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云的成语

有关云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云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云游天下 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僧道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
云窗雾槛 同“云窗雾阁”。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贝阙珠宫,玉楼瑶殿。”
风起云蒸 大风刮起,乌云蒸腾。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作谓语;比喻声势浩大。《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风马云车 指神灵的车马。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唐 柳宗元《雷塘祷雨文》:“风马云车,肃焉徘徊。”
风云会合 风云:指难得的好机会;会合: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能人遇到机会。宋·陈亮《与陈君举》:“一旦风云会合……便可以坐福一世苍生。”
判若云泥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作谓语、定语;指相差悬殊。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平地青云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作谓语、定语;指中举。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密云不雨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主谓式;作谓语;比喻事情正在酝酿中。《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云蒸雾集 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李纲《用人才以激士风札子》:“天下之士,云蒸雾集,人材可谓众多矣。”宋·陈亮《论开诚之道》:“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
干霄凌云 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远大,能够迅速成才。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黄榦《勉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将见子干霄凌云,而为栋梁之用。”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作宾语、状语;形容非常迅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不说追兵随后飞云掣电而来。”
覆雨翻云 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惯于耍手段。明 何景明《长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长久,覆雨翻云亦随手。”
云娇雨怯 娇:柔媚可爱;怯:胆小。形容女子娇羞之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洪昇《长生殿·春睡》:“未免云娇雨怯,今日晌午时分,才得起来。”
风谲云诡 风云怪诞;变幻不定。谲:欺诈;诡:欺诈;怪诞。奇异多变;怪诞。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云泥异路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风轻云淡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天气。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断,咱茶浓酒酣,趁着风轻云淡,省得着我倚门终日盼停骖。”
云合景从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随从者之多。汉 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星离云散 像流星与云雨一样迅速离散。形容事物消失迅速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云迷雾锁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雨散云飞 比喻离散。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云蔚霞起 蔚:茂密的样子。云气升腾,彩霞聚集。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景色。明·袁宏道《叙呙氏家绳集》:“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岂黄头历齿所敢望哉!”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作宾语;指思念父母的心情。《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过眼烟云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过眼云烟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兴云致雨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云窗月帐 犹言云窗月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高启《夜闻吴女诵经》诗:“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云树遥隔 谓两地相隔遥远。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侄自与叔大人欢会,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
云容月貌 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梁辰鱼《香遍满·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寻常淡妆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云程万里 形容前程非常远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陈朗《雪月梅》第四回:“蒋士奇道:‘可喜!可喜!将来云程万里,正未可量。’”
五里云雾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作宾语;指不明真相的境界。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风云开阖 开:散开;阖:聚合。形容风云或聚或散,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变化。作宾语、定语;用于局势等。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云朝雨暮 指男女欢会之时。宋·贺铸《断湘弦·淑质柔情》词:“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宋·叶阊《摸鱼儿·倚薰风》词:“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
风云变幻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现比喻局势复杂;变化急速;难以预料。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自然及局势的变化。宋 陆游《剑南诗稿》:“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鼋出波澜杆前。”
翻手为云覆手雨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宋·王安石《老人行》:“翻手为云覆手雨,当面论心背后笑。”
片云遮顶 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作宾语、定语;用于受恩等。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小人到前面死了呵,那生那世,做驴做马,填还这债,若不死呵,但得片云遮顶,此恩必当重报也。”
拏云握雾 比喻对人施展手段。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宣和遗事》前集:“姓李名做师师……两只手,偏会拏云握雾。便有富贵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云龙井蛙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作宾语、定语;指地位悬殊。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彩云易散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作宾语、定语;指好景不长。唐 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云布雨润 比喻教化远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书·夷蛮传·诃罗驼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万里无云 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云泥殊路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地位差。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风流云散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朋友亲人的分散。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云开日出 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作谓语、状语;用于比喻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云开日出,水绿山青。”
平地登云 见“平地青云”。作谓语、定语;指中举。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英雄豪杰。《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祥云瑞彩 祥:吉祥。形容吉祥高照,运气好,有福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无名氏《鱼篮记》第四折:“你看俺佛门现万道金光,满天现祥云瑞彩也。”
吞云吐雾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联合式;作谓语;含讥讽意味。《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苍狗白云 比喻事物变幻无常。同“苍狗白衣”。作宾语、定语;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春花秋月销磨尽,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丈飘无定。”
