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清代诗人 > 王国维

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 王国维的诗文(134篇)王国维的名句(9条)

主要成就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人物生平

1.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2.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3.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4.巨子陨落
  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听闻北伐军枪毙湖南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王被杀是谣传),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雇人力车至北京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从其遗体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遗书内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争论不论,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殉清说”、“逼债说”、“性格悲剧说”、“文化衰落说”。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
  根据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一书第四章“天津的“行在” (1924 - 1930)”中之说法,王国维早年受罗振玉接济并结成儿女亲家,然而罗振玉常以此不断向王氏苛索,甚至以将王氏女儿退婚作要胁,令王国维走投无路而自杀。然此说漏洞百出,溥仪亦是听他人言传,不足采信。

评价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生两人。”——伯希和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不懂的音译》)——鲁迅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陈寅恪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王攸欣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清代王国维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浣溪沙·霜落千林木叶丹

清代王国维

霜落千林木叶丹。远山如在有无间。经秋何事亦孱颜。

且向田家拚泥饮,聊从卜肆憩征鞍。只应游戏在尘寰。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清代王国维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清代王国维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好事近·夜起倚危楼

清代王国维

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惟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

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清代王国维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人物资料

行遍天涯,看尽人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注释

①阅:经历。

②不道:不料。

③如许:像这样。

④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所。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⑤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辞镜花辞树。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王国维 鉴赏

“阅尽”三句:我早已历尽天涯离别的痛苦,想不到归来时,却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三句甚好。天涯离别之苦,不抵时光流逝之悲。加倍写来,意尤深厚。

“花底”二句: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无一语。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了。“无一语”,益觉悲凉。春暮,日暮,象征着情人们年华迟暮。

“待把”三句:本来准备在夜阑灯下,细诉别后的相思。可是,一点点新的欢娱,又勾起了无穷的旧恨。三句更着力写迟暮的悲感。当日的别离,辜负了大好芳春,这千丝万缕的怨恨是无法消除的。

最 是”二句: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辞镜”二字新,有点铁成金之妙。两“辞”字重用亦佳。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王国维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只见她面色更显憔悴,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就是此时而作。“阅尽天涯离别苦”,开篇即直陈久别给人带来的苦楚。离别诚然是痛苦的,在静安眼里,连相逢也是苦楚的:时间无情,荡去了容颜,一分重逢之欢难抵十分久别之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说“一切少男少女皆将如扫烟筒者同归于灰烬”,这正是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之深意。

《蝶恋花》王国维 翻译、赏析和诗意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回家来,零落花这么多。

花底看没有一句话,绿窗春和天都没有。

(都没有做一次:全晚)

等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乐,旧恨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王国维,近代人。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相关诗句

《蝶恋花·答李淑一》[清代] 王国维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清代] 王国维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蝶恋花》[清代] 王国维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清代] 王国维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清代] 王国维

(一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

鹊蹋枝、卷珠帘、鱼水同欢)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香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清代] 王国维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清代] 王国维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清代] 王国维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

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作者千古名句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出自《寒食上冢》[清代] 王国维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八》[清代] 王国维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出自《彭蠡湖晚归》[清代] 王国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出自《登楼》[清代] 王国维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出自《清明》[清代] 王国维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清代] 王国维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出自《念奴娇·春情》[清代] 王国维

逞我机锋,借诗书以戏谑,是名侮圣。

出自《格言联璧·悖凶类》[清代] 王国维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清代] 王国维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出自《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清代] 王国维

资料参考:蝶恋花(清代 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