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7篇

发布时间:2023-06-09 20:39:02 查看人数:87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7篇

第1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总结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 ----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7. pn结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 pn结的导通电压---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阳

该式与伏安特性曲线

的交点叫静态工作点q。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阳

微变等效电路法

三. 稳压二极管及其稳压电路

*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正常工作时处在pn结的反向击穿区,所以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要反向连接。

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 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1.类型---分为npn和pnp两种。

2.特点---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最低;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小;集电区掺杂浓度较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大。 二.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 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

2. 三极管内各极电流的分配

*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表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式子

称为穿透电流。

3. 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同二极管。

* 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管压降,用uces表示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饱和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 4. 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动。

温度升高icbo、 iceo 、 ic以及β均增加。 三. 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简化) rbe---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

β---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正向电流传输比, 常用β表示;

四. 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

1. vt、 vcc、 rb、 rc 、c1、c2的作用。 2.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 五.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 直流通路与静态分析

*概念---直流电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开路。 *作用---确定静态工作点

*直流负载线---由vcc=icrc+uce 确定的直线。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改变rb :q点将沿直流负载线上下移动。

2)改变rc :q点在ibq所在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上移动。 3)改变vcc:直流负载线平移,q点发生移动。 2. 交流通路与动态分析

*概念---交流电流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路。 *作用---分析信号被放大的过程。

*交流负载线--- 连接q点和v cc点 v cc= uceq+icqr l的 直线。

3. 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

(1)截止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低

*失真现象---npn管削顶,pnp管削底。 *消除方法---减小rb,提高q。 (2) 饱和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高

*失真现象---npn管削底,pnp管削顶。 *消除方法---增大rb、减小rc、增大vcc 。

4. 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1) uopp---是指放大器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峰值。 (2)范围

*当(uceq-uces)>;(vcc’ - uceq )时,受截止失真限制,uopp=2uomax=2icqrl’。

*当(uceq-uces)<(vcc’ - uceq )时,受饱和失真限制,uopp=2uomax=2 (uceq-uces)。

*当(uceq-uces)=(vcc’ - uceq ),放大器将有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 六.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 静态分析

(1)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

(2)q点在放大区的条件

欲使q点不进入饱和区,应满足rb>;βrc 。 2.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集成运放:将管线结合在一起制成的具有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称为运算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元器件的参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二:集成运算

放大电路的组成:

1. 输入级(差模信号,up-un),抑制温漂。

2. 中间级(复合管放大电路)。

3. 输出级(互补输出电路)。

4. 偏置电路(电流源电路为其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三:抑制温漂(零点漂移)的办法:

1. 直流负反馈

2. 温度补偿(利用热敏元件来抵消管子的变化)

3. 构成差分放大电路

四:失真:

1. 线性失真(我们所要的,构成电路的放大)

2. 非线性失真:a:饱和失真b:截止失真。

3. 交越失真。(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

五: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1. 直接耦合:低频特性好,便与集成化;存在温漂问题。

2. 阻容耦合:便于计算静态工作点,低频特性差。

3. 变压器耦合:低频特性差,实现阻抗变换;常用于调谐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4. 光电耦合:

六:3种最基本的单级放大电路。

1. 共发射极电路具有集电极电阻rc将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化成集电极电压的变化。

2. 共集电极单级放大器无集电极负载电阻,输出信号取自发射级(发射级电压跟随器)。 原因:三级管进入放大工作状态后,基极与发射级之间的pn结已处于导通状态,这一pn结导通后压降大小基本不变,硅管0.7v。

3. 共基极放大器。

七: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1. 放大电路

2. 选频网络

3. 正反馈网络

4. 稳幅环节。

八: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特性的影响:

1. 稳定放大倍数

2. 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

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

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

电流负反馈增大输出电阻

九:引入负反馈的原则:

1.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为了改善电路的动态性能则应引入交流负反馈。

2. 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即减小输出电阻,增强带负载能力),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3. 为了稳定输出电流(即增大输出电阻)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4. 为了提高输出电阻(即减小放大电路下信号源所取的电流)应引入串联负反馈

