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鉴赏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戴叔伦简介

唐代·戴叔伦的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 戴叔伦的诗(291篇)

戴叔伦优秀诗作展示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2236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秋露湿寒条。登楼望月楚山上,月到楼南山独遥。心送秦人趋凤阙,月随阳雁极烟霄。轩车不重无名客,此地谁能访寂寥。► [查看详情]

张评事涉秦居士系见访郡斋,即同赋中字4006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轺车忽枉辙,郡府自生风。遣吏山禽在,开樽野客同。古墙抽腊笋,乔木飏春鸿。能赋传幽思,清言尽至公。城欹残照入,池曲大江通。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 [查看详情]

和崔法曹建溪闻猿2778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曾向巫山峡里行,羁猿一叫一回惊。闻道建溪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 [查看详情]

蕲州行营作4304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 [查看详情]

代书寄京洛旧游4724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今年十月温风起,湘水悠悠生白蘋.欲寄远书还不敢,却愁惊动故乡人。► [查看详情]

谷城逢杨评事4752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远自五陵独窜身,筑阳山中归路新。横流夜长不得渡,驻马荒亭逢故人。► [查看详情]

题武当逸禅师兰若4642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我身本似远行客,况是乱时多病身。经山涉水向何处,羞见竹林禅定人。► [查看详情]

精舍对雨1137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空门寂寂澹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卧向白云晴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查看详情]

寄中书李舍人纾2045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萍翻蓬自卷,不共本心期。复入重城里,频看百草滋。水流归思远,花发长年悲。尽日春风起,无人见此时。► [查看详情]

客舍秋怀呈骆正字士则4676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无言堪自喻,偶坐更相悲。木落惊年长,门闲惜草衰。买山犹未得,谏猎又非时。设被浮名系,归休渐欲迟。► [查看详情]

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柳字)2095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十年官不进,敛迹无怨咎。漂荡海内游,淹留楚乡久。因参戎幕下,寄宅湘川口。翦竹开广庭,瞻山敞虚牖。闲门早春至,陋巷新晴后。覆地落残梅,和风袅轻柳。逢迎车马客,邀结风尘友。意惬时会文,夜长聊饮酒。秉心转孤直,沈照随可否。岂学► [查看详情]

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二首1881人关注

[唐代] 戴叔伦

湘流分曲浦,缭绕古城东。岸转千家合,林开一镜空。人生无事少,心赏几回同。且复忘羁束,悠悠落照中。回环路不尽,历览意弥新。古木畲田火,澄江荡桨人。缓歌寻极浦,一醉送残春。莫恨长沙远,他年忆此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