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赠黎安二生序

作者:曾巩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3-07-26 08:26:05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赠黎安二生序

诗词赏析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古诗鉴赏

1、正话反说

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

名之。显示了世俗的谬误。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显示内在的锋芒。

2、意境含蓄

诸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

本文的篇幅不长,结构也比较简单,先介绍黎、安二生的由来,再说明写作本文的用意,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如何认识迂阔。迂阔,从古到今都有人在用这一形容个性的词。如果抛开它那略带贬义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迂阔,是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迎合世俗偏见,而又有一种执著的信念,矢志不渝。如果他的观点、信念是正确的话,那么这种迂阔的表现正是难能可贵的。曾巩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才对迂阔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从文中反映的背景来看,黎、安二生由于“学于斯文”,即酷爱韩愈、柳宗元以至欧阳修、苏轼所倡导的古文而遭到“里人”的讥笑;而曾巩也因身体力行地追求“道”,给自己带来一些“患”。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如何浅薄了。这种不直接抨击时弊而从侧面加以反映的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另外,本文中的委婉的表现手法也值得注意。作者明明表达了自己的是非观,却在提法上留有余地,即劝诫黎、安二生“择而取之”,如何定夺,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吧。还在结尾处提出,希望二生转告苏轼,问一问他“以为如何”。这不仅表明作者的谦虚态度,而且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古诗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赵郡苏轼,我的同年朋友啊。

从蜀地写信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人,黎生、安生的。

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数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千言,耻辱来看着我。

读他的文章,真是宏伟壮观杰出,善于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他的才华的放纵,如果是不可估量的。

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先生就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原因。

顷的,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我的话可以赠送。

我说:“我知道他生,已经放在心里了,就要用言辞表达出来吗?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在斯文,里的人都笑着认为不切实际。

现在求你的话,这将解除迷惑于乡里的人。

」我听到的,看自己,笑。

社会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吗?相信吗古,而不懂得迎合时代;知道志于道,却不知道附和流俗。

这是我之所以被困于现在而不自知呢。

世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吗?现在生产的迂回,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迂腐的小的耳朵,担心被嘲笑在里的人。

如果我的迂阔大了,让你拿着我的话,就回去,而且再次获罪,庸难道只是在笑呢?然而,如果我的在生,将说什么呢?对我的迂阔是好,那么他们担心如果这;对做不好,是因为迎合当世,一定要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一定要脱离了道。

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困惑,就在这了,必须能够选择而采取的。

于是书赠送二生,并给苏君,认为怎么样呢?*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曾巩,宋人。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作者千古名句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

出自《围炉夜话·第五二则》[宋代] 曾巩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出自《题弟侄书堂》[宋代] 曾巩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出自《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宋代] 曾巩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宋代] 曾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宋代] 曾巩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出自《》[宋代] 曾巩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出自《早梅》[宋代] 曾巩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出自《长恨歌》[宋代] 曾巩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出自《七律·冬云的》[宋代] 曾巩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出自《忆远》[宋代]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