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唐代诗人 > 张仲素

张仲素简介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 张仲素的诗文(28篇)张仲素的名句(8条)

人物生平

  张仲素 ,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后终中书舍人。其诗语言上十分清婉爽洁,悠远飘逸,少有庸作;题材上以写GR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征人思妇的居多,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 宫中乐五首》、《陇上行》、《秋思赠远》、《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为最著名。这两首诗都写思妇对戍边丈夫(征人)的绵绵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时“城柳袅袅,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为心有所思,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昨夜梦渔阳”),以至“提笼忘采叶”(居然忘记了采桑叶);后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轻云漫漫”,在微露的月光思念丈夫,只觉得这夜何其漫长,秋夜里潜藏的虫儿又整夜叫个不停,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因为怕丈夫受冻。两首诗都写得极其传神逼真,感动人心。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与李翱、吕温同年。以中朝无援不调,潜耀久之,复中博学宏辞,始任武康军従事。贞元二十年,迁司勋员外郎,除翰林学士。时宪宗求卢纶诗文遗草,敕仲素编集进之。后拜中书舍人。仲素能属文,法度严确。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言得之矣。其每词未达而意先备也。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春闺思

唐代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秋夜曲

唐代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闺思二首

唐代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燕子楼诗三首

唐代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

杂曲歌辞·太平乐

唐代张仲素

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

天马辞二首

唐代张仲素

天马初从渥水来,郊歌曾唱得龙媒。

不知玉塞沙中路,苜蓿残花几处开。

人物资料

《夜闻洛滨吹笙》张仲素 翻译、赏析和诗意

王子一千年后,笙音五晚上听到。

曲折绕清洛,断续下仙说。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不分。

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

凤管听多远,如果在群莺声。

暗空想到羽盖,余气从盛美。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张仲素,唐人。

作者千古名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出自《七月的》[唐代] 张仲素

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出自《后汉书·列传·朱冯虞郑周列传》[唐代] 张仲素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出自《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唐代] 张仲素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出自《寒食日作》[唐代] 张仲素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唐代] 张仲素

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出自《文心雕龙·征圣》[唐代] 张仲素

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

出自《》[唐代] 张仲素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出自《江城子·赏春》[唐代] 张仲素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唐代] 张仲素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出自《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唐代] 张仲素

资料参考:夜闻洛滨吹笙(唐代 张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