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月的成语

有关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月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飞霜六月 旧时比喻有冤狱。作宾语、定语;比喻有冤狱、冤情。唐 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月明风清 清:清澈。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夜色。孙犁《芦花荡》:“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日堙月塞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举国尚俭,则举国之地利日堙月塞,驯至穷蹙不可终日。”
月满则亏 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
月落乌啼 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吟风咏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学作品。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嘲风咏月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联合式;作谓语;指描写风月的差作品。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月缺难圆 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7回:“你若不还我宝珠,我便放金蛟剪,那时月缺难圆。”
咏月嘲风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作谓语、宾语;指无聊的作品。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日月丽天 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作谓语;比喻永恒不变。《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日就月将 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诗经 周颂 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荏苒:不知不觉地过去;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1回:“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倪继祖已然十六岁。”
星离月会 犹言时分时合,时去时来。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从此星离月会,积有年余。”
争光日月 指人的精神或事业可以同日月比光辉。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等。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作宾语、定语;泛指春秋美景。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语出月胁 出语惊人,非同寻常。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唐 皇甫湜《〈顾况集〉序》:“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
日锻月炼 谓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三》:“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世乃有日锻月炼之说,此所以用功者虽多,而名家者终少也。”
风前月下 指良辰美景。联合式;作定语;指良辰美景。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月夕花晨 见“月夕花朝”。作宾语、定语;指良辰美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程为人风雅绝伦,议论潇洒,李悦焉。越日折柬酬之,欢笑益洽。从此月夕花晨,未尝不相共也。”
云窗月帐 犹言云窗月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高启《夜闻吴女诵经》诗:“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日增月盛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作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清·王韬《瓮牖馀谈·西国印书考》:“明崇祯时,麻荫朱实立第一印书局,印器从英运至,其后日增月盛。”
捕风弄月 捕:捉拿,捉取。形容事物虚无飘渺,没有根据。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说话或事情没有根据。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响马得财漏网,瘟太守面糊盆,不知苦辣,倒着落在我身上,要捕风弄月,教我哪里去追寻。”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跳丸日月 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唐·韩愈《秋怀》诗:“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唐·杜牧《寄浙东韩乂评事》诗:“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云容月貌 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梁辰鱼《香遍满·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寻常淡妆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月闭花羞 闭:躲避;羞:害臊。闭月形容貂禅,羞花形容杨玉环。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貌美。作谓语、定语;用于美女。元·施惠《幽闺记·少不知愁》:“芳容鱼沉雁落,美貌月闭花羞;肌骨天然自好,不搽脂粉风流。”
日削月割 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作谓语;指被蚕食。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新月盛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作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
积年累月 积年:多年;累月:连月。指经过的时间长。联合式;作分句;指经过的时间长久。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后娶》:“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仆求容,助相说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月落参横 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天色将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须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
迁延岁月 犹言拖延时间。
与日月齐光 同日月一样有光辉。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战国·楚·屈原《楚辞·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二分明月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偏正式;作宾语;表示美好的风光。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霞姿月韵 比喻俊美清雅的仪态和风度。
荏苒日月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作谓语;指时光流逝。梁启超《三十自述》:“欲草一中国通史,以助爱国思想之发达,然荏苒日月,至今犹未能成十之二。”
月下老人 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后来指媒人的代称。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媒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宾饯日月 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语出《书 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月貌花容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作宾语、定语;指美女。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清腔类 李子花》:“可惜了月貌花容,颠倒做败柳残花。”
日积月累 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峥嵘岁月 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常;特别。形容不平凡的岁月。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不平凡的日子。宋 廖行之《沁园春 和苏宣教韵》词:“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弄月抟风 弄:玩弄;抟:捏聚成团。指以吟咏风花雪月、闲适生活的写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写作。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喜秋清乐意逍遥,常则是弄月抟风,快活到老。”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洁。作谓语、定语;指人清高廉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日月不居 形容时光流逝。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流逝。《北史·隋纪·炀帝》:“日月不居,倏经三纪。”
捉风捕月 见“捉影捕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清·钮琇《觚剩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风捕月,自诩五言之城。”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恒:月上弦。像逐渐圆满的上弦月亮,像太阳刚刚升起。比喻正处在兴盛时期或有强大的生命力。作定语、分句;用于祝颂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河倾月落 表示夜将尽。作宾语、定语;用于深夜。元·陈樵《月放过赋》:“河倾月落,馀欢未歇。”
九天揽月 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志向。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作谓语、定语;指变化快。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文字之变,日异月更,不可穷诘。”
冰壸秋月 喻人品德清白廉洁。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史·李侗传》:“愿中如冰壸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明月入抱 抱:怀抱。比喻美好的情景进入心怀,心胸开阔明朗。作宾语、定语;比喻人心胸开朗。清·缪荃孙《<宋元词四十家>序》:“吾友王子佑遐,明月入抱,蕙风在襟。”
日征月迈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飞逝。明·沈榜《宛署杂记·宣谕》:“日征月迈,寒暑衣褐。”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流逝。联合式;作分句;形容岁月不断流逝。《周易 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岁月如流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作分句、宾语;形容时光流逝。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岁月如流,人生何几!”