5. 为了减小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

十: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1. 电压串联

2. 电流串联

3. 电压并联

4. 电流并联

十一:负反馈的四大好处:

1. 稳定放大倍数

2. 改变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3. 展宽频带

4. 减小非线性失真

第2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第一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一、半导体知识

1.本征半导体

·单质半导体材料是具有4价共价键晶体结构的硅(si)和锗(ge)(图1-2)。前者是制造半导体ic的材料(三五价化合物**化镓gaas是微波毫米波半导体器件和ic的重要材料)。

·纯净(纯度>;7n)且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半导体内的最重要的物理现象是本征激发(又称热激发或产生)(图1-3)。本征激发产生两种带电性质相反的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对。温度越高,本征激发越强。

·空穴是半导体中的一种等效?q载流子。空穴导电的本质是价电子依次填补本征晶格中的空位,使局部显示?q电荷的空位宏观定向运动(图1-4)。

·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电子与空穴在热运动中相遇,使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消失的现象称为载流子复合。复合是产生的相反过程,当产生等于复合时,称载流子处于平衡状态。

2.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硅(或锗)中渗入微量5价(或3价)元素后形成n型(或p型)杂质半导体(n型:图1-5,p型:图1-6)。

·在很低的温度下,n型(p型)半导体中的杂质会全部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杂质正离子对(空穴和杂质负离子对)。

·由于杂质电离,使n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自由电子,少子是空穴,而p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空穴,少子是自由电子。

·在常温下,多子>;>;少子(图1-7)。多子浓度几乎等于杂质浓度,与温度无关;两少子浓度是温度的敏感函数。

·在相同掺杂和常温下,si的少子浓度远小于ge的少子浓度。

3.半导体中的两种电流

在半导体中存在因电场作用产生的载流子漂移电流(这与金属导电一致);还存在因载流子浓度差而产生的扩散电流。

4.pn结

·在具有完整晶格的p型和n型材料的物理界面附近,会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pn结(图1-8)。·pn结是非中性区(称空间电荷区),存在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和内建电压;pn结内载流子数远少于结外的中性区(称耗尽层);pn结内的电场是阻止结外两区的

多子越结扩散的(称势垒层或阻挡层)。

·正偏pn结(p区外接高于n区的电压)有随正偏电压指数增大的电流;反偏pn结(p区外接低于n区的电压),在使pn结击穿前,只有其值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is。即pn结有单向导电特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v/v

?1),其中,在t=300k时,热电压vt?26mv。·pn结的伏安方程为:i?is(e

t

·非对称pn结有pn结(p区高掺杂)和pn结(n区高掺杂),pn结主要向低范文写作

掺杂区域延伸(图1-9)。

二、二极管知识

·普通二极管内芯片就是一个pn结,p区引出正电极,n区引出负电极(图1-13)。·在低频运用时,二极的具有单向导电特性,正偏时导通,si管和ge管导通电压典型值分别是0.7v和0.3v;反偏时截止,但ge管的反向饱和电流比si管大得多(图1-15)。

·低频运用时,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其交流电阻不等于其直流电阻。

?di?rdd?

?dvd?

?

q 二极管交流电阻rd定义:

·稳压管电路设计时,要正确选取限流电阻,使稳压管在一定的负载条件下正常工作。

二极管交流电阻rd估算:rd?vtid

·二极管的低频小信号模型就是交流电阻rd,它反映了在工作点q处,二极管的微变电流与微变电压之间的关系。

·二极管的低频大信号模型是一种开关模型,有理想开关、恒压源模型和折线模型三种近似(图1-20)。

三、二极管应用

1.单向导电特性应用

·整流器:半波整流(图1-28),全波整流(图p1-8a),桥式整流(图p1-8b) ·限幅器:顶部限幅,底部限幅,双向限幅(图p1-9)

·钳位电路*

思想汇报专题·通信电路中的应用*:检波器、混频器等 2.正向导通特性及应用

二极管正向充分导通时只有很小的交流电阻,近似于一个0.7v(si管)或0.3v(ge管)的恒压源。

3.反向击穿及应用

·二极管反偏电压增大到一定值时,反向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即反向击穿。

·反向击穿的原因有价电子被碰撞电离而发生的“雪崩击穿”和价电子被场效激发而发生的“齐纳击穿”。

·反向击穿电压十分稳定,可以用来作稳压管(图1-33)。

4.高频时的电容效应及应用

·高频工作时,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特性,其原因是管内的pn结存在电容效应(结电容)。

