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皎然的诗 >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文及注释

译文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

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

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

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

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注释

诮(qiào):原意是嘲讽。这里的“诮”字不是贬义,而是带有诙谐调侃之意,是调侃崔石使君饮酒不胜茶的意思。崔石约在贞元初任湖州刺史,僧皎然在湖州妙喜寺隐居。

越:古代绍兴。

遗(wèi):赠送。

剡溪:水名,“剡(shàn)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李白有诗句“送我至剡溪”;杜甫有诗句“剡溪蕴秀异”。在剡溪区域曾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故“剡溪”也被誉为“唐诗之路”。而剡溪茶因皎然此诗得以扬名。但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

金芽:鹅黄色的嫩芽。

爨(cuàn):炊也,“取其进火谓之爨。”此处当烧、煮茶之意。

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素瓷雪色:白瓷碗里的茶汤。

缥(piāo)沫香:青色的饽沫。

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毕卓:晋朝人,是个酒徒。一天夜里,他遁着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伙计们捆起放在酒瓮边。次日掌柜的见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传为笑谈。

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崔侯啜(chuò)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是说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丹丘:即丹丘子,传说中的神仙。

参考资料: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427

2、胡光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377

3、江希泽 .少陵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69

4、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627

5、陶渊明.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89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创作背景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诗僧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时即兴之作。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崔石约在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时皎然居于湖州妙喜寺,两人同饮茶,皎然做此作品。

参考资料:

1、陈云琴 .《农业考古》: 农业出版社,2006年:192-200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鉴赏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诗人从友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

  这首诗给人留下有二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皎然简介

唐代·皎然的简介

皎然

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 皎然的诗(449篇)

皎然优秀诗作展示

陪卢中丞闲游山寺1393人关注

[唐代] 皎然

野寺出人境,舍舟登远峰。林开明见月,万壑静闻钟。拥烛明山翠,交麾动水容。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逢。► [查看详情]

长安少年行1610人关注

[唐代] 皎然

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纷纷半醉绿槐道,躞蹀花骢骄不胜。► [查看详情]

湖南草堂读书招李少府3702人关注

[唐代] 皎然

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 [查看详情]

酬郑判官湖上见赠2715人关注

[唐代] 皎然

岁岁湖南隐已成,如何星使忽知名。沙鸥惯识无心客,今日逢君不解惊。► [查看详情]

次日3231人关注

[唐代] 皎然

野外有一人,独立无四邻。彼见是我身,我见是彼身。► [查看详情]

送旻上人游天台2731人关注

[唐代] 皎然

真心不废别,试看越溪清。知汝机忘尽,春山自有情。月思华顶宿,云爱石门行。海近应须泛,无令鸥鹭惊。► [查看详情]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林屋洞1037人关注

[唐代] 皎然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中山炼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 [查看详情]

郑容全成蛟形木机歌1111人关注

[唐代] 皎然

万物贵天然,天然不可得。浑朴无劳剞劂工,幽姿自可蛟龙质。欲腾未去何翩翩,扬袂争前谁敢拂。可中风雨一朝至,还应不是池中物。苍山万重采一枝,形如器车生意奇。风号雨喷心不折,众木千丛君独知。高人心,多越格。有时就月吟春风,持来► [查看详情]

戛铜碗为龙吟歌1419人关注

[唐代] 皎然

逸僧戛碗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初戛徐徐声渐显,乐音不管何人辨。似出龙泉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远。未必全由戛者功,真生虚无非碗中。寥亮掩清笛,萦回凌细风。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乍向► [查看详情]

买药歌送杨山人1999人关注

[唐代] 皎然

华阴少年何所希,欲饵丹砂化骨飞。江南药少淮南有,暂别胥门上京口。京口斜通江水流,斐回应上青山头。夜惊潮没鸬鹚堰,朝看日出芙蓉楼。摇荡春风乱帆影,片云无数是扬州。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河间姹女直千金,紫阳夫人服不► [查看详情]

赋得吴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4470人关注

[唐代] 皎然

见说吴王送女时,行宫直到荆溪口。溪上千年送女潮,为感吴王至今有。乃知昔人由志诚,流水无情翻有情。平波忽起二三尺,此上疑与神仙宅。今人犹望荆之湄,长令望者增所思。吴王已殁女不返,潮水无情那有期。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 [查看详情]

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121人关注

[唐代] 皎然

君吏桃州尚奇迹,桃州采得桃花石。烂疑朝日照已舒,含似春风吹未坼。珪璋特达世所珍,吾知此物亦其伦。应羡花开不凋悴,应嘉玉片无缁磷。立性坚刚平若砥,君子偏将交道比。何人亦秉坚刚姿,吾见君心得如此。君心所好我独知,别多见少长相►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