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送人归京师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3-07-28 15:58:05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送人归京师

诗词赏析

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山村中仍旧幽梦不断。

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我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注释

⑴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⑵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 蜀 帝 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 唐 杜甫 《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⑶故园:旧家园;故乡。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兵马:士兵和军马,借指战争,战事。 唐杜甫 《出郭》诗:“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古诗鉴赏

这首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此诗先是描写了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的描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既然只是因为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当然要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

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古诗中常出现“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两句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家乡已无兵马战乱,但归家之路仍愁绪万千。愁是因为战争。诗人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突出了诗人对战争留下的悲痛及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陈与义于南宋建立之前的作品。

《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门外杜鹃啼不休息,山村落天梦悠悠。

故园就没有兵马,还有回来的时候一段愁。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陈与义,宋人。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千古名句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出自《尚书·周书·泰誓》[宋代] 陈与义

福有福始,祸有祸先

出自《了凡四训·谦德之效》[宋代] 陈与义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出自《商君书·农战》[宋代] 陈与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关雎的》[宋代] 陈与义

养心莫善于诚

出自《荀子·不苟》[宋代] 陈与义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出自《淮南子·缪称训》[宋代] 陈与义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出自《玉楼春·戏林推》[宋代] 陈与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出自《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 陈与义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出自《格言联璧·处事类》[宋代] 陈与义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出自《思母》[宋代] 陈与义

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