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天的成语

有关天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天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云游天下 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僧道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
天昏地惨 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作定语、状语;用于悲惨场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逆天违众 谓违背天理人情。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东汉·班固《汉书·伍被传》:“夫以吴众不能成功者,何也?诚逆天违众而不见时也。”
经天纬地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指天说地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天下大治 指国泰民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
皇天有眼 皇天:上天。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想皇天有眼,自作自受。”
弥天亘地 弥:满;亘:横贯。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植物。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允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
天网恢恢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作宾语、定语;常与“疏而不漏”连用。《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巧夺天工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超过了自然。形容制作技艺之高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晋 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
无天无日 犹言不见天日。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唐训方《里语徵实》下卷:“况是人间瞻仰地,无天无日有何因之句,多及朝廷休咎,仁宗不之罪。”
天下归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作宾语、定语;指政策好。春秋·鲁·孔丘《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平步登天 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祝辞。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滞色已开,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天华乱坠 见“天花乱坠”。作状语、定语;指不着边际。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讲得天华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
逆天而行 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违背客观规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2回:“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天夺其魄 见“天夺之魄”。作宾语、定语;指临死。宋·沈作喆《寓简》卷七:“[古人]谓事大谬而谋拙,曰天夺其魄。”
恭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动宾式;作谓语;指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尚书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海北天南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作宾语;形容距离遥远。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上天入地 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作谓语、定语;形容无所畏惧。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无所见。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天覆地载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范围极广大。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日月丽天 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作谓语;比喻永恒不变。《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天公不做美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作宾语;指天气。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偏偏天公不做美,疾风凄雨,彻夜飘零,把这般普天同庆的大喜事,未免减色三分。”
对天发誓 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作谓语、状语;用于发誓。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又肯着你远来请我?”
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恶势力或气势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黑洞洞遮天蔽日,都是皂雕旗。”
誉满天下 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白日青天 白天。表示强调。作宾语、分句;指大白天。宋 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家墨,白日青天横紫蜺。”
捧到天上 比喻吹捧过分。作谓语、定语;用于拍马等。林语堂《说福禄特尔与中国迷》:“中国的文化礼教,曾经被欧人称为世界最高的文化,捧到天上去。”
明烛天南 烛: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作谓语;指光照亮南方的天空。清·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蔽日遮天 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形容遮盖的范围非常宽广。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恶势力或气势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崖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人强胜天 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亢仓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
天下鼎沸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腾。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作谓语、定语;指时局。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
天大地大 形容极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好天良夜 ①美好的时节。②好时光,好日子。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宋·柳永《女冠子》词:“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成绪。”
震天撼地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势极大。刘流《烈火金刚》第24回:“这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撼地的声浪:‘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天无宁日 宁:安定。没有一天安宁的时候。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梁斌《红旗谱》第一卷:“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到,天无宁日。”
不共戴天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有深仇大恨。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天年不测 谓意外的死亡。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后成人婚娶,俱系鲍文卿抚养,立嗣承裆,两无异说。如有天年不测,各听天命。”
地覆天翻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作状语、定语;比喻变化大。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祸乱滔天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黑地昏天 形容极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作宾语、定语;用于天气等。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然野蛮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场,弟来恐亦难免也。”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作宾语、分句;指教师。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
福寿齐天 福寿与天一样高。是祝颂之辞。作谓语;用作祝颂之辞。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俺从神圣降临下方,庆贺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寿齐天也。”
天真烂熳 见“天真烂漫”。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儿童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月生又天真烂熳,不较锱铢。”
终天之恨 到死的时候也不能消除的憾恨。终天:终身。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明 归有光《震川集 请敕命事略》:“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漫天遍野 满山遍野,形容数量多、分布广。作定语、状语;形容多。冰心《颂“一团火”》:“这星罗棋布、漫天遍野的一团团火光,会把我们新的万里征途,照耀得多么光明,多么灿烂!”
