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功的成语

有关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功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渑池之功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功不如使过 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索卢放传》:“太守受诛,诚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不如使过,原以身代太守之命。”
马到成功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常与旗开得胜连用。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大功毕成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顺利完成。《汉书 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鬼功神力 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元·郝经《赵州石桥》诗:“鬼功神力古未有,地维欲绝还钩连。”
行成功满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作谓语、宾语;指成功。金·王喆《夜行船》词:“一炷名香经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满。”
功劳汗马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作宾语;形容战功。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论功行赏 论: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功行圆满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指日成功 谓不久即可成功。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丰功懿德 同“丰功茂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呼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自先帝初兴,爱暨陛下,荣渊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著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
事倍功半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田父之功 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行满功圆 行:道行;功:功德。指修行期满,得道成仙。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成功。元·无名氏《新水令·殿前欢》曲:“要行满功圆,跨鹤儿飞上天。”
论功行封 评定功劳之大小给予封赏。作谓语、定语;指按功劳大小给予奖赏。《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讴功颂德 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作谓语、宾语;指歌功颂德。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功成不居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居功自傲。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矜功负气 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作谓语;指居功自傲。《晋书 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劳而无功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评价一个人做事的效果。先秦 管仲《管子 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无功受禄 禄:俸禄;古代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或不做事情却享受俸禄。现多指没有什么才却白受报酬或奖励。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自谦。《诗经 魏风 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一篑之功 篑: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王守仁全集》卷一 :“务收一篑之功,勿为九仞之弃。”
水磨功夫 掺水细磨。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作宾语;形容某件事物的周密细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须用些水磨功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毛发之功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偏正式;作宾语;形容极微小的功劳。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有功之臣 指有功劳的人。作主语、宾语;指有功劳。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前功尽灭 见“前功尽弃”。作谓语、宾语;指白忙。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记功忘失 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作宾语、定语;用于衡量一个人。《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一本作“记功忘过”。
失败乃成功之母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德容言功 见“德言容功”。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建功立事 犹“建功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建立功勋和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将功抵罪 用功劳来抵罪。
功德无量 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来称赞做了好事。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罪以功除 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讽德诵功 赞美、颂扬功德。作谓语;指歌功颂德。汉·焦赣《易林·节之革》:“讽德诵功,周美盛隆,奭旦辅成,光济冲人。”
丰功硕德 同“丰功茂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王恽《淇州创建故周府君祠碑铭》:“其丰功硕德,具载墓碑,兹不复云。”
功到自然成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计功受赏 同“计功行赏”。受,授。作谓语、宾语;指按劳取酬。《淮南子·人间训》:“是故忠臣事君也,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其所能者,受之勿辞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南部斩首获生,计功受赏如常科。”
功成愿遂 事情已经完成,心愿已经了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100回:“今已功成愿遂,我复何求,当速去修道,汝不必留我也。”
功薄蝉翼 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作谓语、宾语;常用作谦词。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拔剑论功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作谓语、定语;指争论激烈。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邀功希宠 求取功名和宠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王琼《双溪杂记》:“苟以迎驾为名,自可邀功希宠。”
钝学累功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功成身退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功烈震主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指臣下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作宾语、定语;指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宋·李觏《袁州州学记》:“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功就名成 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
计日程功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工作等马上大功告成。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论功封赏 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作谓语、定语;指按功劳大小给予奖赏。《晋书 石季龙传上》:“季龙入辽宫,论功封赏各有差。”
将功折过 同“将功折罪”。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拿功劳补偿罪过。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
不赏之功 形容功劳极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形容功劳巨大。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乐事劝功 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
计功受爵 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上级对下级。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分寸之功 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作主语、宾语;指小功劳。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计功谋利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
酬功报德 酬:报谢;报:报答。酬谢功劳,报答恩德。作谓语、宾语;指给予回应。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呜呼!酬功报德,率由旧章。”
功臣自居 居:当,任。做了一些成就就以有功之臣而自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生长。”
失败是成功之母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反败为功 反:翻转,回转。扭转败局转为胜利。作谓语、状语;指扭转败局。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臣有一计,可以反败为功。”
丰功厚利 指巨大的功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班彪《王命论》:“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
计功补过 计:考定。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作谓语;指考定他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力倍功半 指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作谓语;指劳而无功。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嘴上功夫 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作主语、宾语;指口头说说。
不世之功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作宾语;指极大的功劳。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而大事草创,英雄未集。”
汗马功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形容战功。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赫赫之功 赫赫:盛大显著貌。显赫的业绩。形容功劳极大。作宾语;指人的功劳。《大戴礼·劝学》:“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转败为功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酬功给效 赏赐有功劳者。作谓语;指奖励。《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子胥随帝部卒入城,检纳干戈,酬功给效。”
邀功求赏 求取功劳和奖赏。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劳苦功高 劳苦:劳累辛苦。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顺利时。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照功行赏 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 郭勋《英烈传》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矜功恃宠 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作谓语、宾语;指自夸功高,依仗恩宠。《魏书 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功高望重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作谓语、定语;指功劳大而名望高。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智名勇功 智:智谋,谋略;勇:勇力。形容人文武全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自序》:“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
论功受赏 评定功劳,接受赏赐。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结束后。宋·王禹偁《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奋匹夫之命,轻若鸿毛,救万乘之尊,急于虎口,论功受赏,我无愧焉。”
功盖天地 盖:胜过。功绩胜过天下所有人。形容功劳极大。作谓语、定语;指功劳大。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前功尽弃 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阿保之功 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作主语、宾语;指父母的成绩。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
徒劳无功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功效。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宋 朱熹《诗集传》:“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功亏一篑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功成业就 成:成功;业:事业。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范长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岳飞功成业就之时,即高宗寝时不安之日。”
尺寸之功 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偏正式;作宾语;指微小的功劳。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功不补患 功:功绩;患:祸害,灾难。指取得的功绩还抵不过带来的祸患。作宾语、定语;用于评论人的功过。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兼功自厉 兼:加倍;功:功夫;厉:同“励”,劝勉。指做事加倍努力,并自我劝勉。作谓语;用于处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行满功成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得道成仙。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成功。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乃李云卿行满功成之日,冲霄得道之时。”
功成名遂 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大功告成 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顺利完成。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坐享其功 见“坐享其成”。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下》:“鲜卑奉顺威灵,斩获北单于名王已下万计,中国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劳。汉兴功烈,于斯为盛。”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崇德报功 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报有功之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丰功伟烈 丰:多;伟:大,显赫;烈:功业。伟大的功绩和成就。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功劳大。宋·王仲旉《南都赋》:“吾之徒闻孝王之遗风旧迹,不睹大宋之丰功伟烈。”
功完行满 功:功德;行:道行。指出家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作谓语、宾语;指成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
立功立事 立:建树。指树立功勋与事业。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居功自傲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立功自效 立:建树;效:报效,献出。指建树功绩以作出贡献。作谓语;用于处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只将郭子仪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赦郭子仪之罪,许其自后立功自效。”
夸功自大 夸:夸耀。夸耀功劳,自以为了不起。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可惜着志小气骄,夸功自大。”
丘山之功 比喻功绩伟大。作宾语;指功劳大。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用于用兵打仗。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将功补过 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一般过失的人。《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