建住房人均补差6000元,最高补差达4万元,国家下发的移民补偿远远不够实际建房成本,导致我县城镇迁建资金超支6712万元;政策规定1992年后移民规划增长人口在淹没线下新建房屋的不予补偿,而实际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不可能完全不新建房屋,这部分房屋得不到国家补偿,经常引起移民上访;全县就地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中尚有50个社5538人耕园地人均不足0.3亩,这部分移民由于土地少、质量差,生活特别困难,需要二次安置;淹没搬迁学校、医院由于现行规范要求建筑面积标准与迁建前差距较大,原补偿标准与实际建造价之间差距较大,形成巨额的欠账无法消化;还有库区周边交通恢复、集镇迁建规模偏小和基础设施配套、迁建国有企业关破改制、公路复建补偿单价偏低、防洪工程投资缺口等政策问题已成为县级政府难以解决的重大遗留问题。(二)政策维持的多、发展的少,扶持力度不够强。虽然库区政策拥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政策优势,但这一系列政策大多是以保证移民和城镇工矿企业按期搬迁、保持库区稳定、解决库区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急迫问题等为基本取向,出台的政策更多是为了维持现状,或针对现实急难问题而不得不出台的“救火”型的政策,没有很好地在政策设计上体现出“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的理念。比如,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征地线上的部分地段出现坍岸、浸没损失,水面漂浮物清理,库汊上增设的渡口运行等水库维护和管理目前尚无专项经费,影响工作正常开展。已经出台的库区发展政策力度不够,政策内容不具体,操作性较差。尽管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提出了三峡工程建设移民“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但现行扶持政策直接投入较少,扶持时间短,扶持方式不尽完善,主要包括建立后期扶持基金、三峡电站税收分成和设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每年到县约1亿元左右,扶持时间一般在2023年前后,相对库区薄弱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巨大的就业压力等现实问题而言,政策力度显然不够,难以兼顾库区吃饭与长远发展。总之,现行政策未将移民迁建的强制性与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自发性有机结合,还未在解决库区现实困难与促进库区长治久安和建立持续发展机制之间找到有效的政策契合点,着眼库区长远发展、促使库区跟上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系统设计的政策偏少。

(三)政策原则的多、灵活的少,执行效果不突出。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好的实施机制,也容易偏离政策目标,导致政策认定和落实的成本过高,使政策优惠幅度大打折扣、效果不佳。比如现行政策中的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国家对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繁琐,不论投资规模大小都需要通过国务院三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分别审查,还不包括省市和县上的初审;加之国家部委审查要求各不同,更是增加了基层申报工作量和行政成本,影响了项目业主积极性。同时,产业发展基金在使用比例上要求以贷款贴息为主,需占基金安排总量的60%以上,贴息申请还需附上利息支付凭证等,手续繁多。业主往往对繁琐的申报程序望而生畏,有的在权衡得到的支持与付出的成本之后感到优惠甚微,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大为降低。再则,部分政策脱离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县级财政配套相应资金,比如农林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社会保障等,为了争取到上级支持,身为“吃饭财政”的奉节只能承诺配套,而实际上难以落实到位;部分政策因区位环境等限制而无法落实,比如将库区区县列为三峡经济对外开放区、享受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政策,由于我们并不具有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无法真正享受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诸如此类的政策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性意义。

(四)政策过时的多、适时的少,填补空白不积极。随着国家总体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政策陆续出台,中央在九十年代给予三峡库区的部分特殊优惠政策已经过时,不再具有优惠价值。比如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过去对库区的优惠幅度低于出台的西部开发税收政策,在同等条件下我县将适用西部开发的政策规定,针对对库区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已失去了打造政策特惠区的意义;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新的政策背景下,对三峡库区不再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不仅如此,库区现有政策在部分领域的还存在着政策“真空”。 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补偿库区及上游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亟待建立,库区出口不畅、路网密度低、物流成本高、城镇化程度偏低、基础设施落后等“瓶颈”亟待破解,加快要素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建设等改善库区发展环境方面的政策还基本没有,需要抓紧研究。三、我县三峡移民安稳致富的政策思考

促进三峡移民安稳致富是___、国务院一贯的要求。锦涛___曾讲“使库区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这些既是中央的关怀、人民的期盼,更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的责任,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作支撑。针对前述存在的问题,特作如下建议:

(一)加大国家投入,解决重大遗留问题。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国家出台的扶持优惠政策虽然指向趋好,但由于库区的各项政策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诸多遗留问题都因经费不足而不能妥善解决。奉节作为移民迁建任务的重点县,对此应该格外看重,在具体的政策项目上做好争取中、省、市资金支持的大文章。比如积极争取解决因农村移民和城镇新址占地移民人数超规划而需新增移民补偿资金;根据有关法规(征用其它土地的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应按征用耕地的一半计算)解决因淹没其它土地需增加的补偿资金;按现行建设工程管理程序和强制性规范标准(如防震、消防、防雷等)复建移民房屋的造价对城镇移民房屋进行补偿,且实行居民房屋与单位住宅同价,并解决新增投资资金;按有关政策规定在三峡电站收入中根据用电量和一定标准提取库区维护费,并按移民淹没补偿比例切块县专项用于水库维护管理;此外还应大力争取国、省、市对解决因淹没调查后库区新增房屋补偿的资金、库周交通复建资金、因集镇迁建规模扩大和基础设施配套问题所需资金、淹没搬迁学校和医院的资金缺口、二次移民安置资金、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库区移民低保专项补助等政策资金,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使一大批库区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为三峡工程后续扶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完善政策,增强库区扶持力度。要积极组织开展现行扶持政策的清理,对不合时宜、不具效果的政策予以取消,同时因势利导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切实增强对库区的扶持力度。要调整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政策,将受益于三峡电的广东、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市的基金收入转换为三峡库区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库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要完善现行的移民迁建“三原”政策,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移民迁建企事业单位和移民迁建房的补偿标准,对迁建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给予资金补助;要调整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扩大移民后期扶持对象,比照四川瀑布沟电提高移民后期扶持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600元;要延长移民后期扶持年限,由延长到15年;要改进移民后期扶持方式,原则上对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占地移民、进镇安置的农村移民、地灾治理和水环境治理搬迁的农村移民直补到人,特困救助、养老补助、技能培训、上学资助、小额贷款贴息由县级政府统筹;要完善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政策,将政策年限延长到2023年,适当扩大基金支持范畴,并调整支持比例和方式;完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争取中央以财政转移支付额为基数,并保持每年20%的增幅,将三峡电站增值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政策予以延续;要放宽进出口税收、资源综合利用税等优惠政策支持范畴,调整完善对口支援政策,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力量支撑。(三)颁布实施新政,给力库区经济发展。要帮助库区培育发展环境,出台支持天然气化工产业和铝土矿、水能发电、煤电、水泥用灰岩等相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产业准入政策,优先布局和审批此类项目,从资源供给、投资摆布、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支持优势产业发展;要支持库区创汇型产业发展,对生猪、柑橘、榨菜、纺织品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建立生产出口加工基地优先安排研发、技改贴息资金,并优先安排出口配额;要实行工业企业部分增值税返还、开展增值税转型优先试点和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实行税收优惠,并对移民迁建企业历史欠税予以免除,以减轻企业负担;要实行特殊的金融扶持政策,采取增发央行专项等额票据、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中央财政一次性拨付资金等方式支持库区发展,适度扩大全县金融机构的审批权限和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破解发展的融资难题;要在土地审批上予以政策倾倾斜,对库区电源建设、电力供给以及用电价格上给予支持,进一步优化库区发展环境;要把库区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相关专题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库区及长江上游水利建设、启动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要加大对库区移民子女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给予职业教育项目支持,加强库区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对库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予以特殊政策;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奖励政策,提高奖励奖金额,实施更具激励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地控制库区人口增长,缓解全县人口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争取扶持政策,举全县之力促库区腾飞。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尤其是市财政对我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力争以市财政转移支付额为基数,每年保持10-15%的增幅;对市里在库区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请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予以全部返还;要争取上级税收政策,对库区新建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市级税收由财政全额返还,第三至第五年减半返还,增强企业起步发展能力;要争取上级金融政策,建立风险担保体系,构建库区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散机制,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强化库区金融调控机制;要争取上级土地政策,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分解建设用地指标和年度用地安排时,充分考虑库区的实际需要,优先安排库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以解决建设用地紧张问题;要争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全面完成库区中小学危房改造,按1:1配套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示范和重点职业学校建设等专项资金数额,打造具有过硬就业能力的三峡移民。

