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千的成语

有关千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千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千斤重担 比喻重要的工作与任务。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重要的工作。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本是乖巧不过的人,落得把千斤重担卸在他身上。”
千夫所言如一喙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章炳麟《上李鸿章书》:“然其欲连盟中国,以措亚洲舄础之安,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
一了千明 了:明白。最关键的地方明白了,其余的也就可以明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寸步千里 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作宾语、定语;比喻相见非常困难。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千金之体 形容富贵女子的娇贵身体。作主语、宾语;用于女性。老舍《老张的哲学》第24回:“女儿千金之体万一有些差错,咱们祖宗的名声可要紧呀!”
千金之家 指富豪之家。作主语、宾语;指富贵之家。《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五回:“颠倒是非,飞片纸能丧数人之命;变乱黑白,造一言可破千金之家。”
恶事行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作宾语、定语;含有劝告的意思。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千难万难 犹言好不容易。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干功名千难万难,求身仕两次三番。”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含褒义。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千金小姐 千金:女儿,尊称他人的女儿。指有钱人家的少女。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蔑视口吻。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他在本县,本县为媒,要将水侍郎老爷的千金小姐,嫁他为妻,他因未得父命,不肯应承,反抵死走了。”
秤砣虽小压千斤 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 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拨万轮千 形容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作谓语、状语;指人很富有。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一盏盏接入手,可都干干的咽,卖弄他掂斤播两,拨万轮千。”
日落千丈 形容景况急剧下降。作谓语、定语;指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等。郭沫若《塔·喀尔萝姑娘》:“人事变迁,真是谁也不能前料。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而我这两年间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千里之任 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作主语、宾语;指责任大。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
千金买赋 花一千金买一篇散文。指文章值钱。作宾语、定语;指文章值钱。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
千金一刻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作宾语;用于时间。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千形万态 形:形状。多种多样的形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等。梁启超《慧观》:“各自占一世界,而各自谓世界之大,已尽于是,此外千形万态,非所见也。”
千古独步 谓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颜鲁公之书,雄姿杰出,千古独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日行千里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一顾千金 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三国·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诗:“一顾千金重,何必珠玉钱?”
笔扫千军 扫:清除,消灭。形容笔力雄健,雄奇奔放,无所匹敌。作谓语、宾语;形容笔力雄健。唐 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千言万说 犹千言万语。作谓语、宾语;形容说话很多。《鹖冠子·世兵》:“千言万说,卒赏谓何。”
千补百衲 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衣服。元·无名氏《醉太平·叹子弟》:“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
千岩万壑 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联合式;作状语、宾语;形容地形险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一举千里 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千刀万剐 原指旧时代的一种酷刑……凌迟;后来咒骂坏人当受极刑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常用咒骂语。元 无名氏《玎玎珰珰盆儿鬼》第四折:“当堂判个斩字,即日押赶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
千里迢迢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分句;形容路途非常遥远。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荷:扛;戟:古兵器。一个人把着关口,一千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宋 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韩城田益,字迁之。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千回百转 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 范居中《秋思》:“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
千金一掷 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紧缩式;作谓语;形容生活奢华。唐 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千娇百媚 娇:美丽可爱;媚:美好。旧时形容女子长得美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貌美可爱。唐 张鷟《游仙窟》:“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
珠履三千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作宾语、定语;指人很富有。唐·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千端万绪 形容事情杂,头绪多。联合式;作宾语;形容事情杂,头绪多。《汉武帝内传》:“求道益命,千端万绪,皆须五帝六甲灵飞之术。”
万绪千头 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有缘千里来相会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千日打柴一日烧 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同“千日斫柴一日烧”。
百品千条 【解释】:指繁多的名目。作宾语、定语;指种类多。【出处】:《南史 齐纪下 废帝东昏侯》:“又订出雄雉头、鹤氅、白鹭縗,百品千条,无复穷已。”); insert into chengyu VALUES(
千金之堤,溃于蚁漏 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方面。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千金之堤,溃于蚁漏,有罅故也。”
千岩竞秀 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作谓语、定语;形容山景秀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汉 班固《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一字千秋 谓文字警辟,足垂久远。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千章万句 犹千言万语。指书面文字。作主语、宾语;同“千言万语”。《李卫公问对》中卷:“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
千头万序 见“千头万绪”。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火宅驱牵常煎炒,千头万序何时了。”
遗恨千古 千古:指时间久远。遗留下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清 徐瑶《太恨生传》:“且生与女相爱怜若此,而卒不相遇,真堪遗恨千古。”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日转千阶 阶:官阶。形容连续升官。动宾式;作谓语、补语;比喻官职提升的极快。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愿待制位列三公,日转千阶。”
