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满庭芳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3-07-30 12:51:05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

诗词赏析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何以依恋如许多?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注释

⑴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

⑵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⑶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

⑷岷峨(mín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⑸强半:大半。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⑹坐见:空过了。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

⑺楚语吴歌:黄州一带语言。黄州古代属楚国。此言孩子已经会说当地话。

⑻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

⑼底事:何事。

⑽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⑾柔柯(kē):细枝,指柳条。

⑿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

《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 赏析

苏轼作词,有意与“花间”以来只言闺情琐事的传统相异,而尽情地把自已作为高人雅士、作为天才诗人的整个面貌、胸怀与学问从作品中呈现出来。一部东坡词集,抒情方式与技巧变化多端,因内容的需要而异。其中有一类作品,纯任性情,不假雕饰,脱口而出,无穷清新,它们在技巧和章法上看不出有多少创造发明,却专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这首留别黄州父老的词即其一例。

上片开头三句,起势十分陡健,作者翘首西望,哀声长吟,乡情浓郁感人。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已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这三句中,还包含了一段潜台词,让读者自去想象补充,这就是: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渊明,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因此自已吟唱“归去来兮”仅仅是表示欲归不得的怅恨而已。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浓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这里的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楚语吴歌,铿然在耳;鸡豚社酒,宛然在目。黄州的语言风俗,黄州的父老乡亲对东坡先生敬之爱之的热烈场面,以及东坡临别依依的情怀,都在这一段真切细致的描写中展露出来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爽的可爱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一笔汤开,瞻望自已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的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项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最后一个抒情层次,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已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再温习一下这段难忘的生活。措辞非常含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

东坡到黄州,原是以待罪之身来过被羁管的囚徒日子的,但颇得长官的眷顾,居民的亲近,加以由于他性情达观,思想通脱,善于自解,变苦为乐,却在流放之地寻到了无穷的乐趣。他寒食开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风流高雅地徜徉了五年之久。一旦言别,必是牵心挂肠于此地的山山水水和男女老幼。由此可见,这首词抒发的离情,是发自东坡内心的高度真实之情。此篇的优良,就在“情真意切”这四个字上。尤其是上下两片的后半,不但情致温厚,属辞雅逸,而且意象鲜明,宛转含蓄,是构成这个抒情佳篇的两个高潮。

《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所谓量移,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销,官职也仍然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欣喜之感。这一年他已四十八岁,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由于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他不断地西去东来,南迁北徙,赏够了人生的苦味。当此再一次迁徙之际,政治牢骚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他胸中,使他思绪万千,心潮难平。不过苏轼毕竟是豪放旷达之士,他不愿也决不会在牢骚与哀愁中沉沦下去。他很快地恢复了自我感觉的平衡,转而用亲切平和的笔调,向黄州父老娓娓动听地倾诉起依依难舍的别情来。以亲密的友情来驱散迁客的苦情,以久惯世路的旷达之怀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这,就是本篇的感情波澜的酝酿过程,也是词章思想内容的核心。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此评正适合于阐释这首词的情感特征。

《满庭芳》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我将去黄移你,留下另外雪堂邻里几个人,在仲看从大江来区分,于是写信给他。

归去吧,我回到何处?万家庭在岷峨。

百年大半,来日苦不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对吴歌。

山中朋友,鸡、社酒,相互鼓励老苏东坡。

说什么,在这个距离,人的一生底事,来往像穿梭。

待闲看秋风,洛阳水清波。

喜欢在堂前细柳,应顾念着我,莫柔枝剪。

仍然传达,江南父老,当时与晒渔蓑衣。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相关诗句

《满庭芳》[宋代] 苏轼

北苑研膏,方圭圆璧,名动万里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揽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晓妆残。

《满庭芳 寄友人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宋代] 苏轼

柳引青烟,花倾红雨,老来怕见清明。

欲行还住,天气弄阴晴。

是处吹箫巷陌,衫襟渍、春酒如饧。

溪桥畔,涓涓流水,鸡犬静柴荆。

高城。

天共远,山遮望断,草唤愁生。

等五湖烟景,今有谁争。

凄断湘灵鼓瑟,写不尽、楚客多情。

空惆怅,春闺梦短,斜月晓闻莺。

《满庭芳 中州乐府》[宋代] 苏轼

谁挽银河,青冥都洗,故教独步苍蟾。

露华仙掌,清泪向人沾。

画栋秋风袅袅,飘桂子、时入疏帘。

冰壶里,云衣雾鬓,掬手弄春纤。

厌厌。

成胜赏,银盘泼汞,宝鉴披奁。

待不放楸梧,影转西檐。

坐上淋漓醉墨,人人看、老子掀髯。

明年会,清光未减,白发也休添。

《满庭芳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寄字韵》[宋代] 苏轼

射虎将军,钓鳌公子,骑鲸天上仙人。

少年豪气,买断杏园春。

海内文章第一,属车从、九九清尘。

相逢地,岁云暮矣,何事又参辰。

沾巾。

云雪暗,三韩底是,方丈之滨。

要远人都识,物外精神。

养就经纶器业,结来看、开阖平津。

应怜我,家山万里,老作北朝臣。

《满庭芳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寄字韵》[宋代] 苏轼

千里伤春,江南三月,故人何处汀州。

满簪华发,花鸟莫深愁。

烽火年年未了,清宵梦,定绕林丘。

君知否,人间得丧,一笑付文楸。

幽州。

山偃蹇,孤云何事,飞去还留。

问来今往古,谁不悠悠。

怪底眉间好色,灯花报、消息刀头。

看看是,珠帘暮卷,天际识归舟。

《满庭芳》[宋代] 苏轼

波波劫劫,劫劫波波。

殷勤葺垒巢窝。

只恐儿孙不办,意要如何。

欲教轻肥具足,更安闲、坐处笙歌。

与他干,肯留心向道,自顾些个。

逼得形骸瘦瘁,生华发,流年渐下高坡。

自愚顽不省,罪业增多。

若非风仙救度,定将来、参谒阎罗。

争些个,落洪崖万丈,好险马哥。

《满庭芳》[宋代] 苏轼

山侗昔日,忒*暮故。

肯替儿孙死去。

正受艰难,忽尔风仙救度。

提出迷津海,到长生、彼岸回顾。

方知得,在前时事错,养家冤苦。

或问乡中顾。

方知得,在前时事错,养家冤苦。

或问乡中俗里,先号*,而后恣意歌舞。

乐道声音笑貌,有似愚鲁。

此者傍人怎晓,我咱知、就中元素。

神光灿,处无为玄妙,出自师父。

《满庭芳》[宋代] 苏轼

山侗昔日,名利忙忙。

身如著箭香獐。

心似汤煎火炙,无暂清凉。

万般忧愁思虑,为儿孙、恼断肝肠。

不知苦,似游鱼在鼎,尚自游?。

因遇心方开悟,觉从前为作,尽是刀枪。

唬得心惊胆颤,远离家乡。

常析梦也不梦,敢生情、起念思量。

人问著,觉浑身汗流,失措张惶。

作者千古名句

峥嵘岁又除。

出自《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宋代] 苏轼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出自《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宋代] 苏轼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出自《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宋代] 苏轼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出自《慈乌夜啼》[宋代] 苏轼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出自《文心雕龙·神思》[宋代] 苏轼

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出自《墨子·48章 公孟》[宋代] 苏轼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出自《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宋代] 苏轼

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

出自《水浒传·第十七回》[宋代] 苏轼

笃志而体,君子也

出自《荀子·修身》[宋代] 苏轼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出自《赤壁歌送别》[宋代] 苏轼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