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yuán

声援


拼音shēng yuán
注音ㄕㄥ ㄩㄢˊ

繁体聲援
词性动词


声援

词语解释

声援[ shēng yuán ]

⒈  公开声明或造成声势表示支援。

社会舆论的声援,国民党不敢怎么样,你们可以回家去住了。——杨沫《青春之歌》

express support for;

引证解释

⒈  遥作支援。本用于军事。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 遣人求救于 术”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术 乃严兵为 布 作声援。”
唐 王勃 《三国论》:“輜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一面写书来上 许相国,叫他只在 南都 卫驾,遥作声援,不用提兵远涉。”

⒉  用于群众活动。

梁斌 《红旗谱》五十:“据我所知, 保定 周围二十多个县的青年学生,都一致声援第二师范!”

⒊  今多指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援。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大江报>之被封》:“幸得各报声援,两人均判徒刑一年半寝事。”

国语辞典

声援[ shēng yuán ]

⒈  应声援助。

《周书·卷一七·若干惠传》:「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可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道;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遥为声援。」

支援


新华字典解释

发表:

①向集体或社会表达(意见);宣布:发表谈话 ㄧ发表声明 ㄧ代表团成员已经确定,名单尚未正式发表。

②在刊物上登载(文章、绘画、歌曲等):发表论文。

言论:

1.言谈﹔谈论。

2.言词﹔发表的议论或意见。

3.犹舆论。

群众:

①大众:人民群众|群众运动。

②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等组织的人。用于表示政治身份。

声援相关成语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千锤打锣,一锤定声
  • 千棰打锣,一棰定声
  • 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一犬吠形,群犬吠声
  •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雷声大,雨点小
  • 掷地作金石声
  • 平地一声雷
  • 一口一声
  • 一口同声
  • 一吠百声
  • 一声不吭
  • 一声不响
  • 一迭连声
  • 万籁无声
  • 万赖无声
  • 上援下推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