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宋代诗人 > 夏竦

夏竦简介

夏竦 夏竦,字子乔,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 夏竦的诗文(239篇)夏竦的名句(2条)

人物生平

拜进士姚铉为师,扩写“水赋”
  夏竦少年时就很有才华,超迈不群,出类拔萃,写诗作赋,非常敏捷。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家中长辈为了让11岁的夏竦进一步深造,于是领着夏竦拜了进士姚铉为老师。一天姚铉给夏竦出了一道写作练习,题目为“水”、体裁为“赋”,限定字数为一万,夏竦想了一阵,于是提笔开始写起了“水赋”,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把“水赋”写出来了,高高兴兴地把习作交给老师姚铉。姚铉将夏竦的习作扫视了一眼,估算出字数仅有三千,顿时脸上露出了怒色,把习作往夏竦手中一塞说:不用看了,你为什么不围绕“水”的前后左右更广的范围去写呢?夏竦于是根据老师的提示重新扩写了一篇“水赋”,再次恭恭敬敬地把扩写后的“水赋”交给老师姚铉。姚铉一看,字数达到了六千,高兴地说道:“可教矣”。
  12岁时,夏竦作《放GR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宫人赋》,援笔立成,而且赋也做得好。

少年善作诗文,为时人所称
  宋真宗咸平四年,夏承皓监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狼盐场,夏竦17岁,随父在通州狼山,作《渡口》诗:“渡口人稀黯翠烟,登临犹喜夕阳天。残云右倚维扬(今江苏扬州),远水南回建邺(今江苏南京)船。山引乱猿啼古寺,电驱甘过闲田。季鹰死后无归客,江上鲈鱼不值钱。”北宋王辟之说:以后之题诗没有超过他的。

献诗给宰相李沆,改任丹阳县主簿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入侵中原,夏竦的父亲夏承皓率领宋兵抄近从偏僻的小路前往抵抗契丹,晚上与契丹军队相遇,夏承皓立即率领宋兵向契丹军队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夏承皓不幸被流箭所伤,卒于战场。朝廷抚恤夏承皓家属,赏夏竦一个名为“三班差使”的小武官。一天,夏竦拿着创作的诗集,等候在宰相李沆退朝回家的路上,左等右等,终于看见宰相李沆一队人退朝往回走,于是拦住宰相李沆的马头,躬身拜下,将诗集恭恭敬敬地献给李沆,李沆读到诗中的“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很赞赏,继续看下去,全卷都是好诗句。第二天宰相李沆上朝,将夏竦的诗集呈给宋真宗看,并说夏竦父死家贫,请给他换个文职,真宗就任命夏竦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

应试贤良方正,“真宰相器也”
  宋真宗景德年间,夏竦年仅20岁出头,应试贤良方正科,对策廷下,刚出殿门,翰林待读学士杨徽之看他年轻且诗文小有名气,于是上前邀过夏竦说:“老夫它则不知,唯喜吟咏,愿丐贤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并掏出吴绫手巾摊展在夏竦面前,夏竦乘兴题诗一首:“帘内衮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动龙蛇。纵横落笔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杨徽之一看,点头称赞道:“真宰相器也!”
  夏竦的诗在当时就有名气,为人看重。江休复说:“夏英公少年作诗,语意惊人,有‘野无主傍人行’之句。”又说:“江州(今江西九江)琵琶亭诗板甚多,李卿孙惟留夏英公诗:‘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泪满青衫。’”

即席吟诗咏杂技表演,巧讽上司丁谓
  大中祥符年间,夏竦任玉清昭应宫判官,丁谓任玉清昭应宫使,是夏竦的上司。一天,丁谓在斋厅宴请官僚,有杂技表演助兴,丁谓对夏竦说:以前没有咏杂技的诗,你可以做一篇。夏即席吟诗道:“舞拂挑珠复吐丸,遮藏巧使百千般。主公端坐无由见,却被旁人冷眼看。”丁谓一听,知道夏竦是在讽刺他,气得脸都白了。

