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译文及注释

译文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注释

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焰:火苗。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夕:夜。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垂死:病危。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创作背景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参考资料:

1、贾文昭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51-952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鉴赏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后来他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元稹简介

唐代·元稹的简介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 元稹的诗(551篇)

元稹优秀诗作展示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1056人关注

[唐代] 元稹

劝尔诸僧好护持,不须垂钓引青丝。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查看详情]

崔徽歌3327人关注

[唐代] 元稹

崔徽本不是娼家,教歌按舞娼家长。使君知有不自由,坐在头时立在掌。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为徽持此谢敬中,以死报郎为□□。► [查看详情]

醉题东武3542人关注

[唐代] 元稹

役役行人事,纷纷碎簿书。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馀。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因循未归得,不是忆鲈鱼。► [查看详情]

看花159人关注

[唐代] 元稹

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查看详情]

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3438人关注

[唐代] 元稹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夜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闲似好男儿。► [查看详情]

斑竹(得之湘流)4015人关注

[唐代] 元稹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 [查看详情]

杂忆五首3904人关注

[唐代] 元稹

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 [查看详情]

所思二首(一作刘禹锡诗,题作有所嗟)1743人关注

[唐代] 元稹

庾亮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相逢相失还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暮云归。只应长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只飞。► [查看详情]

襄阳为卢窦纪事(第五首一作马戴诗襄阳席上呈于司空)1582人关注

[唐代] 元稹

帝下真符召玉真,偶逢游女暂相亲。素书三卷留为赠,从向人间说向人。风弄花枝月照阶,醉和春睡倚香怀。依稀似觉双环动,潜被萧郎卸玉钗。莺声撩乱曙灯残,暗觅金钗动晓寒。犹带春酲懒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琉璃波面月笼烟,暂逐萧郎走上► [查看详情]

有所教427人关注

[唐代] 元稹

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人人总解争时势,都大须看各自宜。► [查看详情]

除夜酬乐天132人关注

[唐代] 元稹

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无由阿伞凤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约,除夜情怀老共谙。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 [查看详情]

酬白乐天杏花园3391人关注

[唐代] 元稹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