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万的成语

有关万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万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经纬万端 比喻头绪极多。作宾语、定语;比喻头绪极多。汉朝扬雄《法言·问神》:“神心恍惚,经续万方。”
万箭穿心 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作宾语;指痛心。《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雷霆万钧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力量强大。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万口一辞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意见一致。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千难万难 犹言好不容易。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干功名千难万难,求身仕两次三番。”
一息万变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拨万轮千 形容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作谓语、状语;指人很富有。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一盏盏接入手,可都干干的咽,卖弄他掂斤播两,拨万轮千。”
一碧万顷 形容青绿无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计出万死 谓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书·武帝纪》:“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
明鉴万里 明:眼睛亮;鉴:洞察。对外面或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准确,识见高明。作谓语、定语;比喻人有预见性。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9回:“谭道台昨夜筹画,果然明鉴万里。”
一掷巨万 掷:投,扔。形容挥霍无度。作谓语、定语;指花钱大手大脚。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到得有钱时节,挥金买笑,一掷巨万。”
百宝万货 指大量珍宝财物。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财物。清 龚自珍《尊隐》:“天下法宗礼,族归心,鬼归祀,大川归道,百宝万货,人功精英,不翼而飞,府于京师。”
抚绥万方 抚绥:安定、安抚;万方:万邦,万族。指安定天下。作谓语;指安定天下。《尚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牙签万轴 形容藏书非常多。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藏书非常多。南唐 李煜《题<金楼子>后》诗:“牙签万轴裹红綃,王粲书同付火烧。”
千形万态 形:形状。多种多样的形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等。梁启超《慧观》:“各自占一世界,而各自谓世界之大,已尽于是,此外千形万态,非所见也。”
万家之侯 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诸侯。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万无失一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有绝对把握。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
千言万说 犹千言万语。作谓语、宾语;形容说话很多。《鹖冠子·世兵》:“千言万说,卒赏谓何。”
化被万方 化:德化,以恩德感化;被:到;万方:四面八方。恩德感化四面八方。作宾语;用于夸奖人。唐·柳宗元《为李谏议贺赦表》:“恩覃九有,化被万方。”
千岩万壑 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联合式;作状语、宾语;形容地形险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恐慌万状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作谓语、状语;指惊慌。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千刀万剐 原指旧时代的一种酷刑……凌迟;后来咒骂坏人当受极刑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常用咒骂语。元 无名氏《玎玎珰珰盆儿鬼》第四折:“当堂判个斩字,即日押赶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
万国来朝 万:概数,多;朝:朝贡,朝拜。很多国家来朝拜。作谓语、定语;用于太平盛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为万安计 为绝对安全着想。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作宾语、分句;比喻家信的珍贵。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万人空巷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欢迎等盛况。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晴空万里 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作谓语、定语;指晴朗天气。曹靖华《碧海墨林油香飘》:“这里却像中国仲秋的天气,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云程万里 形容前程非常远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陈朗《雪月梅》第四回:“蒋士奇道:‘可喜!可喜!将来云程万里,正未可量。’”
万古不磨 磨:磨灭。永远不会磨灭。作谓语、定语;用于功绩等。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
万丈高楼平地起 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作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万选青钱 比喻文章出众。作宾语、定语;指文章出众。《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万世不易 易:改变。永远不改变。亦作“万代不易”。
知一万毕 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万念俱寂 所有的欲望、打算都消失了。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人。王朔《浮出海面》:“脑子同时开着小差,胡思乱想,甚至万念俱寂,视一切于无睹。”
罪合万死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罪恶极大。作谓语、定语;指罪恶极大。《魏书·房法寿传》:“臣既小人,备荷驱使,缘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万死。”
千端万绪 形容事情杂,头绪多。联合式;作宾语;形容事情杂,头绪多。《汉武帝内传》:“求道益命,千端万绪,皆须五帝六甲灵飞之术。”
万里无云 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万绪千头 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数以万计 数:数目。以万来计算。形容极多。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明史·彭韶传》:“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
青钱万选 比喻文章出众。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新唐书 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
万古常新 万古:千年万代。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作谓语、定语;指精神或友谊等。徐迟《井冈山记》:“你是一座革命的丰碑,屹立于宇宙间,万古常新!”
一掷百万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作谓语、定语;指大手大脚。《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蒱一掷百万。”
千章万句 犹千言万语。指书面文字。作主语、宾语;同“千言万语”。《李卫公问对》中卷:“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
千头万序 见“千头万绪”。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火宅驱牵常煎炒,千头万序何时了。”
万丈高楼从地起 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作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泥金万点 菊花名。
森罗万象 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谓式;作谓语;指宇宙世界各种事物展现出的万千气象。南朝 梁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千呼万唤 多次呼唤;再三催促。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复句式;作分句;指等待时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千峰万壑 犹千岩万壑。作宾语、定语;指地势险峻。明·沈榜《宛署杂记·山川》:“每大雪初霁,千峰万壑,积素凝华,若图画然,为京师八景之一。”
一泻万里 见“一泻千里”。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鹏程万里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形容岁月长久。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
万古长青 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万古:千秋万代;长青:像松柏那样永远苍翠。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众多人家。孙犁《画的梦》:“千家万户的年画,给了我很多知识。”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口语或否定句。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千态万状 极言状态之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形态。南朝·梁武帝《龙教寺碑》:“浮屠涌现,千态万状。”《宣和画谱·山水》:“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纔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
万苦千辛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作状语、宾语;指经历艰苦。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万古留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作谓语、定语;指好名声永远流传。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将名标青史,万古留芳。”
千唤万唤 唤:呼唤。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智门祚禅师法嗣》:“师曰:‘却须吃棒,上堂啰舌沸,千唤万唤露柱因甚么不回头?’良久曰:‘美食不中饱,人吃便下座。’”
千回万转 形容经过很多曲折或反复考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经过很多曲折或反复考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8回:“自此,宝钗千回万转,想了一个主意。”
万世不朽 朽:腐烂。千秋万代永垂不朽。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功名事业等。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4回:“宫保若能行此上策……功垂竹帛,万世不朽!”
