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狗的成语

有关狗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狗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挂羊头,卖狗肉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用来表示以假招牌、假货色骗人;名不副实。一般用作谓语、补语。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几灭。”
狗窦大开 狗窦:狗洞。嘲笑人缺牙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狼心狗肺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用于讥讽与开玩笑。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引狗入寨 犹言引狼入室。作谓语、定语;指引狼入室。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抑且那家没胡姬妾,肯引狗入寨,都拒绝不留。”
狗血喷头 被狗的血喷了一头。形容骂得很凶。主谓式;作宾语、状语、补语;含贬义。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4回:“一清早辰,吃他骂的狗血喷了头。”
偷狗戏鸡 比喻不务正业。
狐朋狗党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作主语、宾语;指狐朋狗友。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须索紧紧的防,都是些狐朋狗党。”
狗续貂尾 见“狗尾续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张罗》:“杀人献媚,情甘狗续貂尾。”
狗行狼心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打人骂狗 对人滥打乱骂,摆尽威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秋桐见贾琏请医调治,打人骂狗,为二姐十分尽心,他心中早浸了一缸醋在内了。”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作宾语、分句;用于讥讽与开玩笑。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十五章:“还有些话,牵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说也罢。”
猪狗不如 ①猪与狗。②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作谓语、定语;指不通人性。老舍《四世同堂》:“他须纳住气,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
苍狗白云 比喻事物变幻无常。同“苍狗白衣”。作宾语、定语;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春花秋月销磨尽,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丈飘无定。”
嫁狗随狗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女性。宋 陈造《题六幺后》:“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偷鸡盗狗 见“偷鸡摸狗”。作谓语、定语;指偷窃。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鸡盗狗之欢,如今家中又没人碍眼,任意停眠整宿。”
鸡飞狗走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两天那种搜索的样子,只就我们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经是闹得鸡飞狗走,鬼哭神号。”
土龙刍狗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狗眼看人低 比喻眼光势利。作宾语、定语;指人势利眼。张爱玲《小艾》:“我就恨他们狗眼看人低,那口气实在咽不下。”
泥猪疥狗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贬低人。元·马致远《任凤子》第二折:“再谁想泥猪疥狗生涯苦。”
白衣苍狗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作主语、宾语;比喻事物变化不定。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狗吠之警 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小的惊扰。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
貂狗相属 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作宾语、定语;同“狗尾续貂”。唐·崔倬《叙石幢事》:“倬自幼学慕习鲁公书法……惜奇高踪堙没,遂命攻治其伤残,补续其次,虽真赝悬越,貂狗相属,且复瞻仰鲁公遗文,昭示于后矣。”
狗彘不若 连猪狗都不如。比喻品行十分恶劣。彘:猪。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荀况《荀子 荣辱》:“人也,下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狗吠非主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紧缩式;作宾语;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主人。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践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打落水狗 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动宾式;作谓语;指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鼠窃狗偷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鼠窃狗偷之徒,何足虑哉。”
鸡飞狗叫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直叫唤。形容乱成一团。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成一团。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反“扫荡”》:“忽然,邻庄鸡飞狗叫,老乡们拖着孩子向庄外奔跑。”
狗彘不如 见“狗彘不若”。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品性。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鼠窃狗盗 窃:偷。像老鼠小量窃取;像狗钻洞偷盗。指小偷小摸。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狗心狗行 比喻歹毒的心肠、行为。作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这等人玩的是狗气狗声,这等人使的是狗心狗行。
狗偷鼠窃 同“狗盗鼠窃”。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无赖之人也。”
狗彘之行 狗彘:猪狗。形容无耻之人的行为如猪狗一样。作宾语;用于骂人。明·郭勋《英烈传》第20回:“你受吴王大恩,不思图报,敌兵一至,便要投降,乃是狗彘之行!”
泥猪癞狗 见“泥猪疥狗”。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贬低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
咬人狗儿不露齿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贼头狗脑 同“贼头鼠脑”。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再生缘》第一回:“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以致第三箭失手。”
偷猫盗狗 指偷窃。也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作谓语、定语;指偷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儿的下来。”
狗恶酒酸 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作定语;指环境恶劣造成生意萧条。汉 韩婴《韩诗外传》:“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驴鸣狗吠 见“驴鸣犬吠”。作宾语、定语;形容文章低劣。唐·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蛙鸣狗吠 吠:狗叫。青蛙鸣,狗汪汪叫。比喻浅陋拙劣的诗词及文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钮琇《觚剩·樵隐》:“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我向所厌薄者,大率皆蛙鸣狗吠耳。”
狗皮膏药 中医用狗皮膏药消肿止痛。比喻骗人的货色。作宾语、定语;指骗人的货色。刘复《<半农杂文>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狗尾续貂 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充。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原讽刺所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指后来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8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
鼠窜狗盗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隋书·高祖纪》:“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
鸡飞狗窜 比喻受到惊动而引起骚乱。作定语、状语;指惊乱。曲波《林海雪原》:“日寇投降后,这个大佐特务,被人们撵的鸡飞狗窜,他的党羽,纷纷落网。”
泥车瓦狗 小泥车,小瓦狗。比喻无用或无价值的物品作宾语、定语;指玩具。汉·王符《潜夫论》:“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
狗党狐朋 见“狐朋狗党”。作主语、宾语;指狐朋狗友。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我是个诗坛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党狐朋恶少年。”
狗盗鸡啼 见“狗盗鸡鸣”。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函关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
塞狗洞 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我有三万银子,我大八成的道台都可捐得了。我为什么拿钱塞狗洞!”