·结电容分为pn结内的势垒电容ct与pn结两侧形成的扩散电容cd。·ct随偏压的增大而增大,cd与正偏电流近似成正比。

·反偏二极管在高频条件下,其等效电路主要是一个势垒电容ct。利用这一特性的二极管称为变容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在通信电路中有较多的应用。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一、bjt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bjt)分为npn管和pnp管两类(图2-1,范文top100图2-2)。

·当bjt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称为放大偏置。在放大偏置时,npn管满足

vc?vb?vc

;pnp管满足vc?vb?ve。

be

v

ie?iese·放大偏置时,作为pn结的发射结的va关系是:

/vt

v

ie?iese(npn),

bet

/v

(pnp)。

·在bjt为放大偏置的外部条件和基区很薄、发射区较基区高掺杂的内部条件下,发射极电流ie将几乎转化为集电流ic,而基极电流较小。

?

icnie

·在放大偏置时,定义了

(icn是由ie转化而来的ic分量)极之后,可以导

出两个关于电极电流的关系方程:ic?ie?icbo

icib?(1)icboib?iceo

3

其中

1?,iceo是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iceo?(1)icbo是穿透电流。

·放大偏置时,在一定电流范围内,ie、ic、ib基本是线性关系,而vbe对三个电流都是指数非线性关系。

·放大偏置时:三电极电流主要受控于vbe,而反偏vcb通过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对电流有较小的影响。影响的规律是;集电极反偏增大时,ic,ie增大而ib减小。·发射结与集电结均反偏时bjt为截止状态,发射结与集电结都正偏时,bjt为饱和状态。

二、bjt静态伏安特性曲线

·三端电子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一般是画出器件在某一种双口组态时输入口和输出口的伏安特性曲线族。bjt常用ce伏安特性曲线酷猫写作范文网,其画法是:

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

ib?f(vbe)vib?f(vce)

ce常数

(图2-13)

ib常数

(图2-14)

·输入特性曲线一般只画放大区,典型形状与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相似。·输出特性曲线族把伏安平面分为4个区(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和击穿区)放大区近似的等间隔平行线,反映?近似为常数,放大区曲线向上倾是基区宽度调制效应所致。

·当温度增加时,会导致?增加,icbo增加和输入特性曲线左移。

三、bjt主要参数

lim

?ic?ie

q

·电流放大系数:直流?,直流;交流满足

?

0

lim

?ic?ib

q

0

,?、?也

·极间反向电流:集电结反向饱和和电流icbo;穿透电流iceo

·极限参数:集电极最大允许功耗pcm;基极开路时的集电结反向击穿电压bvceo;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特征频率ft

4

bjt小信号工作,当频率增大时使信号电流ic与ib不同相,也不成比例。若用相量

表示为ic,ib,则icib称为高频?。ft是当高频?的模等于1时的频率。

四、bjt小信号模型

·无论是共射组态或共基组态,其放大电压信号的物理过程都是输入信号使正偏发射结电压变化,经放大偏置bjt内部的vbe的正向控制过程产生集电极电流的相应变化(ic出现信号电流ic),ic在集电极电阻上的交流电压就是放大的电压信号。

·当发射结上交流电压|vbe|?5mv时,bjt的电压放大才是工程意义上的线性放大。·bjt混合?小信号模型是在共射组态下推导出的一种物理模型(图2-28),模型中有七个参数:

基本参数:基区体电阻rbb?,由厂家提供、高频管的rbb?比低频管小

rb?e?(1)

vtie

?(1)re

基区复合电阻rb?e:估算式:,re——发射结交流电阻

跨导gm:估算gm?ic/vt?38.5ic(ms),?rb?e,gm关系:rb?egm?基调效应参数 rce:估算rce?va/ic,va——厄利电压

rb?c:估算rb?crce

300k

1gm

?re

以上参数满足:

rb?crcerb?e

高频参数:集电结电容 cb?c:由厂家给出;

cb?e?