云屯席卷 见“云屯席卷”。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云屯席卷,兼拟靖鲸鲵于鲛穴;可怜仳离琐尾,大都内地残黎。”
说雨谈云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聊天。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云车风马 云为车,风为马。天上神灵的马。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晋·傅玄《吴梦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高义薄云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人很讲义气。《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云雨高唐 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作宾语、定语;指男女之间。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云雨高唐无心梦,良缘自挫甘磨弄。”
白云青舍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瞻云就日 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作谓语、定语;比喻德近天子。《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风云不测 比喻变幻莫测的局势。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旨发下西台御史,免不得收下监中。”
开云见天 见“开云见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得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
翻云覆雨 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黑云压城城欲摧 欲:将要;摧:摧毁。浓厚的乌云笼罩城头;象要把整个城压毁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所造成的紧张局面。复句式;作定语;含贬义。唐 李贺《歌诗集 卷一 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撩云拨雨 指人调弄风情。作谓语、宾语;指人调弄风情。明 徐复祚《投梭记 折齿》:“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我自有偷香手段,窃玉机关。”
如坐云雾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风云变态 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作定语、谓语;形容诗文变化多姿。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形容》:“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天机云锦 天机:天上的织机。云锦:丝织物名,锦丝瑰丽如云彩。天上织出的丝锦。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宋·张炎《词源·杂论》:“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
高义薄云天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作谓语、补语;形容人很讲义气。《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作谓语、定语;比喻看的人多。《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王奉仙》:“自咸通迄光启四十年间,游淮浙之宛陵,所至之处,观者云集。”
云垂海立 垂:低下。云低垂,海水陡立。比喻帝王的威德或文辞雄浑壮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凰威迟而不去,鲸鱼屈矫以相吸。”
拨雨撩云 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作谓语、定语;用于男女间的挑逗。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 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烟消云散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事物或情绪。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雨帘云栋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帘云栋”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宋·杨无咎《青玉案》词:“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拏风跃云 比喻气概雄伟。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宋濂《凤阳陈方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拏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彤云密布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作谓语、定语;指乌云密布。《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龙兴云属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作宾语、定语;用于君臣关系。《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龙举云兴 同“龙兴云属”。作宾语、定语;用于君臣关系。《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风起云布 布:展开,铺开。大风起来,乌云密布。作谓语、定语;用于天气等。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众知妪即罗真人也,于是见处焚香以告焉,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
风起云飞 秋风起,白云飞。指触景伤怀作宾语、定语;用于伤怀的情绪。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箫鼓鸣兮发戟歌。”
雾兴云涌 见“雾起云涌”。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梁启超《翠报叙》:“军兴以后,齐州学者,渐知以识时务,知四国为学中第一义,于是报馆雾兴云涌。”
暮云朝雨 指男女之间的情爱与约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柳永《洞仙歌》:“愿人间天下,暮云朝雨长相见。”
云舒霞卷 见“云舒霞卷”。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苏轼《芙蓉城》诗:“珠帘玉案翡翠屏,云舒霞卷千俜停。”
云中仙鹤 同“云中白鹤”。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龚自珍《定风波》词:“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鹤怎笼来?”
袂云汗雨 形容行人之多。联合式;作定语;形容行人之多。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裂石穿云 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宋 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风云际遇 风云:指难得的好机会;际遇:遭遇。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能人遇到机会。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其实自古为良相的并不是都从举业出身,一靠自己确实有经济之才,二靠风云际遇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云开见日 指拨开云雾;现出太阳。比喻送走黑暗重见光明。又比喻疑团解开;心情舒畅。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文益禅师》:“云开见日时如何?”
雾集云合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舆服志序》:“张曜日之灵旄,骈罗列布,雾集云合者也。”
雾鬓云鬟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作谓语、宾语;形容女子头发的美。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尤云殢雪 犹尤云殢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好将嚼铁咀金口,割断尤云殢雪心。”
雨恨云愁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云锦天章 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指文臣武将很多,势力强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1回:“与其坐承大统,兵精粮足,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拏云攫石 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之雄姿。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厅前多古树,有拏云攫石之势。”
断雨残云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野鹤孤云 见“闲云孤鹤”。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王千秋《临江仙》词:“野鹤孤云元自在,刚论隐豹冥鸿。”
愁云惨淡 惨淡:暗淡。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作宾语、定语;指人心烦。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孤云野鹤 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不求名利的人。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青云得路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作谓语、定语;用于仕途等。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妹筹资》:“一跃过龙门,当此青云得路。”
霞友云朋 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宋·叶适《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或栖连岗,或泛长流;霞友云朋,造物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