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元代诗人 > 赵孟頫

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赵孟頫的诗文(348篇)赵孟頫的名句(4条)

主要成就

关键人物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末,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承前启后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
  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二是他提出以“云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是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五是他在人物、山水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六是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是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八是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审美标准
  综观赵孟頫的画迹,并结合其相关论述,可以知道,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在绘画上,而且也广泛地渗透于诗文、书法、篆刻等领域中。

  1.提倡古意
  历史上每遇沧桑变易之际,文化颇易失范,人们总是以史为鉴,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唐宋的“古文运动”等,重视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赵孟頫提倡“古意”的出发点亦不例外,他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他还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从此,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2.转化
  应当特别指出,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这些理论与实践,将赵孟頫推向了开元代绘画风气宗师的地位。

弟子众多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做《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三幅画都流传至美国,由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书画诗印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传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与道教有关者有《洛神赋》、《道德经》、《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画作名品甚多,关于道教内容的有《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等。又有《玄元十子图》,画道教人物关尹子、文子等十人像,并旁书小传。该作笔墨高古,元大德九年(1305年)路道通于杭州刻版印摹,后被收入明正统《道藏》。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珠文”著称。有《松雪斋集》。元延祐六年(1319年),得请南归于家乡。曾经入松江北道堂事道,道号道渊。

人物生平

  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

  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年),因元世祖去世,元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

  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頫顺便借病乞归,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

  大德三年 (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拜为翰林侍读学士

  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儒师太子副詹事王约的影响下对他发生了兴趣。

  延祐三年(1316),夏文彦《图绘宝鉴》盛赞他“荣际王朝,名满四海”。赵孟頫在元朝文人中最为显赫。

评价

  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被称为是王羲之二代。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 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

  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虞美人 浙江舟中作

元代赵孟頫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淡淡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蝶恋花

元代赵孟頫

侬是江南游冶子。鸟帽青鞋,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

萋萋芳草愁千里。

岳鄂王墓

元代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东城

元代赵孟頫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后庭花·清溪一叶舟

元代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渔父词二首 其一

元代赵孟頫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

管甚鲈鱼不上钩。

人物资料

《东城》赵孟頫 翻译、赏析和诗意

野店桃花粉红姿态,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人东城离,经过了春光都不知道。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赵孟頫,元人。

相关诗句

《沁园春 垦田东城 以上强村丛书用明刊鲁齐遗》[元代] 赵孟頫

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晓枕睡馀。

唤老妻忙起,晨餐供具,新炊藜糁,旧腌盐蔬。

饱后安排,城边垦*,要占苍烟十亩居。

闲谈里,把从前荒秽,一旦驱除。

为农换却为儒。

任人笑、谋月拙更迂。

念老来生业,无他长技,欲期安稳,敢避崎岖。

达士声名,贵家骄蹇,此好胸中一点无。

欢然处,有膝前儿女,几上诗书。

《东城》[元代] 赵孟頫

东城有高楼,峨峨冠城阙。

我来属昏暮,见此初上月。

遥天罗江山,极目如霁雪。

江山秀如此,岂不生豪杰。

临风一高歌,达曙何由歇。

《春日东城》[元代] 赵孟頫

睥睨沧溟上,登临兴若何。

烟笼关树远,雁带领云过。

柔橹鸣春溆,繁花照晚波。

双江无限思,只是夕阳多。

《东城桂三首》[元代] 赵孟頫

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寒食东城作》[元代] 赵孟頫

王城五百车马繁,重帷黕幕纷郊原。

游人得意惜光景,恣寻复树登高轩。

平芜远水知何许,眼入迢迢空处所。

梨花澹豓柳丝长,百计撩春作烟雨。

歌哭声中半落晖,雕鞍绣轂尚迟归。

荒田野草人间事,谁向令玄泪满衣。

《东城》[元代] 赵孟頫

昔予出东城,初见垄上耕。

忽忽日北至,岁月良可惊。

虽云一草死,万物尚华荣。

谁能当此时,叹息微阴生。

《癸水亭落成,示坐客长老之记曰︰癸水绕东城》[元代] 赵孟頫

天将福地巩严城,形胜山川表里明。

旧说桂林无瘴气,今知漓水辟刀兵。

云深铜柱边声乐,月冷珠池海面平。

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材枪。

《泗州东城晚望》[元代] 赵孟頫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作者千古名句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出自《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元代] 赵孟頫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出自《七哀诗》[元代] 赵孟頫

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出自《文心雕龙·铭箴》[元代] 赵孟頫

明月清风我。

出自《点绛唇·闲倚胡床》[元代] 赵孟頫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元代] 赵孟頫

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出自《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元代] 赵孟頫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出自《十五夜观灯》[元代] 赵孟頫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出自《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元代] 赵孟頫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出自《芳树》[元代] 赵孟頫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出自《菜根谭·概论》[元代] 赵孟頫

资料参考:东城(元代 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