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清代诗人 > 陈恭尹

陈恭尹简介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陈恭尹的诗文(1175篇)

人物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壬申清明即事次杜韵同王础尘二首 其二

清代陈恭尹

久无消息岭云东,有药休教为已聋。北塞坚冰犹在野,南州新草漫连空。

百年饮恨孤儿在,三月伤心万国同。老泪只应镌楚竹,招魂空自赋江枫。

夏至夜即事

清代陈恭尹

初晴天气便炎蒸,小阁风多最上层。腊酒旧藏椎髻妇,春茶新惠住山僧。

频探落月移湘簟,自惜流萤掩夜灯。一岁算来今夕短,老夫犹为几回兴。

崖门谒三忠祠

清代陈恭尹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朱玉树以画梅见贻赋谢

清代陈恭尹

玉堂仙子玉髯髭,老笔能飞屈铁枝。正是雪消明月落,罗浮山下梦醒时。

刘汉水六十

清代陈恭尹

离乱相依二十年,老来犹幸返林泉。旧颜渐皱唯存笑,新句能佳不喜传。

闲按茶经寻水脉,自穿芒屩踏莎田。往常谓汝生儿晚,五岳今游在目前。

送础尘至黄脊沙舟中复题三首 其一

清代陈恭尹

心似长条不自持,东风摇飏几千丝。六年舍下同吟地,一宿江头送远时。

人物资料

《读秦纪》陈恭尹 翻译、赏析和诗意

批评声易消除怨恨难消除,秦国的法令严厉也很疏远。

半夜桥边哼孩子,人世间仍有未烧书。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陈恭尹,清人。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相关诗句

《读秦纪二首》[清代] 陈恭尹

汲汲威刑继祖龙,收功终在望夷宫。

未应家国归车府,却有山东老沛公。

《读秦纪二首》[清代] 陈恭尹

烹灭群雄方未疲,赭山射海奋余威。

谁知传与痴儿子,只得阿房似旧时。

《读秦纪七绝》[清代] 陈恭尹

通国无人敢挟书,峄山碑自篆虫鱼。

至今览者赏奇古,先汉文章已不如。

《读秦纪七绝》[清代] 陈恭尹

逐客古人先后相,绝它柏翳皆兰陵。

况书旧德优诸子,吕览今编入六经。

《读秦纪七绝》[清代] 陈恭尹

怒发君山俄见赤,威驱海石亦遭鞭。

儒生曰山东无盗,方士云海中有仙。

《读秦纪七绝》[清代] 陈恭尹

人所难言敢纳忠,祖龙虽暴却英雄。

同时见者皆虀粉,肯活茅焦沸鼎中。

《读秦纪七绝》[清代] 陈恭尹

秦贱儒冠贵鞅斯,士生此际命如丝。

可怜聚议骊山下,骈首趋坑尚未知。

《读秦纪七绝》[清代] 陈恭尹

匈奴驱向长城外,当日蒙恬计未非。

欲被筑城夫冷笑,輼凉车载鲍鱼归。

作者千古名句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出自《》[清代] 陈恭尹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出自《幼学琼林·卷三·人事》[清代] 陈恭尹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出自《礼记·礼运》[清代] 陈恭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出自《汉广的》[清代] 陈恭尹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出自《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清代] 陈恭尹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出自《》[清代] 陈恭尹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出自《春题湖上》[清代] 陈恭尹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出自《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清代] 陈恭尹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回》[清代] 陈恭尹

休诿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

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清代] 陈恭尹

资料参考:读秦纪(清代 陈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