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天净沙·冬

作者:白朴 朝代:元代 收录时间:2023-08-03 21:47:25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天净沙·冬

诗词赏析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⑷淡烟:轻淡的烟雾。

《天净沙·冬》白朴 鉴赏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天净沙·冬》白朴 创作背景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复杂。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天净沙·冬》白朴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边。

竹篱茅屋,淡淡的烟雾衰草孤村。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白朴,元人。

作者千古名句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

出自《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元代] 白朴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出自《大堤曲》[元代] 白朴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出自《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元代] 白朴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出自《九字梅花咏》[元代] 白朴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出自《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元代] 白朴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出自《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元代] 白朴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出自《桃花溪》[元代] 白朴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出自《商君书·更法》[元代] 白朴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出自《礼记·曲礼上》[元代] 白朴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出自《春日山中对雪有作》[元代] 白朴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