群臣迎合皇帝讲符瑞,夏竦上疏反对
  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丁谓担任参知政事,“请大治城西炮场,酾金水,作后土祠”;“三司使”林特提出在上林苑中修建复道,用来连接玉清昭应宫;“发远使”李溥提出将海上巨石搬运到会灵观池中建三神山。当时朝廷群臣都迎合真宗皇帝讲求符瑞、神仙,没有人提出异议,只有户部员外郎夏竦上疏反对,认为这些工程过于阔远,并不是秉承天意,从而阻止了这项耗费巨资的工程上马。

异礼优待下属,预言庞籍是“贫宰相”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十二月,夏竦调任知黄州,庞籍是他在黄州的下属,官任司理参军,夏竦对他“异礼优待”。有一天,庞籍生病在床,自以为这病好不了,请夏竦给他办理后事。夏竦亲自来看望他,对他说:“你不会死,以后还会做穷宰相,而且还长寿,这病会好的,你不要担忧。”庞籍说:“我做了宰相,还会穷吗?”夏竦说:“在宰相这一等级中你是算穷的。”庞籍后来果然做了宰相,他晚年退休后,写诗记这事说,“田国贫宰相,图史富书生。”

筹粟十余万斛,全活四十余万民
  宋真宗天禧三年,夏竦又调任知襄州(今湖北襄樊)。这一年襄州发生大饥荒百姓开始流亡,盗贼乘机偷窃。夏竦打开公廪,向灾民放粮,同时又劝说全州的富人拿出余粟,共募集到十余万斛,用来赈救灾民。在夏竦积极努力下,全襄州度过饥荒达四十六万余人。巡按使姜遵将夏竦的事迹上书皇帝,皇帝赐书褒谕。后来民众想到夏竦的恩惠,将皇帝所赐诏书刻成石碑,永志不忘。

命宋氏兄弟作诗,识得大小宋才华
  天圣元年,宋仁宗即位,升夏竦为户部郎中,历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安州(今湖北安陆县)、洪州(今江西南昌)三州知州事。
  夏竦知安州时,宋庠、宋祁兄弟正值青春年少,夏竦看出他们有才华。一天,夏竦命他们作落花诗。宋庠作一联:“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宋祁作一联:“将飞更作回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夏竦说:“咏落花而不言落,大宋(宋庠)君须作状元及第,又风骨秀重,异日作宰相;小宋(宋祁)君非所及,然亦须登严近(近臣)。”后来都被他说中了。到后来,夏竦在河阳听说宋庠、宋祁兄弟同举进士,特写一纸贺信:“所喜者,昔年安陆已识光”。

取缔洪州巫师,勒令改归农业
  夏竦知洪州时,“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夏竦了解情况后,加以取缔,将洪州巫师 1900 余户勒令改归农业及攻习针灸方脉,收缴到的神像、符箓、神仗、魂巾、魄帽、钟、角、刀、笏、沙罗11000余件,全部焚毁掉,并上疏要求下令严禁,以革妖风。天圣元年(1023年)十一月,仁宗看了夏竦的奏疏后下诏“更立重法,自江浙以南悉禁绝之”。

拒使契丹,表作“对偶精绝”
  天圣三年(1025),夏竦“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宫判官、判集贤院”,仁宗命他奉使契丹。夏竦因为父死于契丹入侵,不愿拜见契丹国主,上表说:“父殁王事,身丁母忧。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坚决推辞不肯前去。他这个表被当时认为是“四六(骈文)对偶精绝”。

