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宋代诗人 > 刘著

刘著简介

刘著 刘著(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入金任居州县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词存一首。 ...〔► 刘著的诗文(1篇)刘著的名句(4条)

主要成就

诗作传承
  在刘著之前,名动九州的潜籍大诗人自是曹松,刘著的诗歌家谱自会接受曹松的诗和诗歌语言,同时又不会承认曹松诗歌精神的存在,刘著在这种求学的态势上自会有一些有关诗歌传承的痕迹外泄,包括家乡的谚语。源潭镇的谚语其中有很多都是针对曹松的,这些谚语基本都来源于刘著对曹松诗歌传承的接纳和排斥。例如:“曹家人吃挂面,找不到头尾。”、“曹家人打狗,多把人手。”等等。这些虽然是对曹松的大不敬,但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情况。

著书立说
  刘著充当翰林编撰,具体工作是给刘祁的副手,编修十四卷《归潜志》,其中刘著的言论非常丰富,对后世的有关金史的文学,文化,以及哲学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刘著在《归潜志》中学术辩说里有很多著述,元明时期的朝廷编撰多有引用。但是刘著生活在吴激,刘祈这些大才子的光环之中,其在后世的知名度自会大大的降低。 但是刘著在源潭来说,自会是当之无愧的有史以来的第一大儒。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宋代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人物资料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刘著 注释

①羌管:即羌笛。西北羌族之乐器。

②“倒流”句:夸张地写月下畅饮,酒如天河倒流入杯。

③“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此以李白自况。

④吴姬:泛指江南美女。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刘著 赏析

只可惜岁月无情,大浪淘沙,刘著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词作。以词意着当为作者客居北地怀人之作。

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笛怨楼间。”山城当指南方某地,作者与情人分离之处。“雪照”可见是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示分离的凄清寒意。“羌管”即竹笛。“一声羌管怨楼间”似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化出,羌管悠悠,离愁满目。景是寒景,情是离情,景情切合,相映相辉。“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羌笛幽怨,不禁使人回想江南梅花的花开花落,几度春秋。岁月无情染白主人公的青青双鬓。追忆往昔别离状,恍如就在眼前。

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大抒思念情怀。“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银汉方可罢休。“倒流银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的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然而酒愁肠,化作相思泪,因而有“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爱。”相思情牵,即使纵酒也难掩,因而又放笔疾书,倾诉满腔的愁怨,满腹的思情,满怀的视愿。千言万语难尽说,因而只好借助欧阳修《赠王安石》的成句,动用“翰林风月三千首”来表达了。朦胧间,词人好似看到情人吴姬翻阅着情词,泪眼模糊,心弦颤动的景象。此情此景着实令人幡然心动。

一首短短的小令,包含无限深情,传达如此的情意,长短句的语言艺术功能发挥得可称是淋漓尽致。周颐《蕙风词话》论金词云:“金源人词作爽清疏,自成格调。”以词情看,言情之缠绵徘恻,又喻之豪宕真情,对后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也产生一定影响。

《鹧鸪天》刘著 翻译、赏析和诗意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抱怨楼之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发已经斑白。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天河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在与吴姬忍泪看。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刘著,宋人。

刘著(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入金任居州县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词存一首。

相关诗句

《鹧鸪天》[宋代] 刘著

困不成眠奈夜何!情知归未转愁多。

暗将往事思量遍,谁把多情恼乱他?

些底事,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

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

《鹧鸪天》[宋代] 刘著

一片归心拟乱云,春来谙尽恶黄昏。

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

炉烬冷,鼎香氛,酒寒谁遣为重温?

何人柳外横斜笛?客耳那堪不忍闻!

《鹧鸪天》[宋代] 刘著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鹧鸪天》[宋代] 刘著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鹧鸪天》[宋代] 刘著

曾共君侯历聘来。

去年今日踏莓苔。

旌扬宅里疏疏磬。

挂屩枫前草草杯。

呼煮酒,摘青梅。

今年官事莫徘徊。

移家径入蓝田县,急急船头打鼓催。

《鹧鸪天》[宋代] 刘著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

,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鹧鸪天》[宋代] 刘著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鹧鸪天》[宋代] 刘著

忆昨天街预赏时。

柳悭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

旧情惟有绛都词。

芙蓉影暗三更後,卧听邻娃笑语归。

作者千古名句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出自《答武陵太守》[宋代] 刘著

青溪水,流得到红桥。

出自《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宋代] 刘著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出自《唐多令·惜别》[宋代] 刘著

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

出自《过秦楼·黄钟商芙蓉》[宋代] 刘著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出自《送陈章甫》[宋代] 刘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出自《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摘自清代曹雪芹的》[宋代] 刘著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出自《鹊桥仙·碧梧初出》[宋代] 刘著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出自《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宋代] 刘著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出自《村居》[宋代] 刘著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出自《》[宋代] 刘著

资料参考:鹧鸪天(宋代 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