gm2?ft

?cb?c

发射结电容cb?e:估算

*

·最常用的bjt模型是低频简化模型

(1)电压控制电流源(ic?gmvb?e)模型(图2-23)

(2)电流控制电流源(icib)模型(图2-24,常用),其中rbe?rbbrb?e

5

第3篇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总结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总结

导语:关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总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总结

这学期学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知识,加深了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解。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能让我们自己去验证一下书上的理论,自己去设计,这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我们不仅仅是做了几个实验,不仅要学会实验技术,更应当掌握实验方法,即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方法,寻求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寻求最佳方案的方法等等,掌握这些方法比做了几个实验更为重要。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我也学习到一些经验:

1、如果发现了实验中问题所在,此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所在,有可能存在哪一环节,比如实验原理不正确,或是实验电路需要修正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不要盲目的把导线全部拆掉,然后又重新连接一遍,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无法达到锻炼我们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分工协作,不能一味的我行我素或是自己一点也不参与其中。

3、在实验过程中,要互相学习,学习优秀同学的方法和长处,同时也要学会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当然这要建立在自己独立思考过的基础上。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有利于掌握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钻研的能力,有利于书本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这也是人生中美好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大学的更高一层次。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第4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项目教学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项目教学总结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对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总结成绩,思考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

本学期受学校的安排,担任了201x级机械2班《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期间还进行了电工电子的实训任务。20xx级机械2班还是高一新生,总体上讲,学生的文化底子较差,综合素质离一个合格高中学生还相差很远,对于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倾向性与意志力也较底。相反的方面倒是好动,喜欢有动手机会的实践性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理论性要求高,其难度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偏大。于是这样跨越式的教学显得难度较大。(例如学生们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大都没学好,高中物理也没有经历过,有些甚至不懂勾股定理等等),为此,采取的教学策略只能是尽量降低理论难度,以尽量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穿插适当、必要的数学、物理知识;力求使学生打下必要的专业理基础。教学以学生学会、够用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实践技能的养成。

二、教学要求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都有:

1、 初步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 初步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原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3、 初步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 尝试学习阅读整机控制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5、 初步掌握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能力;

6、 了解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

7、 初步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8、 基本掌握薄壁铜管的钎焊技能、一般的电焊技能、了解基本的机加工过程;

9、 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虽然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教学内容不是很熟悉,班主任事务繁杂、分散精力,实训时间偏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更加努力,找出差距,不断进步。

20xx年7月

第5篇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一

一、项目背景

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或不听课各行其事的现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遇到问题,就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实施情况

(一)组织召开专题会

为了确保课改取得实效,机电一体化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召开专题会,就如何开展好课改工作进行讨论,认真听取这门课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制定出课改实施方案。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1、坚持课程与技能岗位相对接;

2、下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

3、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与技能目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分类归总,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涵盖电工基础、模电、数电三部分的八大块

内容共十三个学习情境(即项目任务)。在确定的学习内容中较侧重电子部分,任务的层次也是由易到难,十三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

(四)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学习中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给予较积极配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划的每周7课时安排在一天内进行,其中2节为理论课时,其余5节为任务实训课。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后改为4节理论,3节实训。相比于理论课,学生还是偏向于上实训课,更喜欢做训练动手能力的项目。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之前一味地只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结合了我们设计的项目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找出知识点,并结合实物消化重点,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所学知识点,更能够掌握怎样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去。例如一个小的心形灯,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有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的原理、技术参数等。当一个心形灯焊接完毕时,学生们不但了解了这些元器件的性能、作用。还能从中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相比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3、由于是初次尝试项目教学,因经验不足以及该班三自教育和技能大赛等原因 ,导致本学期只完成了11个项目教学,有电子温度计、行走机器人两个项目未能完成。

三、项目教学取得的成效

1、开展项目教学,打破了体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变学生“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3、增进学生间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

