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地的成语

有关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地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天昏地惨 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作定语、状语;用于悲惨场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经天纬地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指天说地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地广人稀 地域广阔;人烟稀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地方大,人烟少。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弥天亘地 弥:满;亘:横贯。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植物。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允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
上天入地 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作谓语、定语;形容无所畏惧。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平地青云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作谓语、定语;指中举。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用于组织或个人。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呱呱堕地 见“呱呱坠地”。作谓语、定语;指出生。邹韬奋《经历》:“到六月七日那一天,七八年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堕地了。”
酒食地狱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作宾语、定语;指应酬。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天覆地载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范围极广大。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哀鸿遍地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主谓式;作定语;形容灾民很多。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随时随地 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作定语、状语;指时时刻刻。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肤寸之地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作主语、宾语;指面积狭小的土地。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作宾语、分句;用于口语。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天大地大 形容极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震天撼地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势极大。刘流《烈火金刚》第24回:“这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撼地的声浪:‘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地覆天翻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作状语、定语;比喻变化大。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黑地昏天 形容极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作宾语、定语;用于天气等。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然野蛮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场,弟来恐亦难免也。”
闾阎扑地 里巷遍地。形容房屋众多,市集繁华。
金声掷地 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学识渊博的人。《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天诛地灭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宋 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拔地参天 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作谓语、定语;形容气势宏伟。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不习地土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作谓语、定语;同“不服水土”。《南史 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地主之仪 见“地主之谊”。作宾语;用于接待外地朋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形容极其稀少。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设身处地 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黑天摸地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赍志没地 赍:怀抱着,带着;没: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作谓语、定语;指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一十八层地狱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作宾语、定语;指最坏的处境。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出一头地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作谓语、定语;指超出别人。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谭天说地 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说话没有主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昧地谩天 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作谓语、定语;用于欺骗。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与天地同寿 寿: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比喻寿命很长。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英雄无用武之地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地头蛇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冰天雪地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严冬季节到处是冰雪的景象。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万丈高楼平地起 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作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穷天极地 比喻极边远之处。作宾语、定语;用于地方。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元之盛时,外夷朝贡者千余国,可谓穷天极地,罔不宾服。”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殷天震地 殷:震动。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作谓语、定语;指惊天动地。《明史·王家屏传》:“今骄阳烁石,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而独未彻九阍。”
开天辟地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知地知天 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涤地无类 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作谓语;指打扫干净。《后汉书·隗嚣传》:“[王莽]使四境之外,并入为害,缘边之郡,江海之濒,涤地无类。”
恶龙不斗地头蛇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局天蹐地 局: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地大物博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大国。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天昏地暗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一天一地 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平地登云 见“平地青云”。作谓语、定语;指中举。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花天锦地 形容繁华热闹。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行至长安,果然是花天锦地,比新丰市又不相同。”
别有天地非人间 别:另外;天地:风格或境界。另有一番新的境界,不是人间所有的。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另有一番境界。唐·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如履平地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天崩地坍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巨大。茅盾《参孙的复仇》:“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整个大殿倒塌。”
与天地同休 休:停止。生命力与天地相同。比喻无穷无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神异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复生,与天地同休,无干时。”
死地求生 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作谓语、宾语;指在很危险的境地中求生。《新唐书·赵孇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
桂玉之地 指京师。作主语、宾语;指京师。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以锥刺地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万丈高楼从地起 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作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流天澈地 形容液体漫溢。
天不怕,地不怕 形容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大。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老爷小时何曾像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
易地则皆然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走伏无地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容身的地方。《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掷地有声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与文章。《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作谓语、定语;指人生活在天地间。《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桑梓之地 桑梓:种在宅院的桑树、梓树。指故乡。作宾语;指故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
平地楼台 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作宾语、定语;指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宋·楼钥《攻瑰集·游大梅山护圣寺二首》:“行尽高山天欲半,不知平地有楼台。”
蹐地跼天 形容戒慎小心。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刮野扫地 大风吹扫野地。喻杀获无余。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天凝地闭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作定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晋书 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感天地,泣鬼神 感:感动;泣:哭泣。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迹等。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置锥之地 置:放。锥:锥子。插锥子的地方。形容极小的地方。亦作“立锥之地”。作宾语;多用于否定句。《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立地成佛 佛家劝善之语;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弃恶从善;立即可以成佛。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否定句。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纬地经天 纬:丝织品的横线;经:丝织品的直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才能。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3回:“霍武道:‘白先生才学自然纬地经天。’”
画地成图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作谓语、宾语;指胸有成竹。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高天厚地 ①比喻长久。②比喻深重。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吴承恩《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引:“高天厚地,共启长年。”
天旋地转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人眩晕时的感觉。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烦天恼地 烦:烦恼,烦闷。形容心情十分烦恼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心情。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烦天恼地。”
地久天长 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常言时间很长;永远不变。(多指双方关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两人的关系。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肝心涂地 犹言肝脑涂地。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忠心。唐·陈子昂《谢衣表》:“臣万死骷骨,垂配蒙荣,载战载殒,肝心涂地。”
迁地为良 迁:迁移。迁移到他处更好。作宾语、定语;用于变迁。邹韬奋《经历》:“每天堆满桌上的全国各处读者的来信都要求‘迁地为良’。”
攻城徇地 攻:攻打,进攻;徇地:夺占土地。攻打城市,掠夺土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征战。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人间地狱 人世间的活地狱。比喻黑暗的社会。偏正式;作宾语;比喻黑暗的社会。叶元《林则徐》:“许多烟鬼横在地上,像蛆虫似地在那里蠕动,吞云吐雾,活像人间地狱。”
肝脑涂地 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钓游之地 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作宾语;借指故乡。唐·韩愈《送杨少尹序》:“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措颜无地 措:安放;颜:脸,面子。脸没地方搁。形容极为惭愧羞愧。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惭愧。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愧悔无地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作谓语;指羞愧。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
普天匝地 满天遍地,普天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留有余地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动宾式;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与做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心地狭窄 形容人气量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狭窄,安不得人。”
地老天荒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作定语;指功绩大。南朝 梁 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遮地盖天 同“遮天盖地”。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数量多。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足履实地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天崩地裂 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变化巨大。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天长地久 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