第5篇 城乡规划管理调研报告

为学习外地城乡规划先进经验,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市规划局一行人在局领导同志的带领下,于5月利用13天时间赴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现将考察、调研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1日在市规划局档案室系统学习了规划科技档案的整理及归档工作。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学习。

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接太湖,距上海、南京各150公里,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文化昌盛,明清时就是苏南的教育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人在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中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无可限量的前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在新与旧、发展与保护之间徘徊。但同时,多年积累的资本与经验也为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得有能力在空间、能源、环境等资源日益紧缩的制约下获得更大的机遇,实现城乡的战略转型。

二、经验和启示

市的做法对我市城乡规划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总结其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一)强调集聚,要节约利用资源

以为代表的苏南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城乡工业发展齐头并进、城乡建设全面开花。要改变城镇建设的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城区、镇区、规划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充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类资源,促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统一规划和建设,资源共享,发挥资源与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强调分工,产业发展有特色

行政区划988平方公里,由于发展基础条件各有不同,各地发展状况也有着较大差异。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较为完善的三产服务功能,澄东片区已成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财政经济重镇,澄西片区依托沿江开发形成了临江工业基地,澄南、澄东南片区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态势明显。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城镇功能应合理分工,产业发展应各有特色,减少盲目竞争,实行分工有序,从而加强全市或片区的整体实力,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三)强调生态,尊重自然环境

充分保护和利用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尊重地形地貌,尊重生态景观资源,使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良好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互动。

(四)强调文化,城镇风貌有特色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水秀丽、河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造成千城一面的景象,城镇特色缺乏。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使地方的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优良生产生活习惯,得到有效的延续;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挖掘、保留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存,防止地方传统文化的断层、传统风貌特色的缺失将是今后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强调功能,提高城镇运行质量

市域非农产业人口滞留乡村,城镇化明显落后与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发展是今后城乡建设的当务之急。为吸引更多非农产业人口进入城镇,必须加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的建设,充实和完善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服务的高效性和方便性,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空间,提高城镇内在运行质量。

在新的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精神的促动下,该市抓住契机,全力以赴,通过两年的努力,全面实现了市城乡规划编制全覆盖。

三、几点建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我市市情,提出以下几点城乡规划发展建议

(一)高瞻远瞩,科学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组织编制《市城乡统筹规划》,规划将城乡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形态,协调产业分工,明确一、二、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框定近远期城镇用地规模,明确划定城镇外围生态空间,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区域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实,保证区域长远稳定发展。此统筹规划为各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使各片区之间、各镇之间实现了规划的无缝对接。

(二)统筹兼顾,全面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全覆盖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各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工作。指导各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了总体规划模型。同时加强对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6篇 妇联两法两规划执行状况调研报告

妇联两法两规划执行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州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和州妇联关于开展“两法两规划”执法调研的通知精神,_____县妇联对本县执行“两法两规划”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健全制度,扩大“两法两规划”的影响力

《______妇女权益保障法》及《中华人民共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两法”)和《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xx-20xx年)》、《湖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两规划”)是全面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武器。搞好“两法两规划”的贯彻落实,对于进一步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妇女儿童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委、县政府把宣传、贯彻、执行“两法两规划”的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

1、层层建立领导班子,为“两法两规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两法两规划”颁布后,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部、司法局等18个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18个乡镇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全县现有班子成员175人,形成了组织网络。

2、加大宣传力度,使“两法两规划”的宣传家喻户晓。一是把“两法两规划”的贯彻实施纳入了“五五”普法和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妇联、工会、司法、法院、劳动等单位联合行动,利用赶集的机会在各墟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同时,结合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队伍庞大的实际,将厂矿企业作为宣传“两法两规划”的主阵地,通过宣传栏、讲座、发放资料等渠道切实落实。20xx年以来,全县共召开大小宣传会议79次,出动宣传车辆121台次,办培训班87期,培训骨干7830人,印发宣传资料37000多份,编唱苗、山歌262首,张贴标语750多条,办专栏70余个。二是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群众受教育面达95%以上。三是在县妇联工作简报《妇女动态》上开设维权专栏,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平台。

