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送柴侍御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送柴侍御鉴赏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 王昌龄的诗(209篇)

王昌龄优秀诗作展示

送崔参军往龙溪1265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查看详情]

别皇甫五1555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查看详情]

送万大归长沙2242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查看详情]

送姚司法归吴1530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查看详情]

送郑判官37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查看详情]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2942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查看详情]

题朱炼师山房4829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查看详情]

静法师东斋457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查看详情]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4461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查看详情]

素上人影塔1500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查看详情]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1020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查看详情]

谒焦炼师4484人关注

[唐代] 王昌龄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