流芳万古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声。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作谓语、定语;指美名。《大齐乡老举李义隽侪罗之碑》:“流芳万古,迹绝当今。”
熊罴百万 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宋 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万念俱灰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千状万态 同“千态万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形态。《宣和画谱·道释》:“至于鹰犬驰突,云龙出没,千状万态,势若飞动。”宋·欧阳修《题薛公期画》:“及徐而定视,则千状万态,笔简而意足,是不亦为难哉。”
万岁千秋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亦作“千秋万岁”。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岁月长久。《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
心雄万夫 形容极有抱负,气概不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罪当万死 形容罪恶极大。作谓语、定语;指罪恶极大。《汉书 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
千遍万遍 形容次数很多。作宾语、状语;多用于口语。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1章:“不管人们在此之前曾经怎样千遍万遍地谈论战争,还是被战争恶魔的突然到来震惊了。”
说千说万 说了许许多多的话。作分句、状语;用于口语。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今人解《易》……说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
挂一漏万 只说到一点;漏掉极多。形容列举不全;漏掉极多。联合式;作谓语;作谦辞。唐 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遗臭万世 同“遗臭万载”。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一:“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一旦为此,若不早改图,必且遗臭万世。”
万年无疆 形容年代久远。同“万世无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陈师道《代贺兴龙节表》:“庶邦有众,愿效忠臣之心,万年无疆,请祝圣人之寿。”
千思万想 无数遍的思索、考虑。犹言千思万虑。形容用心极苦。作谓语、状语;形容反复思考。明 袁宏道《去吴七牍 乞归稿一》:“千思万想,惟有乞休归田一节,可以慰此朝夕悬望之情而已耳。”
渴尘万斛 形容十分想念。
贻臭万年 犹言遗臭万年。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当贻臭万年’,至今为书生骂端。”
阶前万里 远在万里之外,犹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虽远,却象在眼前一样。作宾语;比喻虽远犹近。《资治通鉴·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卿到彼为政甚善,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阶前万里也。”
一彻万融 犹言一通百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唐顺之《与裘剡溪推官书》:“人能得此常理,设使为医,则必能究性命之源;为巫,则必能极鬼神之情状,一彻万融,所谓因源而得委也。”
逾千越万 指数字超过千或万。极言其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蒋防《湘妃泣竹赋》:“岂不以拂水捎云,逾千越万,庶夫知我者谓我点点而成文,不知我者徒曰青青而怀怨。”
贻笑万世 贻:遗留。给千秋万代的人留下笑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刘敞《论温成立忌》:“何况宗庙大礼,至尊至重,岂可以一时之宠,独决圣心,义有僭失,贻笑万世,亏损盛明,悔不可追。”
盈千累万 形容数量非常多。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形容数量非常多。清 李渔《闲情偶记 种植 草木》:“菜果至贱之物,花亦卑卑不数之花,无如积至贱至卑者而至盈千累万,则贱者贵而卑者尊矣。”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百万雄师 雄:威武雄壮;师:军队。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偏正式;作定语;形容人数多。宋 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报效万一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鹏霄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作谓语、宾语;指前程远大。南唐·李中《献张拾遗》诗:“献替频陈忠誉播,鹏霄万里展雄飞。”
千条万绪 犹千端万绪。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朱子语类》卷四一:“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
不远万里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路途遥远。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万马齐喑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语。形容死气沉沉的局面。喑:哑;失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宋 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成千论万 犹言成千成万。形容数量极多。作定语、状语;表示数量多。《镜花缘》第七一回:“你到女儿国酒楼戏馆去看,只怕异姓姐妹聚在一处的,还成千论万哩。”
青云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作谓语、宾语;指前程远大。元 高明《琵琶记》第二出:“论做人要光前耀后。劝我儿青云万里,早当驰骤。”
万口一谈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作谓语、定语;比喻意见一致。《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万花齐放 万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千百种花同时开放,争奇斗艳。作谓语、定语;用于春天。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妾见木兰庭上,万花齐放,故差奴婢们迎请陛下一赏。”
千妥万当 当:适合。十分妥当。作定语、状语;指极为妥当。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兄弟这里,却有一个千妥万当的人。”
万箭钻心 像万支箭钻入心头。形容极度伤痛的心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那安卿说到此处,好如万箭钻心,长号数声而绝。”
风云万变 风云:比喻变化动荡的局势。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自然及局势的变化。宋·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万应灵丹 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作主语、宾语;同“灵丹妙药”。
立马万言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作谓语、定语;指写文章。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日食万钱 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紧缩式;作补语、定语;形容饮食极奢侈。《晋书 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瞬息万变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万变:变化之多。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