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明代诗人 > 顾璘

顾璘简介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顾璘的诗文(1228篇)

轶事典故

  张居正5岁入学读书,10岁通六艺大经,在荆州府颇有些名气,幼年应童子试被人称为“江陵神童”。嘉靖十六年(1537)乡试才13岁。13岁的人从荆州到武昌乡试,如果中了就是举人了。在当时,单凭他的年龄和声威,原有中举的希望,可是他落榜了。他的落榜完全是人为的,使他落榜的人叫顾璘。顾璘是应天府的才子,为当时湖广巡抚。正是这个顾璘,认为一个人13岁就中举,以后便会自满,反而把上进的志气打消了,这不利于张居正的发展。因此,他主张给张居正一些挫折,让他记住,让他发奋。显然,顾璘不是嫉妒张居正的才华。他跟监试的冯御使说:“张居正是个大才,早些发达,原也没什么不可,不过,最好是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是没有限量。这是御使的事情,一切请斟酌吧。”而张居正的考卷很受湖广按佥事陈束的欣赏。他极力主张录取张居正。御使因为顾璘的吩咐,竭力拒绝,张居正终于落榜。张居正知道这件事情,给他一个很深的印象。他对顾璘始终感激,可见张居正的胸次了。要是他在这年中举,也不过早3年。以后也许多了一个唐寅那样的人物,而一生的事业,便会在诗酒流中消沉。张居正的话也证实了他对顾璘的感激:“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让心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嘉靖十九年(1540),张居正16岁中举。恰巧这年顾璘在安陆督工,张居正到安陆进见。顾璘很高兴,还把自己的犀带赠给他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是为中材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上次我对冯御使的嘱咐,耽误了你3年的时间,这是我的错误。但是,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负,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其实,顾璘对于居正16岁中举的事情,竟还以为太早。顾璘的见解就是孟子那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观点。3年,对于张居正未必“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苦,但是有苦其心志的挫折。这是顾璘的一片苦心。张居正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入京会试后再殿试中了二甲进士,选庶吉士,从此有机会够条件在后来当朝廷的辅臣。明代胡惟庸的事件,使朱元璋废置了宰相一职。张居正在朝16年,辅国10年都在神宗一朝。张居正成了一代名相。做了一番事业,如对靼鞑的遏止,税收重大改革的“一条鞭法”的实施。

湘中送荣老还金陵永宁寺

明代顾璘

摇落三湘外,经年爱尔来。故人书总至,异域眼俱开。

放逐怜亲友,悲欢向酒杯。衲衣经雨暗,横笛伴秋哀。

送舒教谕赴海阳 其二

明代顾璘

荒郡少人事,清筵时对君。投壶惊涧鸟,题石扫山云。

暂喜羁愁减,俄闻去路分。转嗟尘世短,离恨日纷纷。

暮泛秀江 其二

明代顾璘

游梁方失意,适楚更悠悠。寒野牛羊夕,空江雁鹜秋。

腐儒悲末路,幽兴狎扁舟。欲向桃花水,垂纶待白头。

仲宣楼

明代顾璘

公子跌宕士,作赋窥才雄。刘表不解用,遗之归曹公。

君看大厦就,得无资众工。慷慨从军作,亦足扬魏风。

寄许州七弟瑮

明代顾璘

千官扈从羡能文,谪牧新声天下闻。

落魄吾家苏季子,风流南郡小冯君。

观玉柱岩作

明代顾璘

列炬窥玄府,搴裳步紫坛。石田云子白,龙井玉浆寒。

巨栋垂千尺,幽房隐百盘。仙灵多幻化,造物自雕刊。

人物资料

《赠孙思和》顾璘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东森林一片岩石,绿色藓生秋痕。

时招葛巾客,对因倾杯尊。

俯身爱涧下的水,抬头看树枝上猿。

谁能策瘦马,一天晚上依照朱门。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顾璘,明人。

作者千古名句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出自《陌上桑》[明代] 顾璘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出自《今日歌》[明代] 顾璘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阔疏;狃于讦直者,发言多弊病。

出自《格言联璧·接物类》[明代] 顾璘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出自《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明代] 顾璘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出自《岳鄂王墓》[明代] 顾璘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出自《元宵》[明代] 顾璘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出自《琵琶行》[明代] 顾璘

穷猿投林,岂暇择木!

出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章》[明代] 顾璘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出自《满江红·汉水东流》[明代] 顾璘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出自《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明代] 顾璘

资料参考:赠孙思和(明代 顾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