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tún

民屯


拼音mín tún
注音ㄇ一ㄣˊ ㄊㄨㄣˊ

民屯

词语解释

民屯[ mín tún ]

⒈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 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参见“屯2田”。

《元史·兵志三》:“世祖 至元 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有所谓民屯者,如 唐 初行民屯,及 天寳 间,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万斛是也。”


新华字典解释

措施:

1.设施;解决问题的办法。

2.实施。

税粮:

元明两代征收米﹑麦等实物的赋税。

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2.没有大地。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采取:

1.搜集选取;采用。

2.采伐;采摘;开采。

民屯相关成语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 救民于水火
  • 民以食为天
  • 民以食为本
  • 邦以民为本
  • 一民同俗
  • 万民涂炭
  • 不羁之民
  • 与民休息
  • 与民偕乐
  • 与民同乐
  • 与民同忧
  • 与民更始
  • 与民除害
  • 为国为民
  • 为民父母
  • 为民请命
  • 为民除害
  • 为民除患
  • 乡规民约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