(二)领导重视,部门落实,社会联动,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进步与发展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社会系统工程,贯彻落实“两法两规划”是全社会、各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多次组织会议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注重发挥各成员单位的合力作用,为“两法两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各族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地位逐步提高,妇女儿童所享有的各项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1、妇女参政议政状况进一步改善。为了使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组织部门和妇联在推荐、培养、选择女干部及提高妇女参政比例上下了很大功夫,县委制定了《_____县培养选拔女干部规划》,明确规定了各个层次的妇女参政比例,同时建立健全了妇女人才信息库,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女干部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我县现有女公务员262人,占全县公务员总数的21.8%;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领导班子中均配备了女干部,其中,县委班子配备2人,县人大班子配备1人,县政府班子配备1人,县政协班子配备1人。全县18个乡镇领导班子中共配备女干部26名,占领导班子干部总数的16.9%,比20xx年提高6.9个百分点;17个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占乡镇总数的94.4%,比20xx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其中女党政一把手4人,有7个乡镇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达2名以上。全县117个县直科级单位领导班子中,共配备女干部89名,比20xx年增加28人;已配备女干部的领导班子有80个,占68.4%,比20xx年上升24.4个百分点;其中担任党政一把手的有19名,占16.2%,比20xx年减少1人。县人大代表中女代表28名,占15.5%;县政协委员中女委员53名,占总数的28.04%。全县基本完成了《规划》提出选拔女干部进各级领导班子的目标要求。妇女参证议政比例和能力提高后,在四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妇女的劳动权利得到加强和保护。一是妇女就业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县人事局、县劳动局作出了招工录干工作中男女平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女性的规定。二是妇女权益保护有所改善。全县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能根据《______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妇女在“五基”能得到应有的照顾,还能定期接受妇检和保健。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得到照顾后,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基本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全县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48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969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325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为13355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4664人,较20xx年均有了很大地提高。

3、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权益得到保障和发展。近几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妇女儿童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xx年10月,县里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的文件,制定了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资助农村寄宿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好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保障、建立教育基金会和优化教育环境等8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强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20xx年初,在落实国家“两免一补”资金1800多万元的基础上,又首开全省先河,变“两免一补”为“四免四补”, 惠及全县50000多名中小学生,涉及村民或居民26000多户,为群众直接减轻经济负担800多万元。20xx年秋季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8%;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6.11%。

各乡镇妇联依托家长学校、远程教育等载体,强化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理论政策、文化知识、创业技能、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重点加强对基层妇联干部服务能力、农村女能人发展能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的培训。

4、妇幼保健事业不断发展,妇幼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县妇幼保健事业取得长远的进展,卫生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县妇幼卫生机构基本建立健全,全县有五所医院获爱婴医院称号,县妇幼保健所在全州首家通过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达标验收。20xx年全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2.60%,比20xx年提高了20.83个百分点,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4.92%,新法接生率为100%,孕产妇死亡率在24.17/十万以下,孕产妇保健教育率为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78.33%,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四苗”接种率分别为99.5%、99.3%、98.9%和99.4%。

5、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广泛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创建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巾帼建功”标兵、“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岗位成才典型。同时以妇女和家庭为载体,积极开展了“迎奥运妇女健身活动”、“平安家庭”、“和谐家庭”、“美德在农家”等群众性活动。20xx年以来,全县共表彰了20名“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巾帼建功”标兵,同时积极推荐一批自立自强、无私奉献的优秀妇女代表和精诚团结、工作扎实的单位,参加州、省妇联以及全国妇联组织的评选活动。涌现出11名“全州勤劳致富屋里人”,1名“全州巾帼建功标兵”,3个“全州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全州巾帼文明岗”,1名“全省创业成功女性”,1名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由于把“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目标相结合,妇女在城乡各行各业做出显著成绩,她们的经济收入普遍增加,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6、妇女儿童的人身权益受到有力保护。“两法两规划”颁布后,政法部门从严格执法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和研究我县妇女权益受侵害的问题,结合公、检、法、司的职能,把打击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犯罪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公安机关措施得力,快侦快破;检察部门重点突击,快审快结,严厉打击,在履行检察工作职能时,将受理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的案件放在突出位置,做到快审理、快批捕、快起诉。各级妇女组织、教育等部门多方协调,积极配合,在打击残害妇女儿童的刑事犯罪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20xx年以来,共破获强奸案件10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介绍、容留妇女_____案件7起。

7、留守儿童得到关心关注。县妇联以县里在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为工作契机,深入开展留守儿童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县领导的决策服务。还先后开展了“共享蓝天”联谊、大学生暑期支教、爱心结对子、走访帮扶贫困留守儿童等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级妇联组织为留守儿童落实15000多名“爱心妈妈”和“代理家长”,社会各界踊跃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关爱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妇女参政议政的层次偏低,女领导干部中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

2、妇女参政议政的领域偏窄,女干部涉足的领域多集中在无管理职能或管理职能小的部门,“议政”的多,“参政”的少。

(二)实施”两法两规划”的难点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妇女的劳动权益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实生活中,女职工下岗多、女大学生就业难、妇女在“四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妇女在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等男女不平等现象大量存在。二是家庭暴力屡禁不止。妇女上访案件中,家庭暴力约占70%,每年都有10起以上,法律对这些受害妇女却常常表现为无能为力,施暴人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三)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社会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发育轻心里健康的倾向,离异家庭的未成年人子女教育保护问题比较突出;校园及其周边仍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未成年人上网现象比较严重等。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两法两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与妇女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妇女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优秀妇女典型,增强全社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自觉性。

(二)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要把促进下岗女职工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下岗女职工转岗、转业和自谋职业,同时引导她们转变择业观念,在发展民营经济中创新业,出佳绩。

(三)加强“四自”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家庭暴力往往被视为家庭私事,时常出现“邻居不劝、居委会不问、单位不管、不出人命司法机关不理”的“四不管”现象。有些基层组织和司法机关对家庭暴力重视不够,认为是一般的家务事,不予过问或一味调和,即使有投诉也只是批评教育了事,使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的实施暴力行为。只有加强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才能增强妇女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四)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一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督促指导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加强未成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不断丰富普法内容,拓展普法形式,努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二要特别关注未成年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出路问题,尽快建立相应的帮教制度,鼓励他们重新做人,避免和减少再次犯罪。三要社会各方面要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文化、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还校园一片净土;要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链,突出抓好少年向青年转型阶段的教育,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对“问题青少年”的教育要突出帮教,把“有人管、有人教”落到实处。

(五)加强法律调控力度,完善相关法律。虽然目前我国《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均对家庭暴力行为有禁止性条款,但对其并无明确的认定和制裁条款。而且这些规定原则性强,操作性不强,加上“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影响,于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现象,只有逐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才能有力打击、惩治家庭暴力分子,促进社会稳定。

第7篇 2023十三五规划关于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xx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我县“xx”时期的贫困村之一,位于xx镇西南部,距xx镇政府所在地所在地90公里,辖xx一、二、三组,高让一、二组,半山组,纳坝一、二组,林桂组、龙山组、林或组,纳笑一、二组,卡同组、辉贯组,甲以一、二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375户17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人,龙滩库区移民户802人,农村五保户4户4人,农村低保户57户143人。全村总面积6430.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2公顷(水田17公顷,旱地 115公顷),目前种植有核桃1810.48亩,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网箱养殖、山羊养殖为主,xx年人均纯收入 1692元。