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我国第一座木结构虹桥
  在山东省青州有座万年桥,原称南阳桥,俗称北大桥,是一座有千余年历史的古桥,它横架在流经青州市城区的南阳河上。过去,曾是青州南北二城的唯一通道。此桥历史之悠久,价值之重要,规模之恢宏,建筑技术之高超,在齐鲁大地上是有名的。
  这就是景祐元年(1034年)夏竦调知青州(今山东益都)兼安抚使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的青州南阳桥,造就了我国第一座木结构虹桥。为防水患,几经筹措,垒巨石固河两岸,用数十根大木相贯,无柱,架为飞桥,由梁柱式木桥改为结构独特的无柱单拱木桥,状如彩虹,故曰“虹桥”。不久,这种造桥技术就被推广到汾、汴等地。青州虹桥的建筑成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

好水川宋军失利,言责不在韩琦
  宋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西夏国主元昊领兵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同年四月,诏夏竦为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判永兴军,韩琦、范仲淹为副使。新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命部将任福统军迎击元昊的西夏军。
  韩琦在任福出发前交待得一清二楚:自怀远城经得胜寨(今宁夏西吉东南)直趋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西北),出敌之后对西夏军发动攻击。各堡垒相距才四十里,道路便利,辎重在近,审时度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出敌后据险设伏,敌退回时进行攻击。“及行,诫之至再。又移檄申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任福不听命令,在好水川与西夏军交战,元昊佯败,诱任福军入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陷入元昊所设的包围圈中,在羊牧隆城(今西吉东南)附近,全歼宋军,任福战死,西夏军也伤亡惨重,史称好水川之战。好水川之战宋军失利之后,追究责任,韩琦先上书自劾。夏竦派人收拾宋军尸体,在任福的衣装中得到韩琦嘱诫诸将的公文,上表称好水川之役失败责任不在韩琦,“犹夺一官,知秦州,寻复之”。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卷第十二的“夏英公好处”中写道“英公此事贤矣,而后来士大夫未必知也,予是以表出之。”

知人善任,保荐范仲淹任副使
  夏竦知人善任,能任用人才。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范仲淹给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启中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好学勤读,以指画肤
  夏竦好学勤读,他担任宋军高官期间,战事、军务繁忙,也没有停止过看书习字,就寝等休息间隙时间,还用手指在身上比划研究古文奇字。庆历四年(1044年),夏竦在郭忠恕《汗简》的基础上,编著了古文字的字汇《古文四声韵》一书,按韵编排,是现代人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参考资料。宋神宗时宰相王珪在《夏文庄公竦神道碑》中写道:“祥符中,郡国多献古鼎、钟、盘、敦之器,而其上多科斗文字”,人多不识,“公乃学为古文奇字,至偃卧以指画侵肤,其勤若此。”
  夏竦有文武才,政事、文学都有建树,是一代名臣、学士,其功绩是主要的。宋人杂记、笔录中记夏竦事迹时,对夏竦多尊称为夏英公、夏郑公、夏文庄、宰相夏公等。
  夏竦薨后,当时任宰相的宋庠写了二首《宣徽太尉郑公挽词》以表哀悼。挽词中宋庠对夏竦的才学、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对夏竦之死感到很悲痛,并慨叹夏竦没有做宰相以施展他经国济民的才干。
  (湖北省黄梅县人、江西省德安县水务局、德安县水土保持办主任工程师夏卫兵,依据宋神宗时宰相王珪的《夏文庄公竦神道碑》、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元脱脱等的《宋史·列传第四十二(王钦若 林特附 丁谓 夏竦 子安期)》、清纪昀等的《续资治通鉴》、周銮书等《江西历代名人传》中黄长椿的“夏竦”、1991年《德安县志》、秘书堂《夏氏宗谱·文庄公年谱》等整理)

喜迁莺·霞散绮

宋代夏竦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喜迁莺·霞散绮

宋代夏竦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宋代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宋代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送济南杜郎中