5、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补充完善课程标准。

6、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对仪表工具的正确使用。

7、开展项目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

四、存在的不足

1、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是在4号楼201、402进行,因做实训项目时需要大量插座,但实训室条件无法满足,故需要大量的接线板代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2、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的项目任务涉及到的教学重点是重复的。有的项目任务所需时间很短,而有的项目任务又较为复杂。难易程度缺乏过渡性衔接,造成在知识点的过渡上存在一定的跳跃性。

3、在实训内容的监管方面,因教师人手不够,导致理论内容花费时间过多,而用于实操训练的时间没有保证。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过多的在意产品制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相关知识点缺乏深度的了解学习。

五、需改进的方面

1、项目任务的设计在现在执行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2、过程考核的表格设计上还需完善,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重点学习,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

3、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品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操作。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二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对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总结成绩,思考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

本学期受学校的安排,担任了20xx级机械2班《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期间还进行了电工电子的实训任务。20xx级机械2班还是高一新生,总体上讲,学生的文化底子较差,综合素质离一个合格高中学生还相差很远,对于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倾向性与意志力也较底。相反的方面倒是好动,喜欢有动手机会的实践性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理论性要求高,其难度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偏大。于是这样跨越式的教学显得难度较大。(例如学生们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大都没学好,高中物理也没有经历过,有些甚至不懂勾股定理等等),为此,采取的教学策略只能是尽量降低理论难度,以尽量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穿插适当、必要的数学、物理知识;力求使学生打下必要的专业理基础。教学以学生学会、够用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实践技能的养成。

二、教学要求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都有:

1、 初步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 初步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原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3、 初步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 尝试学习阅读整机控制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5、 初步掌握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能力;

6、 了解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

7、 初步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8、 基本掌握薄壁铜管的钎焊技能、一般的电焊技能、了解基本的机加工过程;

9、 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虽然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教学内容不是很熟悉,班主任事务繁杂、分散精力,实训时间偏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更加努力,找出差距,不断进步。

20xx年7月

第6篇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一、课程设计名称

金属探测器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1.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自激振荡、产生正弦波自激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方法和步骤;

2.了解正弦波电路所产生的自激振荡和负反馈放大电路中产生的自激振荡的区别;

3.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为什么必须要有选频网络;

4.重点掌握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5.掌握进行模拟电子电路功能原理设计的技术;

6.掌握实用工程电子电路的完整设计过程;

7.认识相关电子元件,器件,掌握电子元件,器件的电气性能;

8.初步掌握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工具软件protel99原理图绘制和pcb 板绘制;

9.了解所用器件特性及性能的`运用,掌握经典焊接技术,基本元器件制作技术及电子线路板的综合调试技术。

三、课程设计要求:

1.根据相关的教材内容及教师推荐的有关参考资料,设计出金属探测器的原理图,要求能测出某区域是否有金属,如有给出相应的声光提示;

2.用protel99绘制直流电机驱动器电路原理图;

3.用protel99绘制印刷电路板(pcb );

4.用pcb 组装焊接实体电路;

5.调试电路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四、课程设计内容:

在此电路中,lc 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在临界状态,产生一定频率正弦波,当无金属靠近电感时,lc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常工作,t3管截止,无声光提示; 当有金属靠近电感时,破坏lc 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条件,无正弦波输出,t3管导通,发出声光提示。

分析以下问题:

1.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是什么?

2.电路中t2管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无金属靠近电感时,t3管截止,无声光提示;

4.为什么有金属靠近电感时,t3管截止,无声光提示。

五、课程设计步骤:

1. 查阅和学习相关科技文献,熟悉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合;

2. 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学习的波形的发生的知识,并且依据产品的设计思想,设计出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的金属探测器;

3. 查元器件手册,设计金属探测器电路原理图;

4.用protel99原理图绘制原理图和pcb 板图;

5. 焊接电路板,进行电路调试。

6.课程设计总结,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第7篇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总结

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定义及特点:

模拟电路(电子电路)

模拟信号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模拟”二字主要指电压(或电流)对于真实信号成比例的再现。

其主要特点是:

1、函数的取值为无限多个;

2、当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改变时,信号的波形也改变,即模拟信号待传播的信息包含在它的波形之中(信息变化规律直接反映在模拟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的变化上)。

