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马的成语

有关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马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呼牛呼马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联合式;作谓语;指毁誉由人,悉听自然。庄周《庄子 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铜围铁马 比喻坚固的阵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
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作谓语、分句;用于人。《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驽马铅刀 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作宾语、定语;指平庸之才。《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
驷马高盖 见“驷马高车”。作宾语、定语;形容显达富贵。《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黄金白璧,重礼也;驷马高盖,荣势也。”
风马云车 指神灵的车马。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唐 柳宗元《雷塘祷雨文》:“风马云车,肃焉徘徊。”
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作宾语、定语;指思恋故乡。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钳马衔枚 钳马:夹马嘴器具;枚:形似筷子的工具。古代行军时防止喧哗钳马口,人衔枚。作宾语、定语;用于行军等。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宜选敢悍数千,骛行潜掩,偃旗裹甲,钳马衔枚。”
车攻马同 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文君司马 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作宾语、定语;指相亲相爱的夫妇或情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
人语马嘶 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作谓语、定语;形容一片喧闹的景象。唐 卢纶《送韦判官得雨中山》:“人语马嘶听不得,更堪长路在云中。”元 无名氏《五马破曹》第三折:“大小三军,收拾什物,不许人语马嘶。”
香车宝马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作宾语、定语;指考究的车骑。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戎马倥偬 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人强马壮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四马攒蹄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则道是孤鸿伴影,几时吃四马攒蹄。”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精神。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才高倚马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才。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盘马弯弓 盘马:骑着马绕圈子跑;弯弓:拉弓准备发射。骑马盘旋张弓欲射。比喻故作姿态而不付诸行动。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唐 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马鹿异形 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作谓语、分句;指说话算数。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马到成功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常与旗开得胜连用。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犬马之疾 谦称自己的疾病。作宾语;指有病。汉·张衡《东京赋》:“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驴前马后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比喻受人支配。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良价禅师》:“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此,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
车马填门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同“车马盈门”。作宾语、补语;形容宾客很多。《北史 拓跋深传》:“是故馀人摄选,车马填门;及臣居边,宾游罕至。”
功劳汗马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作宾语;形容战功。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战争时期的动荡。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马革裹尸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作宾语、分句;指提前做好准备。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脱缰之马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偏正式;作宾语;指失去了控制的事物。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弊车驽马 敝: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装备差。西汉·刘向《说苑·臣术》:“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以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马迹蛛丝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作宾语;指线索。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
露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作谓语、宾语;指暴露。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马大哈 轻浮而粗心大意的人。作宾语、定语;指粗心人。张洁《沉重的翅膀》:“人们不过哈哈大笑一场,说几句苏队长‘马大哈’就算了事。”
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放马后炮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牛马走 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骑马顶包 包:包裹。骑着马顶着包。比喻分不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宾语、定语;指人机械。《嘻谈续录》:“恐马负太沉,顶在头上,可省马力。”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跑马观花 语本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作宾语、状语;指粗略看一下。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牛马襟裾 犹言衣冠禽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马上得天下 喻指武功建国。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凭武功建国。《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五马六猴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作宾语、定语;指不受管束的人。
束马县车 见“束马悬车”。
班马文章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作宾语、定语;指优秀文章。明 无名氏《鸣凤记 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金戈铁马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描写战争。《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鞍马之劳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士饱马腾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悬车束马 形容险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买马招军 犹言招兵买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扩军。明·汤显祖《牡丹亭·牝贼》:“有这等事?恭喜了!借此号令,买马招军。”
策马飞舆 指驾马车疾行。作谓语;指赶车飞奔。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车驰人走,越王策马飞舆,遂复宫阙。”
塞翁之马 塞马。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作主语、宾语、分句;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车马盈门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作宾语、补语;形容宾客很多。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声色犬马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宋 苏辙《龙川别志》上卷:“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拿下马来 比喻将人制服。作谓语;用于口语。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马耳春风 见“马耳东风”。作宾语;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马上房子 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作宾语;指两面三刀。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云车风马 云为车,风为马。天上神灵的马。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晋·傅玄《吴梦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条条大路通罗马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作宾语、分句;指“殊途同归”。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识途老马 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倚马长才 倚:靠着。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作宾语、定语;比喻文章写得快。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7回:“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
鞍马劳神 见“鞍马劳顿”。作谓语、宾语;形容旅途劳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
好马不吃回头草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勒马悬崖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跑马卖解 指在马上表演各种技艺,以此赚钱谋生作谓语、宾语;指江湖谋生。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是一班粤西来的跑马卖解的,里头有两个云南的苗女,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能在绳上腾踏纵跳,演出各种把戏。”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作宾语、定语;指奉承别人。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代马依风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作宾语;指思恋故乡。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马肥人壮 壮:强壮。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素丝良马 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 鄘风 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
策马扬鞭 本义是举起马鞭驱赶马儿,驱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比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膏车秣马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旅行等。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鲜衣怒马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秣马利兵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作谓语;形容准备战斗。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关尹子 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尻舆神马 同“尻轮神马”。作宾语;指人随心所欲。《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成玄英疏:“尻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遨游,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作定语、分句;指大无畏精神。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信马游缰 信:听凭。骑着马随意游荡。指没主意,受外力左右。指不受约束,任意游荡。作谓语、定语;指无目的的游荡。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这四五年来,每日信马游缰,如在醉梦中一般。”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乌白马角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鸠车竹马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作主语、宾语、定语;借指童年。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
旗开马到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开始时。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汗马勋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作宾语;形容战功。清·吴梅《凤洞山》:“和衷共济祈公等戮力同心敌北兵,方能够汗马勋劳报圣明。”
马面牛头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作宾语、定语;指人的长相。《西湖二集 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
走马看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驽马恋栈豆 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晋 干宝《魏书》:“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车殆马烦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途困乏。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作谓语、定语;形容富贵奢华。语出《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 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马齿徒长 见“马齿徒增”。作宾语;由于自谦语。《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马如流水 形容人马熙攘。作宾语、定语;用于热闹场面。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寒蝉仗马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作宾语;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人欢马叫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作谓语、定语;形容一片喧闹声。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拍马屁 向人谄媚奉承。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回:“还有朋友哚拍马屁鬼讨好,连忙搭俚买好仔家生送得去铺房间。”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战。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金马玉堂 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作宾语、定语;指达官显宦的代称。汉 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风车雨马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匹马当先 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带头。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刀横宇宙三军丧,匹马当先战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