二、贫困面貌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目前,xx镇政府至xx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村内的林桂、纳笑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卡同、威贯、龙山、林合、纳坝、甲以、高让、半山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xx村发展的瓶颈。xx村半山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xx年,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卡同、辉贯、林合、龙山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半山、纳笑屯田间渠道,改善了xx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

xx村有1个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积291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开设1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共7个班,有教职工7人,其中,校长1人,代课1人,专任教师5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

xx村完小xx年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 100%。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

xx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xx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李世祥47岁,村委主任班荣登45岁,村委副主任林汉宁47岁,村妇女主任王美娟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xx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还设有“农家书屋”,约有书籍700册,可供村民阅读使用。但村级管理服务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由于村屯分散,宣传设备、设施不够,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

(四)社会发展较为欠缺

民风民俗方面。该村以壮族群众为主,村民爱唱山歌、团结和睦、互爱互助、乐观积极、热情好客,乡情浓郁,乡风质朴,但全村除小学外,没有体育、文化设施,难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严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村屯污垃设施严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居住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县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群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统计数据来看,全村 375户居民中,已经没有茅草树皮房,只有 45 户还住在木瓦结构的旧房子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住进砖混结构的楼房。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房技术保障,大部分群众建设的新房还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难度大等问题。以林合屯为例,全屯共有23户群众,却分为6个居住点,最高的居住点目前未通自来水;从码头到该居住点大约3.5公里,只通机耕路,但路况极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目前该屯群众已全部住进楼房,但没有框架结构楼房,其中只有一户进行过装修。林合屯的这一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产业发展方面。种养殖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已创建有天峨县xx镇世祥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峨县xx镇高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天峨县康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天峨县丰盛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峨县李林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但多数合作社为这两年新创建,正值投入阶段。该村外出务工人数 229人,在本村务农人数867人,在校学生172人,其他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等,劳动力转移率较低。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人口素质总体相对低下

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只受过小学或初中文化教育,熟练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识差。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身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部分群众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存在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养什么就跟着养什么的观念,创新意识不足,短视现象严重。部分群众保守思想和安土重迁意识较为严重,当调研组提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实现进城梦时,大部分群众顾虑重重。有的担心到县城养不活家人,有的担心还不起购房贷款,有的认为到县城买房花费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担心集中居住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二)产业发展空间较为狭窄

xx村地广人稀,植被繁茂,但是处于龙滩水库水源涵养区,山高坡陡。田地单块面积小,肥力弱,不适宜机械化耕作;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易涝易旱;排灌条件差,滑坡灾害频繁;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农业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竞争力弱。调研组从县城前往林合屯,乘车半个多小时,乘船1个多小时,还需步行1个多小时。当地群众也反映,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从屯里面运送到县城由于辗转颠簸,一般都会烂掉一半左右。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群众都将大部分土地用以种植杉木,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谈及产业发展计划时,个别群众提出扩大山羊养殖规模,但被大部分群众否定。

(三)享受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xx村地处莽莽大山深处,历史上长期与世隔绝,发展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但是由于xx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扶贫开发的难度极大。上级对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相比,十分不足。从xx村林合码头至林合屯各居住点共有大约4公里路程,由于该屯既位于龙滩库区,又只是单淹(只淹耕地不需搬迁)地区,该屯建设入屯公路时,既没有享受到扶贫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也不符合移民部门的帮扶条件,当地群众户均投入近万元也只建成一条部分地方坡度超过30度的低等级车行路。一到雨水季节,边坡塌方严重,路面坑坑洼洼,行车安全系数极低。

(四)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减弱

长期以来,xx村农民修房造屋、生产生活都依赖森林资源,局部地区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但是村民人口越来越多,高科技劳动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当地自然生态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有炭窑,一些较大的木头被丢弃在路边,个别群众毁林造林。一些群众进行山羊养殖,也给当地生态带来较大的破坏。

四、几点建议

当前,和xx村相比贫困面貌一致、贫困原因类似的贫困村还有很多,为他们找到一条合乎实际的脱贫路子,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宣传动员力度,促使贫困群众通过移民脱贫。移民扶贫是当前我县推进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移民又是当前我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把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他们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城市安居,也减弱当地自然生态压力。在动员群众生态移民时,应重点把握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问题,从就业、就医、就学、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搬迁群众扶持和引导,促使他们在城市得到发展,在城市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有效提升生产生活设施保障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由于部分贫困村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较少,人们自行筹集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设施质量差、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利用率和安全使用系数低,对改善生产生活质量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村屯特别是人口数量较多且未进行生态移民村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改造,对已不能发挥作用的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帮助贫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投入精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通过“七个一批”综合施策,因户制宜探索各不相同的脱贫路。除了自然条件恶劣,观念落后等共同因素外,贫困户具体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因灾返贫,有的是无劳动力致贫,有的是因有子女上学一时难以脱贫。对此,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贫困对象“七个一批”进行分析(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发展一批、移民安置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资助帮扶一批、边贸政策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探索扶贫具体思路。

(四)引导贫困群众合理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群众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全部栽植成长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的杉木,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存在盲目现象,未能走上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互相结合、短以养长、长以补短的产业发展轨道,坐拥百亩以上人工林,但近几年内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我们要利用我县特色业发展迅猛、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与林木业发展相结合、相补益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

第8篇 乡村规划 调研报告2023

导语:乡村规划是(rural planning)乡村的社会、经济、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乡村规划调研报告2022

为全面了解我市乡村村庄规划2022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建设2022。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的监督工作安排,4月上中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我市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叶华副主任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小桥镇、迪口镇等一些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召开座谈会,与镇村干部群众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座谈,听取镇、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

1、乡村村庄规划设计:2022和2023年我市共有26个村列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工程,大部分村编制了乡村规划或节点整治方案或乡村旅游规划,其中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的有际村、叶坊、长汀、九匡、巨历口、可建、店村、敷锡、阳泽、后塘、湖头、龙村、慈口、党城、墩上、江墩、白水源等17个村,编制节点整治方案的有太平、穆墩、定高、安国寺、桂林、大房等6个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的有新桥等1个村,未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有北津和桃源等2个村。

2、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费:我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由乡镇或村直接委托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据了解,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费(不含施工图)一个村约5万元,节点整治方案设计费一个村约0.6-2万元,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费一个村约10万元。初步统计,我市26个美丽乡村共投入规划设计费约110万元,大部分资金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省级以奖代补资金中列支,市、乡、村三级基本无规划设计经费投入。

3、乡村村庄规划2022实施情况:26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基本按美丽乡村规划进行建设,其中美丽乡村规划实施较好的有湖头、慈口、际村、桃源、可建、后塘、墩上、敷锡、九匡等9个村,实施一般的村庄有江墩、安国寺、党城、上范、桂林、大房、定高、巨力口、太平、龙村、店村、叶坊、阳泽、白水源等14个村,实施相对较滞后的有北津、穆墩、长汀等3个村。