宋代夏竦

秋树参差堕叶红,剖符还过故乡东。

星分北陆龟蛇内,位应哀乌太紫中。

雪后赠雪苑师

宋代夏竦

千嶂崔嵬雪里看,东风一夜卷馀寒。

岩前溜玉知多少,涨起西江十八滩。

人物资料

晚霞渐渐消散,隐去了最后的绚烂;水中的新月,如沉钩弯弯。美人卷起珠帘遥望:那一带清清的天河,在浩瀚的夜空缓缓轻流。又是秋天了,凉意笼罩着京都。

朦胧的晨雾里,玉砌的台阶迎来曙光。远处金铜仙人的露盘,闪耀着露珠儿的晶莹透亮。宫内凤髓香飘飘袅袅,烟雾缭绕人的身旁。圣驾一早巡游,如云而从的佳丽,闪起一片宝气珠光。水面上玲珑的殿宇,传来凉州曲悠悠扬扬。

注释

霞散绮:形容晚霞绚丽的景象。化用南朝宋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意:“余霞散成绮。”绮(qǐ):有花纹的丝织品。

未央楼:汉代有未央宫。这里指代皇宫中的楼房。

河汉:即银河。《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瑶阶:美玉做成的台阶。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瑶池,为西王母所居的地方,周穆王曾在这里参与西王母的宴会。这里乃以宫殿比神仙居所。

金盘露:汉武帝曾做承露盘,承接天上的露水来饮用,以求长生不老,这里暗用其典。

凤髓:香名。

珠翠:指代装饰得珠光宝气的宫女。宸(chén):皇上所居之所。

水殿:建于水上的殿宇。按:演奏。凉州:歌舞名。

《喜迁莺·霞散绮》夏竦 创作背景

据宋人《青箱杂记》卷五记载:这首词作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当时作者夏竦刚入官授馆职(掌管史馆、昭文馆、集贤院这三馆的图籍编校工作)。初秋的一个夜晚,宋真宗在后宫大摆宴席,与宫女们饮酒戏乐。酒酣兴畅之际,宋真宗忽然命令太监马上宣召夏竦为此次宴乐填写一首新词。皇帝的意思,一方面固然是要为宴乐增添一份雅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要试试夏竦的文学才华。夏竦奉旨后,问清了皇帝游乐的地点等情况,略加思索,便写下了这首应制词。

《喜迁莺·霞散绮》夏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应制词,此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首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时令气候,语句精美、华丽,透着淡淡的秋的气息。上片写景,从黄昏的余霞写到初生的新月,以及卷帘眺望之人。“夜凉”二句当为卷帘之所见,境界空阔,万籁俱寂。星汉灿烂,在这浩瀚的天宇之下,人倍觉孤单,再看四周,楼宇宫殿,层层叠叠,都笼罩在清寒的秋意之中。此处“秋”前著一“锁”字,既点出时序,又有秋意清寒的心理感受。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下片转写清晨景象,描写了盛世太平岁月里宫中歌舞升平的场景。“瑶阶”、“金盘”、“凤髓”及“三千珠翠”烘托宫中帝王生活的奢侈与豪华,同时亦反映了北宋初期封建统治者乐于游畋的一个侧面。其中“瑶阶”三句,极写宫中静谧气氛。煞拍两句写帝王之游,富丽豪华的场面与上片的凄清寂寥形成对照。

此词为应制之作,言辞颇为考究、精致,雍容华丽中不乏清婉。

《喜迁莺》夏竦 翻译、赏析和诗意

晚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

夜凉天河截天流,宫殿锁清秋。

瑶阶亮,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

三千珍珠翡翠拥有宸游,水殿按凉州。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夏竦,宋人。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相关诗句