千里一曲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公羊传 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作分句;用于自谦。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千呼万唤 多次呼唤;再三催促。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百计千心 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作状语、宾语;指想尽一切办法。明 陆采《明珠记 授计》:“你爹怜母惜,你爹怜母惜,当时许下偕老鸳衾;到如今,用尽了百计千心,只落得泪珠儿罗衫湿浸。”
千随百顺 随:追随;顺:顺从。形容完全顺随别人,别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千里鹅毛 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作宾语、定语;用于送礼等。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今日华诞,特备的几件菲仪,聊表千里鹅毛之意。”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千峰万壑 犹千岩万壑。作宾语、定语;指地势险峻。明·沈榜《宛署杂记·山川》:“每大雪初霁,千峰万壑,积素凝华,若图画然,为京师八景之一。”
千金一笑 犹言千金买笑。作宾语、定语;指纵情声色。宋·张孝祥《虞美人》词之六:“倩人传语更商量,只得千金一笑也甘当。”明·汤显祖《紫钗记》第六出:“道千金一笑相逢夜,似近蓝桥那般欢惬。”
千奇百怪 许许多多奇特怪异的事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千日醉酒 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比喻好酒。作宾语、定语;比喻好酒。
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形容岁月长久。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众多人家。孙犁《画的梦》:“千家万户的年画,给了我很多知识。”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作定语;形容老人。唐 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千疮百痍 犹千疮百孔。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漏洞多。刘先煌《飞翔吧,上海机床厂》:“‘中农公司’留下的是千疮百痍的烂摊子。”
千磨百折 形容受磨难、遭曲折之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人怀忠愤,如报私仇,千磨百折,有进无休。”
千态万状 极言状态之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形态。南朝·梁武帝《龙教寺碑》:“浮屠涌现,千态万状。”《宣和画谱·山水》:“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纔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
万苦千辛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作状语、宾语;指经历艰苦。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千唤万唤 唤:呼唤。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智门祚禅师法嗣》:“师曰:‘却须吃棒,上堂啰舌沸,千唤万唤露柱因甚么不回头?’良久曰:‘美食不中饱,人吃便下座。’”
一字值千金 一个字价值千金。指字写得非常好。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作定语、宾语;指文章或字写得好。宋·戴复古《望江南》词:“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值千金。”
千回万转 形容经过很多曲折或反复考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经过很多曲折或反复考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8回:“自此,宝钗千回万转,想了一个主意。”
尺幅千里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紧缩式;作定语;比喻外形小内涵大。《南史 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千状万态 同“千态万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形态。《宣和画谱·道释》:“至于鹰犬驰突,云龙出没,千状万态,势若飞动。”宋·欧阳修《题薛公期画》:“及徐而定视,则千状万态,笔简而意足,是不亦为难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复句式;作状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万岁千秋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亦作“千秋万岁”。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岁月长久。《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
千遍万遍 形容次数很多。作宾语、状语;多用于口语。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1章:“不管人们在此之前曾经怎样千遍万遍地谈论战争,还是被战争恶魔的突然到来震惊了。”
说千说万 说了许许多多的话。作分句、状语;用于口语。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今人解《易》……说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千思万想 无数遍的思索、考虑。犹言千思万虑。形容用心极苦。作谓语、状语;形容反复思考。明 袁宏道《去吴七牍 乞归稿一》:“千思万想,惟有乞休归田一节,可以慰此朝夕悬望之情而已耳。”
百孔千创 比喻困苦不堪。同“百孔千疮”。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社会受到严重破坏。宋 周必大《跋宋运判昞奏稿》:“黎庶凋瘵,百孔千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逾千越万 指数字超过千或万。极言其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蒋防《湘妃泣竹赋》:“岂不以拂水捎云,逾千越万,庶夫知我者谓我点点而成文,不知我者徒曰青青而怀怨。”
盈千累万 形容数量非常多。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形容数量非常多。清 李渔《闲情偶记 种植 草木》:“菜果至贱之物,花亦卑卑不数之花,无如积至贱至卑者而至盈千累万,则贱者贵而卑者尊矣。”
跛鳖千里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先秦 荀况《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遗臭千年 同“遗臭万载”。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明·邵璨《香囊记·强婚》:“岂不闻李氏断臂,清风满耳如生;文君(卓文君)夜奔,遗臭千年未泯。”
百折千回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情绪等。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
千载难遇 见“千载难逢”。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机会极其难得。清·吴下阿蒙《断袖篇·木工子》:“沉思良久,复偃卧其侧,周身玩视,慨然曰:‘如此佳儿,千载难遇。’”
一字千金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千条万绪 犹千端万绪。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朱子语类》卷四一:“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
千金敝帚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微贱,却是十分珍贵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苏轼《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诗:“千金敝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舳舻千里 舳:船尾;舻:船头;舳舻: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作定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成千论万 犹言成千成万。形容数量极多。作定语、状语;表示数量多。《镜花缘》第七一回:“你到女儿国酒楼戏馆去看,只怕异姓姐妹聚在一处的,还成千论万哩。”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紧缩式;作谓语;指有才能但很贫穷。宋 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沃野千里 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作谓语、定语;指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千妥万当 当:适合。十分妥当。作定语、状语;指极为妥当。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兄弟这里,却有一个千妥万当的人。”
千里送鹅毛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主谓式;作分句、定语;常与礼轻人意重连用。《路史》:“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酒逢知己千杯少 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二人也把别后之事,谈了一番。三人俱备大悦。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刻千金 一刻: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极其宝贵。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千古骂名 千古:永远。永世被人唾骂的名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只是一场冷落败坏根基,都藏在里边,不做千古骂名,定是一番笑话。”
千锤打锣,一锤定声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总结等。李文亢《婚事》:“千锤打锣,一锤定声,最后还是中祥开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