二、乡村村庄规划2022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实施难。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单位目前南平市仅一家符合资质,因此,我市大部分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是委托省外设计单位设计,造成沟通、对接、后期服务较困难,加大了规划实施的难度。同时,市、乡两级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专业人才匮乏,很难指导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二是特色突显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单位对村庄特色、内涵没有较深入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不够,设计人员基本是走过场,造成规划设计粗糙单调、千村一面、规划雷同、特色很少。有些村庄干部群众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建大公园、大广场,其实美丽乡村建设是围绕着整治污水、垃圾、乱堆放、乱搭建等方面开展,最终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三是实施随意大。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出方案、效果图后,大部分村庄未进行施工图设计,造成规划无法落地实施,规划实施走样情况普遍存在。在材料选择上,有些村庄大量使用磁砖、花岗岩、火烧板等城市元素,与乡村环境不协调。四是统筹指导不够。首先在美丽乡村建设点的选择上,考虑到各乡镇之间的平衡问题,造成美丽乡村建设点较分散,目前很难形成以产业特色、自然风光、传统村落等为格局,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区。其次是多头指导,凡投资方多要自行规划指导,很少甚至没有与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相衔接。其三是很多项目资金没有全盘考虑,部门分割,各自为战,使有限资金难以最大化发挥作用。

三、乡村村庄规划2022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要立足自身条件,彰显特色符号。要摸清家底,规划实施尽量以整治为主。既尊重原有村庄格局,又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防止盲目建新村、搞大拆大建,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地区和民族以及乡村风貌特色。我市农村几乎“村村都是一幅图卷、山山都是一幅美景”,要有山、水、田、林等各类景观资源的具体保护内容和措施,不一味追求大拆大建出新出彩,尽量不破坏原生态资源。要防止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手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一村一品”特色化建设之路,要确立自已的特色与符号。依据自身打底条件确定自身定位,做到凸显个性、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实现一村一品。要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尊重农民意愿,依据现有条件,提升已有基础,不搞强迫命令,不办形象工程。

二要尊重规化成果,坚持规划指引。要把“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没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群众欢迎”作为衡量标准,促进规划的科学化,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相关部门及镇村领导干部要重视规划,尊重规划成果。为了避免“千村一面”,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特色,政府要储备一批责任心强、规划水平高、服务周到、价格优惠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单位,推荐给各美丽乡村建设村,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可考虑,由他们出方案、效果图,余下的部分就由本地设计人员进行,并结合每个村不同情况,摒弃不需要或多余的环节,做出既适合实际又宜施工的图纸,在实地实施中进行现场指导,保证项目按图实施,又节约设计费用。要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三要精心尽力而为,量力量材而行。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如:村庄整治、房屋立面改造、河道清理治理、垃圾污水处理、美化绿化等,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发动群众,立面改造要有几种方案可供群众选择,房前屋后种瓜种豆,不勉强栽花种树,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不过分增加群众的负担。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保留当地乡村风貌、民居风格、民间风俗,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不随意砍树炸石,多用木头、砖头、石头,少用水泥、钢筋、瓷砖。比如对现有的果园、菜地、苗圃、鱼塘、河滩等,根据现状地形地貌,尽量保留生态群落,精心规划设计,稍加整理,适当配套,形成既有自然野趣,又具有健身、休闲、娱乐功能,既让人放慢脚步、放松心情,以促进生态优美、生产发展、生活方便发绿色开敞空间。

四要注重科学运作,整合各方力量。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钱从哪里来、管理怎么办”等问题和瓶颈。现在我市有造福工程资金、对口支援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田水利资金、土地整治资金以及财政、交通、林业、旅游等方面资金,这些资金大多分散在各部门。但年年报项目、实施项目,年年却没有出现大的产业与项目的启动与成效。所以,应该整合好分散在各部门的帮扶资金,集中资金办大事,集中资金发展产业,集中资金解决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共同推进乡村建设。要科学谋划,沿河、沿路点线相连,建设一点或几个点带动一线或一片。同时,要坚持“村民参与”的原则。在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上,要在广泛征求乡(镇)、村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广泛听取村民对规划成果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贴近实际、更科学合理、更符合民意,达到“村里怎么规划,村民心里明白”的效果,从而调动村民自发投资、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使村庄规划更具操作性和生命力。

第9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调研报告

高校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中积极作为基于四川六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大学生的实证调研

李永洪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摘要: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是通过以四川六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的实证调研发现,高校是否积极作为则是一个根本原因。在当前,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需要高校承担其应有的责任,积极努力作为。树立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业务强、素质高的职业指导教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是各高校履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之责的四大根本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积极做好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其职业规划能力是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现实中各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状况如何、成因何在、怎样应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四川六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调研,客观把握了其基本现状,简要分析了高校之因,为高校履责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状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高校之因

虽然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本人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是我们认为更多的原因则在于高校。就目前情况来看,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高校之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不强。在我们所调研的六所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常体现在校领导的口头、总结报告的纸上、教师的讲稿中,“重形式,轻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则是投入不足、师资不强、模式单

一、方法简单。

第10篇 乡人大关于农村建房规划的调研报告

农村建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在乡镇全面铺开,农村建房不断增多,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为充分了解现阶段农村建房规划的现状,潘桥乡人大组织市乡两级人大代表对辖区内建房规划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了辖区内公路沿线的建房规划情况,听取了群众代表意见,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建房规划现况

潘桥乡位于xx市城区西南郊,东与禾青镇搭界,南与三尖镇和新化天龙山接壤,西靠新化化溪,北邻布溪办事处、资江矿业、火车西站。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万人,乡域面积26平方公里,近 3年来全乡规划审批建房350余栋。就农村建房规划来说,规划审批日趋完善,乡镇国土规划部门秉承着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原则,积极依法履行职能、科学规划、加强管理,进一步促进了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新建房屋的村民多选择在公路沿线建房,这样交通是方便了,但由于过于考虑交通方便优势,一些村民无视规划,未批先建或审批后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村民甚至据路建房,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我乡曾因此多次呈报市规划局进行联合执法,但由于农村山高坡陡、平地地基缺乏与村民建房意愿强烈的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并没有因此遏制此类现象发生。近年来,因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手中余钱增多,公路沿线建房更加呈现无序化、集中化趋势。而由于农村建房没有得到规划部门重视,对农村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村民自身大局意识和超前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建房规划并不能有效发挥其职能,加之镇区配套设施缺乏,现行的农村建房规划,并不能满足新型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到,潘桥乡建房规划主要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建房缺乏规划