《喜迁莺》[宋代] 夏竦

霞散绮,月沈钩。

帘卷未央楼。

夜凉河汉截在流。

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

金盘露。

凤髓香和烟雾。

三千珠翠拥宸游。

水殿按凉州。

《喜迁莺》[宋代] 夏竦

世情冰尽。

算耐久祗是,陇头芳信。

惆怅人间,几千年□,留得陆郎馀韵。

朔云解识花意,遮断疏狂蝶粉。

岁寒了,狂风传香远,月移影近。

清润。

无点涴,不曰坚乎,如玉真难尽。

除宋广平,与林和靖,肉眼有谁能认。

仙丰道骨如许,相对霜髯雪鬓。

长健也,好年年管领,春光随分。

《喜迁莺 代人作,送镏宰考满,并迁新居》[宋代] 夏竦

甘霖停留。

喜浩荡洪恩,跻民仁寿。

戍柳拖金,海棠染绛,报道宰官移绶。

转眼积劳三考,大卧更深犹昼。

最好处,似冰壶玉露,十分清*。

难有。

看里巷、此日壮夫,都是来时幼。

笳鼓迎风,旌旗耀日,旋筑草堂完就。

自今四时纳福,遥对深山如绣。

愿岁岁、共桐乡父老,一卮春酒。

《喜迁莺 赐大将军韩夷耶 以上三首见*史卷八》[宋代] 夏竦

旌麾初举。

正**力健,嘶风江渚。

射虎将军,落雕都尉,绣帽锦袍翘楚。

怒磔戟髯,争奋卷地,一声鼙鼓。

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

此去。

无自堕,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

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

试展卧龙韬韫,果见成功旦莫。

问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黄迎路

《喜迁莺 贺人生第三子 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六案》[宋代] 夏竦

古今三绝。

唯郑国三良,汉家三杰。

三俊才名,三儒文学,更有三君清节。

争似一门三秀,三子三孙奇崛。

人总道,赛蜀郡三苏,河东三薛。

欢惬。

况正是,三月风光,好倾杯三百。

子并三贤,孙齐三少,但笃三馀事业。

文既三冬足用,名即三元高揭。

亲朋庆,看宠加三锡,礼膺三接。

《喜迁莺 别内 归潜志卷四》[宋代] 夏竦

东楼欢宴。

记遗簪绮席,题诗纨扇。

月枕双欹,云窗同梦,相伴小花深院。

旧欢顿成陈迹,翻作一番新怨。

素秋晚,听阳关三叠,一尊相饯。

留恋。

情缱绻。

红泪洗妆,雨湿梨花面。

雁底关河,马头星月,西去一程程远。

但愿此心如旧,天也不违人愿。

再相见,把生涯分付,药炉经卷。

《喜迁莺 题郝仙女庙壁 词品卷二》[宋代] 夏竦

汀洲苹满。

记翠笼采采,相将邻媛。

苍渚烟生,金支光烂,人在雾绡鲛馆。

小鬟顿成云散,罗袜凌波不见。

翠鸾远,但清溪如镜,野花留靥。

情眷。

惊变现。

身後神功,丝满吴蚕茧。

汉女菱歌,湘妃瑶瑟,香动倚云层殿。

彤车载花一色,醉尽碧桃清宴。

故山晚,叹流年一笑,人间飞电。

《喜迁莺 词综卷二十六案花草粹编卷十一,依》[宋代] 夏竦

登山临水。

正桂岭瘴开,苹洲风起。

玄鹤高翔,苍鹰远击,白鹭欲飞还止。

江上层波似练,沙际行人如蚁。

目断处,见遥峰簇翠,残霞浮绮。

千里。

关塞远,雁阵不来,犹把阑干倚。

数叠悲笳,一行征旆,城郭几番成毁。

白塔前朝陵寝,青嶂故都营垒。

念往事,但寒烟满目,愁蝉盈耳。

绝、登山临水四首,仅第一首玉楼欢宴注引归潜志,作王正之。

其馀三

作者千古名句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出自《过青溪水作》[宋代] 夏竦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出自《踏莎行·闲游》[宋代] 夏竦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出自《红牡丹》[宋代] 夏竦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出自《杂诗十二首·其一》[宋代] 夏竦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出自《酬乐天频梦微之》[宋代] 夏竦

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出自《说苑·谈丛》[宋代] 夏竦

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出自《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宋代] 夏竦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出自《长相思·其一》[宋代] 夏竦

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

出自《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宋代] 夏竦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宋代] 夏竦

资料参考:喜迁莺(宋代 夏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