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俯的成语

有关俯的成语

有关俯的成语共收录3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俯仰之间 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作宾语;形容时间极短。《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
低首俯心 形容屈服顺从。作谓语、定语;指屈服。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余以为八家、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
俯拾即是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复句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书面语。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沉浮俯仰 形容人、事物、时势的盛衰。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与道貌沉浮俯仰。” 高诱注:“沉浮犹盛衰。”
俯拾皆是 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做“杂文”也不易》:“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
班师回俯 见“班师回朝”。
俯仰由人 集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一切受人支配。金 元好问《论诗》:“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俯首受命 俯:低下;首:头。形容人驯服顺从的样子。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2回:“欲使悍将骄兵,俯首受命,宁非痴人说梦乎?”
俯仰无愧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问心无愧。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随人俯仰 谓随波逐流,从俗浮沉。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侯朝宗随人俯仰,致近徘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进俯退俯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与世俯仰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俯首就擒 低头受擒拿。作谓语、定语;指不反抗。
三命而俯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作谓语;用于书面语。《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俯首听命 俯:低下;首:头;脑袋。低着脑袋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汉 焦赣《易林 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
仰事俯畜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联合式;作谓语;泛指维持全家生活。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俯首帖耳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俯拾地芥 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作宾语;比喻容易得到。《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俯首贴耳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俯拾青紫 俯:屈身,低头;青紫:古代公卿服饰,借指高官显宦。指轻易得到高官显宦。作谓语、宾语;用于官场等。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俯首弭耳 见“俯首帖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有声,似有乞怜之意。”
俯仰唯唯 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唐·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仰观俯察 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联合式;作谓语;指多方或仔细观察。《周易 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前俯后合
弭耳俯伏 弭耳:温驯的样子。俯首帖耳的样子。作谓语;指臣服。《六韬·武韬·发启》:“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与时俯仰 时:时势;俯仰:随宜应付。跟着世风进退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仰事俯育 同“仰事俯畜”。作谓语;泛指维持全家生活。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春耕夏耘,仰事俯育。”
降心俯首 谓虚心下气,恭顺服从。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遂今天下学子,虽有绝学高志,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于诗赋帖括之业,而通人硕儒,蹉跎不第。”
俯首就缚 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败等。
俯仰于人 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形容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作谓语、定语;比喻一切受人支配。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平生诗文甚多,不能俯仰于人,故能不显云。”
俯仰随人 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作谓语、定语;比喻一切受人支配。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
仰取俯拾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前俯后仰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作状语;形容大笑的样子。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手臂一推一拉,腰肢前俯后仰,尖削的船头就切着浪水。”
仰拾俯取 见“仰取俯拾”。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闭,仰拾俯取仍贪饕。”
俯首戢耳 见“俯首帖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俯拾仰取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