就潘桥乡来说,全乡15个村(居)均未编制整体建设规划,没有严格的规划管制。虽部分新农村建设村曾设想进行整村规划,但是整村规划费用开支较大,遗留问题难以妥善解决,加之村民宅基地布局随意性大,规划设计落实不到位,不符合村庄规划实际,最终整村规划只能无疾而终,更别说全乡整体规划。

(二)农村建房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房屋建设不断增多,而村民的法律意识却未能跟上,部分村民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存在未批选建、少批多建、无序乱建、违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等现象。一户多基、超占面积现象普遍,建新不拆旧、农村人口进城不归还宅基地等,造成相当数量的农村住宅和宅基地闲置荒废,既违反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又对耕地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公路沿线建房盛行,但是公路控制红线的约束不严,比如布禾公路潘桥段,按布禾线公路红线范围规定,新建房屋需距离公路中心线20米,但是近年来新建的部分房屋明显不符合这一规定,导致公路沿线房屋参差不齐。而桥硐公路沿线建房规划情况更加严峻,甚至存在房屋齐路而建现象,占用了公路两旁排水沟,一旦下雨,路面积水排不出去,严重影响过往车辆和村民出行,更是存在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农村建房执法困难

乡镇国土规划力量十分薄弱,国土所、规划站全部由市局收编,全乡国土三人,规划仅一人,在做好日常审批工作之余,已无更多力量用于督促建房户依照审批规范建房,市两局执法大队无力顾及农村违规建房,执法十分困难。乡镇国土和规划虽然经常下村走访了解情况,发现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及时进行了制止和书面停工通知,发现少批多建、乱占规划红线的违反户及时进行整顿,但是由于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够,一些建房户根本不听国土、规划部门的要求强行建房,而强制执法又弊端重重,容易引发矛盾纠纷,致使严重影响公共利益的违规建房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建房审批不周

农村建房审批程序存在偏颇,一些审批规定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弊端。在调研的过程中,有村民提出,在审批过程中,需要邻居签字,但是一些邻里存在矛盾的在建房审批时拒不签字,而实际情况是建房户并未对邻居产生不良影响,像这种因为邻里的不和导致建房户审批无法通过,最终只能违章建房。有些村民还反映,审批过程中存在建房条件相差无几的,一户审批通过了另一户却无法通过,致使建房户对审批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协调统一,完善城乡整体规划

由市政府领头,国土、规划、设计等相关部门参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兼顾农业生产实际,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用地规模,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农村宅集居化建设。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控制村庄用地和宅基地用地规模,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从而有计划地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

(二)市乡村三级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对全市的废旧宅基地统一进行摸底,制定详细的清理整顿方案。建立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直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作用,强化乡镇政府的监管责任,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增强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建立村级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一户一基等制度落实到位,多余或弃用的宅基地由村级组织收回宅基地使用权,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杜绝和减少闲置、浪费土地现象,多方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守法氛围

在常规宣传的同时,针对村民们存在疑虑的问题重点宣传,做到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按照“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的要求,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增进农民对建房报建、规划、设计、验收等程序的认识,促使其真正重视自己房屋的法律权益、质量安全等,充分营造全民守法建房的氛围。

(四)完善审批程序,依法审批

多听取建房户的意见和建议,市局机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相关调研,完善建房审批程序,以顺应不断发展的需求。严格按法律程序、按控规标准、按“一书两证”制度审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审批时严把法律程序关,不仅要符合规划方面的法律规定,还要符合消防、环保、人防、地震、电力、气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严格按照规划和控规确定的内容、建设标准、强制性标准,用地强度,认真地进行审批,凡不符合总规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凡从事扩建、改建、新建等建设活动,必须办理《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把规划管理贯穿于建设活动始终,杜绝执法不公的现象。

(五)预防为主,处罚为辅,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

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建立预防机制,加大农村建房管理执法力度。强化乡镇执法力量,把执法关口前移,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针对农村建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做好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妥善处理好现有宅基地与建房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狠刹违法占地建房风,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国土、城建、水利、交通、房管等相关部门,对近几年农村建房进行全面登记造册。对于符合农村村民个人建房条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农村宅基地建房许可条件的,未办理建房手续已建房户,按程序申请补办审批手续,完善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对于擅自建房,少批多占、超面积建房的,要实行“占补平衡”政策,按相关规定严格处罚,甚至可以请自来水厂、电力局等部门配合对违规建房者采取强制措施,水电不入户。对于强行抢占耕地、违法占地建房,影响很坏的典型案例,要强行拆除。

第11篇 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提纲

为起草好 县第十三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第十二届党代会以来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认真谋划今后五年城乡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县委党代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自 月22日起,城镇建设组对城乡建设和管理展开工作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主要成效

城乡规划工作(日臻完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规划作为城乡建设的龙头,高起点、高标准,着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先后编制了开发区、城南新区和城东三角花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屏山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襄河及太平桥旅游景观带规划,黄栗树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县域镇村体系和村庄布局规划,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等10多项规划。 年,完成了县城和9个镇总规修编,组织编制了城北新城规划,县城综合交通、环卫、消防等专项规划,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城南大道、滁全二路等规划设计,基本实现了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城市建设工作(深刻变化)。五年来,我们按照“拉框架,抓配套,填项目”的思路,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22平方公里。财政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4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新增城市道路15条近100公里,改造道路20公里,新增下水60.6公里。安装路灯1154盏,新增绿地面积66.8万平方米。新建火车站广场一座、污水处理厂一座。管道天然气用户发展到1.5万户。硬化、亮化后街巷道25条5万平方米。 年,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43个,其中政府投资项目35个,总投资约30亿元,完成投资25亿元。加快网路建设。站前路延伸段、港口路延伸段建成投入使用;站东路、内环东路、儒学路等9条道路正在加紧建设;全长9.64公里、总投资约2.5亿元的城南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滁全二路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启动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敷设东线污水管网7.1公里,完成了火车站西侧广场建设,新增天然气管道长8000米、配水管网6000米、人防工程10000平方米。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了全长9.7公里、总投资约6亿元的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南屏山森林公园的登山步道修复、亮化和两个小型活动广场建设。加快城南新区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信用联社综合楼、移动综合楼、妇幼保健站完成主体工程,公共服务中心、人民医院已启动建设。重推商业投资项目。奥康商业步行街正式投入运行;南屏农贸市场改造完成主体工程, 年 月份投入使用;瑞祥大酒店、意大利名品总部经济园、盛大装饰城、安福钢材物流园正在加紧建设。重抓拆迁安置工作。全年完成城东三角花园三期、东线污水管网、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等项目工程拆迁30万平方米,启动了庄曹二期、传塘新村、城南、城东、龙腾三江等地块70多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完成王曹新村、庄曹一期拆迁户 户。 年、 年在全市开展的“丰乐杯”城市竞赛中分别获三等奖和二等奖。