3.初级模拟电路主要解决两个大的方面:1放大、2信号源。

4、模拟信号具有连续性。

数字电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

数字信号

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或数字系统。由于它具有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功能,所以又称数字逻辑电路。

其主要特点是:

1、同时具有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

数字电路是以二进制逻辑代数为数学基础,使用二进制数字信号,既能进行算术运算又能方便地进行逻辑运算(与、或、非、判断、比较、处理等),因此极其适合于运算、比较、存储、传输、控制、决策等应用。

2、实现简单,系统可靠

以二进制作为基础的数字逻辑电路,可靠性较强。电源电压的小的波动对其没有影响,温度和工艺偏差对其工作的可靠性影响也比模拟电路小得多。

3、集成度高,功能实现容易

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是数字电路突出的优点之一。电路的设计、维修、维护灵活方便,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逻辑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集成电路块的功能随着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也从元件级、器件级、部件级、板卡级上升到系统级。电路的设计组成只需采用一些标准的集成电路块单元连接而成。对于非标准的特殊电路还可以使用可编程序逻辑阵列电路,通过编程的方法实现任意的逻辑功能。

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区别

模拟电路是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数字电路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

模拟信号是关于时间的函数,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量。因为所有的电子系统都是要以具体的电子器件,电子线路为载体的,在一个信号处理中,信号的采集,信号的恢复都是模拟信号,只有中间部分信号的处理是数字处理。具体的说模拟电路主要处理模拟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时间域和值域上均连续的信号,如语音信号。而数字信号则相反,是变化的,数字信号的处理包括信号的采样,信号的量化,信号的编码。

举个简单的例子:要想从远方传过来一段由小变大的声音,用调幅、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相应的应采用模拟电路),那么在传输过程中的信号的幅度就会越来越大,因为它是在用电信号的幅度特性来模拟声音的强弱特性。

但是如果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就要采用一种编码,每一级声音大小对应一种编码,在声音输入端,每采一次样,就将对应的编码传输出去。可见无论把声音分多少级,无论采样频率有多高,对于原始的声音来说,这种方式还是存在损失。不过,这种损失可以通过加高采样频率来弥补,理论上采样频率大于原始信号的频率的两倍就可以完全还原了。

数字电路的电平都是符合标准的,模拟电路就没有这样的要求了。

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之间的联系

摸拟电路是为数字电路供给电源而又完成执行机构的执行。

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信号的表达方式不同。对模拟信号能够执行的操作,例如放大、滤波、限幅等,都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操作。事实上,所有的数字电路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模拟电路,其基本电学原理,都与模拟电路相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就是由两个模拟的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构成的',其对称、互补的结构,使它恰好能处理高低数字逻辑电平。不过,数字电路的设计目标是用来处理数字信号,如果强行引入任意模拟信号而不进行额外处理,则可能造成量化噪声。

在一组离散的时间下表示信号数值的函数称为离散时间信号。因为最常遇到的离散时间信号是模拟信号在时间上以均匀(有时也以非均匀)间隔的采样。而“离散时间”与“数字”也经常用来说明同一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的一些理论也适用于数字信号。

四、如何实现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功能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它们同样是信号变化的载体,模拟电路在电路中对信号的放大和削减是通过元器件的放大特性来实现操作的,而数字电路是对信号的传输是通过开关特性来实现操作的。

在模拟电路中,电压、电流、频率,周期的变化是互相制约的,而数字电路中电路中电压、电流、频率、周期的变化是离散的。

模拟电路可以在大电流高电压下工作,而数字电路只是在小电压,小电流底功耗下工作,完成或产生稳定的控制信号。

五、应用

模拟电路几乎覆盖整个电子领域,任何一个电子线路的功能实现都会涉及到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电视、雷达、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航天等科学技术领域。

模拟电路的设计通常比数字电路更为困难,对设计人员的水平要求更高。这也是数字电路系统比模拟电路系统更加普及的原因之一。模拟电路通常需要更多的手工运算,其设计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低于数字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7篇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一一、项目背景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电子技术基础相关文章

  •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7篇
  •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7篇87人关注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一一、项目背景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 ...[更多]

总结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