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徐铉的诗 >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唐代]:徐铉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注释

王四十五:未知其名,“四十五”是在兄弟(包括从兄弟)中的排行。东都:指江都府(今江苏扬州)。五代南唐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称西都,遂把五代吴的旧都江都府称为东都。

“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怜,即爱。负米:《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后以“负米”作为孝养父母的故实。

想忆:指别后思念。看来信:一作“望来信”。

后期:指后会之期。

殷勤:情意恳切。

参考资料:

1、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创作背景

  徐铉仕南唐时,曾受命巡抚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滩安),因得罪“权近”,被以“擅杀”的罪名流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又改徙饶州(治所在今扰西波阳),不久又召回京师。《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即写于召回京师之后。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当此落英缤纷之时,我们二人正应把臂同行,赏饮酒,你要回家尽孝,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无可奈何花落去”,惜别之情更见凄婉。送别的气氛,与王四十五的情谊,至此已抒写得淋漓尽致了。于是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诗人另有一首《七夕应令》诗说:“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后期”亦同此义。这句是说,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折柳”相赠,则是古代朋友相别时的习惯,以后就成了送别的代称。《三辅黄图·桥》即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亦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之句。这一联是说: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徐铉简介

唐代·徐铉的简介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 徐铉的诗(114篇)

徐铉优秀诗作展示

抛球乐4931人关注

[唐代] 徐铉

歌舞送飞球,金觥碧玉筹。管弦桃李月,帘幕凤凰楼。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灼灼傅花枝,纷纷度画旂。不知红烛下,照见彩球飞。借势因期克,巫山暮雨归。► [查看详情]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1308人关注

[唐代] 徐铉

举世重文雅,夫君更质真。曾嗟混鸡鹤,终日异淄磷。词赋离骚客,封章谏诤臣。襟怀道家侣,标格古时人。逸老诚云福,遗形未免贫。求文空得草,埋玉遂为尘。静想忘年契,冥思接武晨。连宵洽杯酒,分日掌丝纶。蠹简书陈事,遗孤托世亲。前贤► [查看详情]

又题白鹭洲江鸥送陈君2145人关注

[唐代] 徐铉

白鹭洲边江路斜,轻鸥接翼满平沙。吾徒来送远行客,停舟为尔长叹息。酒旗渔艇两无猜,月影芦花镇相得。离筵一曲怨复清,满座销魂鸟不惊。人生不及水禽乐,安用虚名上麟阁。同心携手今如此,金鼎丹砂何寂寞。天涯后会眇难期,从此又应添白► [查看详情]

又和游光睦院111人关注

[唐代] 徐铉

寺门山水际,清浅照孱颜。客棹晚维岸,僧房犹掩关。日华穿竹静,云影过阶闲。箕踞一长啸,忘怀物我间。► [查看详情]

和钟大监泛舟同游见示3048人关注

[唐代] 徐铉

潮沟横趣北山阿,一月三游未是多。老去交亲难暂舍,闲中滋味更无过。谿桥树映行人渡,村径风飘牧竖歌。孤棹乱流偏有兴,满川晴日弄微波。► [查看详情]

太傅相公以庭梅二篇许舍弟同赋再迂藻思…庶申感谢1719人关注

[唐代] 徐铉

旧眷终无替,流光自足悲。攀条感花萼,和曲许埙篪。前会成春梦,何人更己知。缘情聊借喻,争敢道言诗。► [查看详情]

奉和御制茱萸3433人关注

[唐代] 徐铉

台畔西风御果新,芳香精彩丽萧辰。柔条细叶妆治好,紫蒂红芳点缀匀。几朵得陪天上宴,千株长作洞中春。今朝圣藻偏流咏,黄菊无由更敢邻。► [查看详情]

和张少监舟中望蒋山162人关注

[唐代] 徐铉

谿路向还背,前山高复重。纷披红叶树,间断白云峰。尽日慵移棹,何年醉倚松。自知闲未得,不敢笑周颙.► [查看详情]

题梁王旧园797人关注

[唐代] 徐铉

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节士逢秋多感激,不须频向此中游。► [查看详情]

秋日泛舟赋蘋花1261人关注

[唐代] 徐铉

素艳拥行舟,清香覆碧流。远烟分的的,轻浪泛悠悠。雨歇平湖满,风凉运渎秋。今朝流咏处,即是白蘋洲。► [查看详情]

蒙恩赐酒旨令醉,进诗以谢1739人关注

[唐代] 徐铉

明光殿里夜迢迢,多病逢秋自寂寥。蜡炬乍传丹凤诏,御题初认白云谣。今宵幸识衢尊味,明日知停入閤朝。为感君恩判一醉,不烦辛苦解金貂。► [查看详情]

明道人归西林,求题院额,作此送之2503人关注

[唐代] 徐铉

昔从岐阳狩,簪缨满翠微。十年劳我梦,今日送师归。曳尾龟应乐,乘轩鹤谩肥。含情题小篆,将去挂岩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