天下汹汹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作谓语、定语;指局势动荡。《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神工天巧 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秦观《录宝林事实》:“吲今制度一新,神工天巧廓然披露,可以岸巾凭几而尽得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复句式;作分句;比喻作恶的人会受惩罚。先秦 李耳《老子》第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晴天霹雳 雳:炸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发性的令人吃惊的事情或灾祸。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二十一 人日出游湖上》诗:“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雳。”
素面朝天 天:是指皇上。不施脂粉而朝见皇帝。现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唐玄宗)封大姨为 韩国夫人 ,三姨为 虢国夫人 ,八姨为 秦国夫人 。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 虢国 不施粧粉,自衒美艷,常素面朝天。”
天诛地灭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宋 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旌旗蔽天 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宋·周密《武林旧事·御教》:“戈甲耀日,旌旗蔽天,连亘二十余里,粲如锦绣。”
天生天杀 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张良《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壤王郎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作宾语、定语;指对丈夫不满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一念通天 十分专注的一个心念可以和上天沟通。指心念专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魏伯阳《参同契》:“精勤不退,一念通天。”
仰面朝天 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作宾语、状语;指向后摔倒。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后退了几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拔地参天 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作谓语、定语;形容气势宏伟。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长江天险 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作宾语、定语;形容长江。《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南阳密迩中原,易以号召四方;又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
擎天柱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比喻担负重任的人。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只见两条红标注,恰与坊巷牌额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写道:‘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
以天下为己任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指矢天日 见“指天誓日”。作谓语、状语;指发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坚永约,女乃允之。”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顺:顺从;逸:安逸;逆:违背。顺从天理的能够得到安逸,违背天理的就会遭受劳苦。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玉柱擎天 谓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
扫除天下 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作谓语、定语;指肃清坏人。《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形容极其稀少。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皇天无老眼 皇天:上天。老天爷没有长着眼睛,不能公正对待世事。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不公。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遁天之刑 谓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黑天摸地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烟炎张天 烟火遮满天空。炎:同焰。
天府之土 天府:天然的仓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作宾语;专指四川。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天人感应 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殷天蔽日 染红了天,遮住了太阳。形容仪从之盛。作谓语、定语;指场面盛大。《艺文类聚》卷五十:“段颖起于徒中,为并州刺史,有功,后徵还京师,颖乘轻车,介士鼓吹,曲盖朱旗骑马,殷天蔽日,连骑相继数十里。”
谭天说地 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说话没有主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乱坠天花 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作状语、宾语;指不着边际。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把个现在功德,说得乱坠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现一般。”
昧地谩天 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作谓语、定语;用于欺骗。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同是天涯沦落人 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作谓语、分句;指共命运。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与天地同寿 寿: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比喻寿命很长。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草头天子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作主语、宾语;指强盗头子。《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冰天雪地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严冬季节到处是冰雪的景象。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迷天大谎 迷:通“弥”。极大的谎话作宾语;形容非常荒谬的谎言。茅盾《子夜》:“她这临时诌起来的谎居然合式,她心里更加有把握了。她决定把这迷天大谎再推进一些。”
威震天下 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作谓语、定语;指人威力和名望。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犯天下之不韪 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马上得天下 喻指武功建国。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凭武功建国。《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众口熏天 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吕氏春秋 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穷天极地 比喻极边远之处。作宾语、定语;用于地方。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元之盛时,外夷朝贡者千余国,可谓穷天极地,罔不宾服。”
天保九如 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联合式;作谓语;祝寿的话。《诗经 小雅 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违天悖人 违背天理人情。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八卷:“若浚此举违天悖人,可取浚头归苗傅,不然,一有退缩,悉以军法从事。”
殷天震地 殷:震动。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作谓语、定语;指惊天动地。《明史·王家屏传》:“今骄阳烁石,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而独未彻九阍。”
开天辟地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知地知天 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天涯比邻 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两者关系很好。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如天之福 形容福气特别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把如天之福,没来由选择伊家。”
转日回天 见“转日回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烂漫天真 形容心地纯真,不虚伪。作谓语、定语;用于儿童或女性。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李太白着宫锦袍醉眠长安市上,纯是烂漫天真,千古岂容第二人装点此蕃举动。”
洪福齐天 洪福:大福。指福气和天一样高大。旧时称颂人福气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客套话。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一则是那国王洪福齐天,二则是贤昆玉神通无量,我何功之有!”
局天蹐地 局: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