椎埋屠狗 杀人宰狗。指为非作歹和从事低贱的职业。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宋·苏洵《权书下·高祖》:“谁谓百岁之后,椎埋屠狗之人见其亲戚乘势为帝王,而不欣然而从之邪!”
鸡鸣狗吠 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百姓安居乐业。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鸡飞狗跳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作定语、状语;指惊乱。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狗续金貂 比喻滥封的官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勤王》:“嗟满座狗续金貂,则索要清海宇谁把狼烟扫?”
狗追耗子 见“狗拿耗子”。作宾语、定语;指多管闲事。周立波《暴风雨》第一部九:“你狗追耗子,管啥闲事?”
卖狗悬羊 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谓名不副实。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苏子文《桂枝香》:“卖狗悬羊,驴粪毯儿外面光,瞒不慌。”
指猪骂狗 犹指桑骂槐。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百般指猪骂狗,欺侮俺娘儿们。”
兔尽狗烹 烹:烧煮食物。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品行。《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画虎成狗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作宾语、定语;指模仿不到家。《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狗吃屎 身体向前仆倒在地。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待要走时,早已被叔宝一脚飞起,一个狗吃屎,跌倒在门边。”
狼心狗行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复句式;作定语、主语、分句;含贬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你大姐做娘娘呢?”
癞狗扶不上墙 比喻没出息的人,没办法扶助他长进。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叹息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怨不得俗语说:‘癞狗扶不上墙’的!”
鸡鸣狗盗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卖狗皮膏药 比喻说得很动听,实际上在骗人。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刘复《<半农杂文>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事无成。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转》:“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帮狗吃食 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作宾语、定语;指为虎作伥。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这个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最能帮狗吃食。”
狗马之心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作宾语、主语;用于自谦。东汉·班固《汉书·汲黯传》:“臣常有狗马之心。”
狐鸣狗盗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悬羊头,卖狗肉 悬:吊挂。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比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名不副实。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钵元禅师法嗣》:“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
落水狗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势的坏人。作主语、宾语;指失势的坏人。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狗咬吕洞宾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作宾语、定语、分句;用来骂人不识好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挂羊头卖狗肉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复句式;作谓语、补语;指名不副实。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打狗欺主 打狗也就是打击或欺侮其主人,打击或欺侮人。作宾语、定语;指打击或欺侮人。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七回:“俗话说,打狗欺主,太岳呀,我看你是成心要撕破脸皮与老夫作对了。”
打狗看主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不知原来家中大小姐这等暴躁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
猪卑狗险 比喻卑鄙阴险的人。作宾语、定语;指小人。《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鼠盗狗窃 同“鼠窃狗盗”。作宾语、定语;指小偷小摸。《北齐书·薛掓传》:“杲鼠盗狗窃,非有远志,宜先讨颢。”
画虎类狗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狗仗人势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狗血淋头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作宾语、状语、补语;指骂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捉鸡骂狗 犹指桑骂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张氏晓得了,反怪媳妇做格,不去勾搭儿子干事,把一团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鸡骂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
狗仗官势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仗势欺人。茅盾《子夜》七:“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行若狗彘 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淮王鸡狗 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晋 葛洪《神仙传 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
阿狗阿猫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作主语、宾语;用于轻视的口吻。鲁迅《我们要批评家》:“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阿狗阿猫’。”
屠狗卖浆 屠:宰杀;浆:酒。以卖酒杀狗为业。指从事低贱职业的阶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陆游《野炊》:“觅交屠狗卖浆中。”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狗眼看人 比喻眼光势力。作宾语、定语;指人势利眼。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狗续侯冠 犹狗续金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感惺《断头台·党争》:“琶歌宫布,为后不若为娼;狗续侯冠,畏首还当畏尾。”
鸡肠狗肚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气量小。《天雨花》第二回:“据你这淫妇的鸡肠狗肚,容不得人,把儿媳都逼了出门。”
狡兔死,良狗烹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过河拆桥。《韩非子 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狗颠屁股 狗摇尾乞怜。用以形容极尽逢迎、献媚的丑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红楼梦》第六一回:“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傫如丧狗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罢,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狗腿子 走狗,为恶势力效劳帮凶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坏人。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有些被杀的所谓狗腿子,十有八九是穷人。”
打鸡骂狗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作谓语、定语;同“指桑骂槐”。鲁迅《彷徨 肥皂》:“你今天怎么尽闹脾气,连吃饭时候也是打鸡骂狗的。”
获兔烹狗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作谓语、定语;同“过河拆桥”。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狗头鼠脑 喻奴才相。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椎埋狗窃 谓抢杀偷盗,不务正业。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自绛灌至申屠嘉,皆向时棰埋狗窃之人。”
烹狗藏弓 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作宾语、定语;用于事后。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