城市管理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我们以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着力于建设新 、展示新形象,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广泛开展争创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镇村活动。实行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加大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两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加大环卫事业投入,城市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市场进一步规范,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集镇建设(蓬勃开展)。积极推进“五城联创”和“丰乐杯”小城镇创建竞赛活动,率先在全省县级城市中建立大地统一坐标系统和gps全球定位台站。加大集镇建设力度,镇区道路网通畅,供水设施完善,垃圾做到集中收集,混凝土和柏油路面、主次干道两侧行道树种植率达到90%以上,二郎口、古河、大墅、十字、石沛、马厂等镇人行道铺装率达到85%。古河镇、十字镇、大墅镇在全市“丰乐杯” 竞赛中均获得好名次。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组织申报13个批次10755亩建设用地置换项目,申报2个批次839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平稳拆迁6373户、71.2万平方米的旧村庄,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xx年成功举办了全省新农村现场会。已新建农民新村66个、新居 栋 套。涌现出蔡集新村、六镇高庄、余郭新村、白酒新村、大墅墅龙新村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虽然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我县目前还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规划、建设与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具体来说,主要是:

(一)认识上有差距

一些镇和部门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抓的不够得力。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城镇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县的县城规划已基本形成以 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为龙头,以控规为支撑,以专项规划为配套的规划体系。但村镇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所有镇已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大多数镇没有编制详细规划,本地建设只由当地政府领导随意决策,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村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形象发生。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县城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完善了城市给水、排水、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天然气等干线管网系统,学校、医院、城市污水管网等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正在按规划逐步建设到位。集镇面貌得到改善,所有镇均建有自来水厂,主干街道均有路灯、绿化和排水设施。但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设施等配套不足。

(四)建设资金紧缺

由于国家对政府贷款的控制更加严格,部分项目融资出现困难,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五)管理机构不健全

镇村建设管理机构普通存在人员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无专职村镇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经费少,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连惯性。

三、工作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加强规划管理

城镇建设必须真正把规划放在首位,一方面加快详规编制,一方面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规划编制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规划要有超前性,起点一定要高。二是要保持连续性,贯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三是规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是规划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切忌千篇一律。应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一定要严格,规划需要调整的,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同时,要严格规划执法,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一定要认真查处。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的道路、给排水、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设施要优先发展,园林绿化要和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供气和污水治理等要统筹规划,力争同步配套建设。要抓住国家对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的机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四)增加融资渠道

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独资、合资、股份制、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城镇建设。也可采取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五)规范城镇管理

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全面加强城镇管理,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制定加强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工作思路

xx: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发展的承载平台,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按照“协调城乡、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的要求,突出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注重中心集镇的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施“一城三区”(城北新城、城南新区、老城区)发展战略,改造旧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存量。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标准,加快“一园两河”(南屏山森林公园和新老襄河)建设;抓好老城区给排水内网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三大工程”;实行计划用地和不饱和用地,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绿化美化步伐,至2023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0%,保洁率达到100%;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加快以古河、二郎口、大墅等小城镇建设,扶持区域中心镇做大做强,提升整体功能。加快电网改造,提高经济发展承载力。加快新农村安置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配套功能。

年城乡建设工作安排: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增强城镇承载力

年计划投资80亿元,实施102个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其中县城安排新、续建的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72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2亿元,新增道路72公里,新增城市绿化20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70万平方米。

深化规划编制。围绕“三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启动城市综合防灾、基础设施、街区风貌景观等专项规划;加快重点片区修规和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完成神山旅游、城东三角花园、人民广场等项目的修规和县城重要地块、重要节点的规划编制;做好各镇重要地段和重点建设区域控规和新农村安置点规划编制工作。

聚力会战新区。快速启动城北新城建设。围绕“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形成规模,五年展现新貌”的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组团式开发”的思路,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城北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以路网建设为重点的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启动25公里路网和连接京沪高铁火车站和宁西铁路 站的滁全二路建设;积极支持滁全第二快速通道和滁马扬高速建设,加快土桥水库扩容和景观湖改造,推动新城快见形象。重点打造城南新区。全面完成站东路、港口路、内环东路、万利路(儒林南路-慈济路延伸段)、儒学路(大吴路-站东路)、南二路(城南大道-站前路)、南三路(城南大道-站前路)等10条道路建设,高标准完成城南大道拓宽改造,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完成联社大楼、移动大楼、妇幼保健站、农委综合楼等建设,加快县公共服务中心、县医院迁址、火车站停车场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推动加快瑞祥大酒店、盛大装饰城、意大利名品总部经济园、仪邦物流园、安富建材、江海新城市广场等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加快已出让的三个地块建设,适时招商推介城南西片区建设。完善城南新区供电、供水等配套,提高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城南新区的形象和品位。

稳步实施老城改造。按照“组团式招商、成片开发”的思路,加快城东三角花园三期、南屏农贸市场和a1地块建设;适时招商推介人民广场等地块综合改造。加快推进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和南屏山森林公园建设改造,改善生态环境。新增污水处理管网36公里、天然气管道6公里、供水管网35公里、停车场1座、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路灯500盏。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推进镇村建设。按照“丰乐杯”小城镇竞赛的要求,实行以奖代补,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开展集镇建设竞赛活动。创新集镇建设、融资与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开展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和城乡增减挂钩,加快新农村安置点建设,尽快实现“旧貌换新颜”。

第12篇 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

2023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

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

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评估标准。

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

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2023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

(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

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

(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

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

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 (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

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

⑤报告厅 300 m2

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

(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

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

(1)方案一:在我校屏峰校区设置独立的建筑系馆,将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室与办公区、实验室集中布置,或分设2处,总建筑面积满足6880平方米即可。

(2)方案二:将邵科馆2、3、4楼设置为建筑系的办公与实验用房集中布置,改建成必要的评图室、展览室等必要用房,将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9、10层统一设置,这不仅是评估需要,更是符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增加学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之必须。

(3)方案三:在新教大楼内7、8、9、10集中设置学生教室及与学生相关密切的模型室、评图室、展室等必要用房,办公室保持现状不变,在建工学院6楼增设实验室。

(4)方案四:将建工学院目前所在的文荟楼北侧增加一排房间用作必要用房的建设,办公维持现状,将20个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8、9、10层统一设置。

(5)方案五:在尚德园四楼集中设置办公区、部分实验室和必要用房,将20间学生教师和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实验室集中设置在新教大楼8、9、10三层。

