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从军行

作者:杨炯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8-03 21:48:08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诗词赏析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注释

①《从军行》杨炯 古诗: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②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③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④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⑤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⑥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从军行》杨炯 古诗鉴赏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杨炯 古诗”,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从军行》杨炯 古诗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从军行》杨炯 翻译、赏析和诗意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牙璋辞凤阙,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宁为百夫长,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杨炯,唐人。

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现存诗30余首,以五言见长,多边塞征战诗篇,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气势轩昂,风格豪放,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律诗的严谨之风,又有乐府诗的明快特色。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余篇。杨炯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相关诗句

《从军行》[唐代] 杨炯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唐代] 杨炯

烽火塞上来,发卒备戎虏。

翩翩长安儿,力未胜弓弩。

幸蒙车骑念,出入在幕府。

风烟一朝息,归来受茅土。

番笑李将军,血战自辛苦。

《从军行》[唐代] 杨炯

贰师将军初出师,横行十万羽林儿。

隔河追斩呼韩将,乌垒高悬太白旂。

《从军行》[唐代] 杨炯

远逐胡兵浃夜行,平明深雪陷龙城。

重围三日无炊黍,犹突龙骓溃虏营。

《从军行》[唐代] 杨炯

青天碛路挂金微,明月洮河树影稀。

胡雁哀鸣飞不渡,黄云戍卒几时归?

《从军行》[唐代] 杨炯

调笑胡王坐玉鞍,蛇矛丈八跃如湍。

天子戎衣遥按剑,将军直为斩楼兰。

《从军行》[唐代] 杨炯

五垒神兵下玉门,倒倾西海蹴昆仑。

轻车夜渡交河水,斩首先传吐谷浑。

《古从军行(三首)》[唐代] 杨炯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作者千古名句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出自《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唐代] 杨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出自《正月十五夜》[唐代] 杨炯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出自《格言联璧·接物类》[唐代] 杨炯

垂杨紫陌洛城东。

出自《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唐代] 杨炯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出自《》[唐代] 杨炯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出自《卷耳的》[唐代] 杨炯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出自《礼记·学记》[唐代] 杨炯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出自《长恨歌》[唐代] 杨炯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出自《警世通言·卷十二》[唐代] 杨炯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出自《墨子·32章 非乐(上)》[唐代] 杨炯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