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元代诗人 > 施耐庵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 施耐庵的诗文(2篇)施耐庵的名句(8条)

轶事典故

  明朝初年的一天,施耐庵在一座茶上游玩,正遇见一个恶霸在强夺农夫的茶园。他十分气愤地赶上前去阻止。恶霸见来人理直气壮,只好偷偷地溜了。可是事后,恶霸打听到来人的住处后,便钱雇了一帮打手,围住施耐庵的居所。施耐庵见此情景,只是微微冷笑,便坦然自若地迈出了门。打手们见他赤手空拳,便一哄而上。其中一个黑脸大汉,手举根铁棒挟着声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来。施耐庵侧身摆头,一个“顺风扯旗”,让过了棒锋,双手就抓住了铁棒,同时飞起右脚,正好踢在大汉的小腹上,那家伙便滚出一丈多远。施耐庵舞起夺来的铁棒,一阵旋风般的横扫,吓得那帮家伙四处逃窜。

人物生平

《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
  施耐庵本苏州人,据《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施耐庵,名彦端,系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施之常后裔,父操舟为业,他13岁入浒墅关私塾就读,19岁中秀才,娶季氏为妻,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授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达鲁花赤(官名)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以授徒、著书自遣。

施耐庵避战乱在兴化隐居写《水浒传》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 (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特意差人给顾逖送去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指昭阳,即兴化)好住家。
  愿辟草莱多,莫教李子结如瓜。(当时民谣:“李生黄瓜,民皆无家”)
  顾逖见信后,上给施耐庵回信,欢迎他来兴化避难。信中也答诗一首:
  自江南来问津,相送一笑旧同寅。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把梁山108将刻画得淋漓尽致
  施耐庵接信后,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先在兴化顾逖家中暂住,而后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在这里隐居著《水浒》,他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再创造,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死后建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
  施耐庵死后,他的十二世孙施奠邦发起,将其在白驹镇上的故居改建为施氏宗祠。后来几经修复扩建,遂成前后三进,旁有偏殿之礼堂。第一进为门厅,内设茶坊;第二进为书坊,供艺人说《水浒》;第三进为福荫堂,供奉迁兴始祖施耐庵及其后裔的灵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

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元代施耐庵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念奴娇·天南地北

元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人物资料

普天之下,请问这个世界,什么地方可以使我容身?暂栖身在水泊梁山,今日来观赏京城之春。翠绿的衣袖散发着香气,红色的绡绢笼罩着洁白的肌肤,真是一笑值千全,美如仙女的体态,与薄情人没有缘份。

想那芦叶萧萧的滩头,开满蓼花的岸边,纵然有月色如水如银。鱼在水中雁飞天上,只盼金鸡报晓的佳音。虽有包天的义胆,盖地的忠肝,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满怀的离愁千万种,醉乡里一夜霜染双鬓。

注释

①天南地北:指代普天之下。

②狂客:狂放不羁之人。此处为宋江自谦之词。

③山东烟水寨:指梁山泊。

④凤城:旧时京都的别称,谓帝王所居之城。

⑤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人的装束。

⑥绛绡:红色绡绢。雪:比喻李师师洁白的肌肤。

⑦一笑千金值:值得千金买一笑。

⑧神仙体态:意谓美如仙女。

⑨薄幸如何消得:薄幸,薄情;负心。消得:消受得了。

⑩芦页滩头,蓼花汀畔:指梁山水泊。

⑪六六:鲤鱼的别称。

⑫金鸡消息:黄鸡报晓的声音。指朝廷招安。

⑬四海:泛指大下。

⑭醉乡:喝醉酒时神志迷离的状态。

《念奴娇·天南地北》施耐庵 鉴赏

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中,浪子燕青引宋江再次见到名妓李师师,李师师以酒食款待他们。席间,李师师低唱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宋江乘着酒兴,填写了这首词,呈给李师师。

该词上片前面四句描述了宋江自己曾为世道所不容纳,竟然到了无处安身的地步,后来投奔了梁山,做了梁山泊的寨主,现在来到东京,观赏灯景。接着后面的五句,笔锋转向李师师,表述了宋江对这位名妓的倾慕之情。先是描述了李师师的衣着服饰,“翠袖围香,绛绡笼雪”,衣袖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红色绢纱里笼罩着的是如雪的洁白肌肤。面对这样一位佳丽,是值得掷干金来买她的一笑的。像这样美如仙女的人,是薄幸的男人无缘消受的。

这首词下片前面的五句,回述了宋江身在粱山水泊的寂寞情怀,色沉雁杳,日夜盼望朝廷降旨招安的消息。结尾五句描述了他满怀忠义之心,却不能够被理解,为此常只能是借酒浇愁,把头发都愁白了。宋江这一次冒险来到东京观赏花灯的真实目的便是设法打通关系,想要通过名妓李师师能让宋徽宗体察到他宋江的”忠肝义胆”,殷切希望朝廷能够对梁山水泊的起义军进行招安。这首词集中披露了宋江投奔梁山只是暂时栖身,最终将投降朝廷的用心。

《念奴娇》施耐庵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天南地北,询问乾坤,什么地方可以容纳狂客人?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凰城春色。

翠袖围香,红绡笼雪,一个微笑千金正值。

神仙体形态,薄到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洲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先锋连八九,只要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面积,天下没有人认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白头。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相关诗句

《念奴娇》[元代] 施耐庵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鸟儿问答》[元代] 施耐庵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念奴娇·井冈山》[元代] 施耐庵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念奴娇》[元代] 施耐庵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念奴娇 胭脂井》[元代] 施耐庵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

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

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

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

清夜游词,後庭花曲,唱彻江关女。

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念奴娇 高座寺》[元代] 施耐庵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念奴娇 桃叶渡》[元代] 施耐庵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念奴娇 宏光》[元代] 施耐庵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後来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

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

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

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作者千古名句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出自《夕次盱眙县》[元代] 施耐庵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出自《秋浦途中》[元代] 施耐庵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出自《山中四咏的》[元代] 施耐庵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出自《赤壁赋 / 前赤壁赋》[元代] 施耐庵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出自《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元代] 施耐庵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出自《菜根谭·概论》[元代] 施耐庵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出自《解连环·孤雁》[元代] 施耐庵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出自《长相思·折花枝》[元代] 施耐庵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元代] 施耐庵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出自《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元代] 施耐庵

资料参考:念奴娇(元代 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