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邵雍的诗 > 山村咏怀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

①去:指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山村咏怀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黄遵洸.《英诗咀华:汉英对照》: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01:第5页

山村咏怀鉴赏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意境之中。

邵雍简介

唐代·邵雍的简介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 邵雍的诗(990篇)

邵雍优秀诗作展示

山村咏怀3597人关注

[宋代]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查看详情]

观棋长吟2462人关注

[宋代] 邵雍

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范围。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符坚畏晋师。座上戈铤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死生共抵两家事,胜负都由一着时。当路断无相假借,对人须且强推► [查看详情]

燕堂即事625人关注

[宋代] 邵雍

川上数峰青,林间一水明。闲云无定体,幽鸟不知名。游侣既非约,归期莫计程。锱铢人世事,休强作威狞。► [查看详情]

行止吟3385人关注

[宋代] 邵雍

时止则须止,时行则可行。时行与时止,人力莫经营。► [查看详情]

忆梦吟3296人关注

[宋代] 邵雍

心足而家贫,体疏而情亲。开襟知骨瘦,发语见天真。► [查看详情]

依韵答友人2624人关注

[宋代] 邵雍

百万貔貅动塞尘,朝廷委寄不轻人。胡儿生事虽然浅,国士尽忠须是纯。陇上悲歌应愤惋,林间酣饮但酸辛。欲陈一句好言语,只恐相知未甚真。► [查看详情]

忧喜吟182人关注

[宋代] 邵雍

大喜与大忧,二者莫能寐。二者若能寐,何忧事不治。► [查看详情]

饮酒吟3036人关注

[宋代] 邵雍

时时醇酒饮些些,颐养天和以代茶。无雨将成大凶岁,负城非有好生涯。身居畎亩须忧国,事委男儿尚恤家。人间老来何长进,鉴中添得鬓边华。► [查看详情]

异同吟4199人关注

[宋代] 邵雍

俊快伤灭裂,厚重伤滞泥。趋造随所尚,不免有同异。异同必为非,同已必为是。是非战异同,终身不知义。► [查看详情]

有妄吟4085人关注

[宋代] 邵雍

作伪少阴德,饰非多隐情。人心虽曖昧,天道自分明。手足既皆露,语言安足凭。► [查看详情]

幽明吟2778人关注

[宋代] 邵雍

明有日月,幽有鬼神。日月照物,鬼神依人。明由物显,幽由人陈。人物不作,幽明何分。► [查看详情]

再用晴窗气暖墨花春谢王胜之谏议惠金雀砚4964人关注

[宋代] 邵雍

砚名金雀世难伦,用报惭无天下珍。国士有时偏雅处,晴窗气暖墨花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