沐日浴月 谓受日月光华的润泽。传说禹登南岳,获金简玉字之书,有文曰:“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作谓语、定语;指受恩惠。传说禹登南岳,获金简玉字之书,有文曰:“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花月痕》第四九回:“,妖气尽豁,脱履人间,天高地阔。”
不日不月 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没有期限。《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郑玄注:“行役反无日月。”
旬输月送 形容赋敛繁苛。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税赋繁重。《旧唐书·杨炎传》:“百姓受命而供之,沥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休息。”
日月如箭 比喻光阴很快地飞逝作谓语、宾语;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俗云日月如箭……转瞬便隔了年头。”
弄月吟风 谓赏玩、吟咏风月美景。作谓语、宾语;指内容贫乏的写作。元·管道昇《渔父词》:“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海中捞月 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作宾语、定语;指白费力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临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无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喘月吴牛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五代 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日新月著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变化等。明·宋濂《洪武圣政记》序:“臣备位词林,以文字为职业,亲见圣德大业日新月著,于是与僚属谋取其有关政要者,编集成书,列为上下卷。”
蹉跎岁月 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虚度光阴。白白地度过年月。指人生虚度年华。也作“日月蹉跎”、“岁月蹉跎”。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虚度光阴。晋 阮籍《咏怀》:“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
田月桑时 泛指农忙季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日渐月染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同“日濡月染”。作宾语、状语;用于逐渐改变。宋 程珌《丙子轮对札子》:“招之得其地矣,又当各分其屯,无杂官军,盖一与之染,则日渐月染,尽成弃甲之人,不幸有警,则彼此相持,莫肯先进;一有微功,则彼此交集,反戈自戕,岂暇向敌哉。”
岁月峥嵘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突出。比喻不平凡,超越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亦作“峥嵘岁月”。作宾语;用于书面语。宋·王珪《谢赐生日礼物表》:“岁月峥嵘,而屡更精力勤劳。”
风恬月朗 恬:平静,安适;朗:明亮。风静月明。形容夜色宁静幽美。比喻清白高洁作谓语、定语;用于夜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尔夜风恬月朗。”
清风明月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清闲无事。《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干坏事。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日省月修 天天反省,月月修身。作谓语、宾语;用于学习等。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 知县改授》:“使本官读书进学,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职。”
日月参辰 比喻不合,作对。联合式;作宾语;比喻双方隔绝不得相见或作对成冤家。元 萧得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却和我做日月参辰。”
众星捧月 众多的星星围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某人;也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喻若众星拱明月。”
日角偃月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长相。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上》:“[梁后]选入掖庭,相工茅通见之,惊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未尝见之。’于是以为贵人。”
成年累月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时间很久。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我那家左右没甚么可惦记的,平日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日东月西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联合式;作定语;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旷日引月 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宋 朱熹《与黄枢密书》:“旷日引月,不闻进发之期。”
日程月课 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清·莫友芝《〈巢经堂诗钞〉序》:“[子尹]不肯以诗人自居。当其兴到,顷刻千言;无所感触,或经时不作一字,又脱稿不自收拾,子弟钞存十之三四而已。而其盘盘之气,熊熊之光,浏漓顿挫,不主故常,以视近世日程月课,楦酿篇牍,自张风雅者,其贵贱何如也?”
朗月清风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风景描写。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琳琅触目,朗月清风。”
期月有成 期:一整个周期;期月:一整月。一整月就会有成就。形容治理国家或办某项事情见效迅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月下星前 指月夜良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无名氏《桃符记》第一折:“你可休眠思梦想,月下星前自主张。”
调风弄月 调弄风月。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元·查德卿《醉太平·春情》曲:“春风管弦,夜月秋千,调风弄月醉花前。”
穷年屡月 累:接连。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作谓语、定语;用于时间久远。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这个斗争非常剧烈,从甲骨文上可以看到穷年屡月的大战。”
月下风前 游乐休息的环境。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作宾语、定语;指谈恋爱的地方。元·丘处机《无俗念·乐道》词:“月下风前,天长地久,自在乘鸾鹤。”
花晨月夕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作宾语;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清 汪汝谦《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镜花水月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夜月花朝 朝:早晨。明月当空的夜晚,鲜花盛开的早晨。指美好时刻。比喻男欢女爱的时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无名氏《符金锭》第四折:“不负了夜月花朝,当日个彩楼上众人闹。”
步月登云 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志向。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与日月争光 指人的精神或事业可以同日月比光辉。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等。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日月经天 太阳月亮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历久不衰;永恒不变;也比喻事情明显;有目共睹。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常与江河行地连用。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日益月滋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数量增加。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闲诞无事,遂专力于诗章。日益月滋,有诗千余首。”
攀云追月 攀:攀附。攀援青云而上天。比喻仕宦登进。作谓语、宾语;用于仕途。三国·魏·曹植《苦思行》诗:“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
枉费日月 枉:白白地。费:浪费。日、月:时间、光阴。白白地浪费时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朱熹《管下县相视约束》:“不惟重扰灾伤人户,亦恐枉费日月,不能了办。”
日滋月益 见“日益月滋”。作谓语、定语;用于数量增加。宋·司马光《重微》:“朝夕狎玩,未睹其害,日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则用力百倍矣。”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宁静美好的月夜。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夜色。唐·无名氏《洛神传》:“太和中,处士萧旷,自洛东游至孝义馆,夜憩于双美亭。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优游岁月 悠闲舒适地过日子。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茅盾《子夜》四:“可惜他这位儿子虽名为‘家驹’,实在还比不上一条‘家狗’,因此早该是退休享福的曾沧海却还不能优游岁月,甚至柴米油盐等等琐细,都得他老人家操一份心。”
羞花闭月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子的容貌美。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裁月镂云 裁:剪裁;镂:雕刻。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诗文中辞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诗文奇巧工丽。清 薛雪《一瓢诗话》第42卷:“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月镂云,诗之变也。”
风情月债 比喻男女恋爱的事情。联合式;作宾语;指男女恋爱的事情。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日省月试 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作谓语、宾语;形容经常查考。《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一日三月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作定语、宾语;形容思念殷切。《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