(6)方案六:将子良楼a区整块作为建筑系集中、独立设置教师、办公室、必要用房、实验室的独立区域。

二、实验室建设建议

1、建设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

此实验室建设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但是由于构造实验室相当于一个基本建设项目,根据现在建筑以及装修材料和费用的增加,原有预算计划偏少,尚需增加模型以及构造节点施工费用约10万元左右。并尽快确定建设场地,需要建筑面积约150平米。

2、新建视觉艺术实验室(或称为建筑摄影实验室)

成立建筑摄影实验室,将原来归属学院实验中心的建筑摄影器材划归该实验室。目前急需购置的设备有:数码相机35台,数码摄像机2台、闪光灯、滤镜、遮光罩、照片打印机以及三脚架等,大约需要投入资金30万元。场地面积需要60平方米。

3、新建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实验室

根据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继续建设城市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考虑与计算机cad实验室一起建设,增加cad实验室面积和有关城市信息的软件设备,如arcgis、mapinfo、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cps城市规划软件、ppsv规划总图设计软件、hy_sz市政管线设计软件、光栅拼图软件rvcad、建筑与城市专业信息库等,总计需要投入45万元。

4、建设独立的建筑cad实验室

根据建筑数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建筑虚拟技术的发展,需要建设独立的cad实验室以及购置相关的软件。拟购置台式电脑45台,服务器1台、大型绘图仪、彩喷仪、扫描仪等设备以及正版cad软件、空间彩绘大师、渲染器等软件,需要试验场地约150平米,需资金投入100万元。

6、对建筑物理实验室增加投入和场地面积

建筑物理实验室共分为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和建筑光学三个部分,各部分需要独立的实验室以安放试验设备,因此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将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同时按照建筑声学的要求需要有专门的混响、隔声以及消声室,这只能在新校区的建设中进行考虑,但是目前需要至少三个独立实验室,需要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另需购置天然采光实验用人工天穹、亮度计、驻波管、wbgt、室外气象测试仪等设备,约需资金35万元。

7、建筑模型试验室。

建筑模型试验室尚需增加设备:无绳充电式电钻、数控激光切割机、便携式铣机、大号电刨、高速木工带锯机、大方打磨机、砂带机、22升工业吸尘器、工作台、铣机部件工作台、砂带机部件、折叠式组合工作站机架、组合工作台、锯机、多功能工作台、便携式圆锯、万能线锯机、精雕转轴、钉枪、日豹气泵、切纸机、胶装机等,共计需要投入35万元。面积。。。。。。

8、合计

实验室建设需总资金投入255万元,需空间面积560平方米。

三、图书资料建设建议

1、设立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

面积不小于250平方米,阅览座位不少于60个。最好设置于建筑系馆内,若无建筑系馆,应与专业教室相对集中布置。

2、补充校馆藏图书、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藏书

近一年半内,使建筑规划专业书籍总量从目前的2.0512万册,提高到2.4万册,生均纸质专业图书达到40册。需新增纸质专业图书0.35万册,其中外文书籍1500册。以每册200元计,需资金投入70万元。

3、扩订专业外文期刊种类

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外文期刊种类达到15种,需新增外文期刊5种。需资金投入3万元。

4、调整专业中文期刊订刊目录

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中文核心订全。

5、增购现行建筑法规文件资料及工程设计参考资料

近一年半内,增购现行新的建筑法规文件资料40种,120册,以每册40元计,需资金投入4800元。购买工程设计参考资料80套(册),需资金投入2万元。

6、购买及制作教学幻灯片、音像资料和教学模型

需购买教学录像片20部,需资金投入5000元;购买及制作教学实例光盘50张,需资金投入4000元;购买教学模型5个,需资金投入5万。

7、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装修

装修费用按每平方米800元计(含家具),需20万元。

8、合计

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需总资金投入101.4万元,需空间面积250平方米。

四、科研与课程建设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缩小学科差距

建筑学科争取列入校“重点学科”,城市规划学科列入校“重点扶持学科”。呼吁学校、学院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科研面积、实验设备和教学经费。对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作品的认可,与国内建筑老八校接轨,确定为一定的科研级别。

2、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

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争取省级精品课程1门,确保建筑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

3、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

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3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门。

4、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

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3-4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2-3门。

5、增加专业学术交流机会

评估前,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会15次左右,次均费用约1万元,共15万元。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累计30次以上,次均费用约0.5万元,共15万元。

6、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

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评估前应达到10次以上,次均补贴0.2万元,共2万元。

7、加强教改论文扶持力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向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的教改论文倾斜。

8、合计

科研与课程建设需总资金投入32万元。

规划调研报告(12篇)

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从3月中旬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鼎成带领市人大城环委同志和市旅游、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按照“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立足未来”的原则,开展武夷山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武夷山新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度假区实地察看,全面了解情况;听取了xx市政府关于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召开了待批建设项目业主代表和规划局、度假区管委会2场座谈会;分别听取了xx市主要领导的意见,并多次召开座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规划相关文章

  • 工业经济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12篇)
  • 工业经济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12篇)97人关注

    “十二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工业兴镇发展战略,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 ...[更多]

  • 规划调研报告(12篇)
  • 规划调研报告(12篇)95人关注

    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从3月中旬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鼎成带领市人大城环委同志和市旅游、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按 ...[更多]

  • 发展规划调研报告(2篇范文)
  • 发展规划调研报告(2篇范文)88人关注

    关于三家店镇高宗寨村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选派**事业单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干*,是市委市政府学习贯彻*的xx大报告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 ...[更多]

  • 县城规划调研报告
  • 县城规划调研报告80人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现状,全面掌握存在的突出问题,客观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比较可行的建议意见,促进县城规划建设管理走上维持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更多]

  • 规划调研竞赛报告(8篇范文)
  • 规划调研竞赛报告(8篇范文)74人关注

    高校调研报告一般格式如下:1调查报告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目的、方式等。2调查结果介绍。综合调查报告内容,依照不同问题进行梳理。3调查报告的启示和解和结论 ...[更多]

  • 城乡规划管理调研报告(3篇)
  • 城乡规划管理调研报告(3篇)71人关注

    为学习外地城乡规划先进经验,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市规划局一行人在局领导同志的带领下,于5月利用13天时间赴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现将考察、调研学 ...[更多]

  • 城市规划调研报告(2篇范文)
  • 城市规划调研报告(2篇范文)71人关注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 ...[更多]

  • 妇女规划调研报告
  • 妇女规划调研报告68人关注

    改变农村留守妇女规划调研报告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 ...[更多]

  • 2023关于城乡规划管理调研报告(3篇)
  • 2023关于城乡规划管理调研报告(3篇)49人关注

    为学习外地城乡规划先进经验,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市规划局一行人在局领导同志的带领下,于5月利用13天时间赴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现将考察、调研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